張云清
【摘 要】立德樹人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本文從地理這門學科在育人價值方面的優勢入手,層層推進,闡明了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問題,同時又分別列舉了一些作者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促成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親密接觸的案例,表明了作者在地理教學育人目標達成上的個人見解。
【關鍵詞】傳統美德;時代新人;求知;求責;求同;求新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4年4月,教育部據此下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不由捫心自問,在這場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能做什么?作為一名地理教師,筆者深知:相對于其他學科,在育人價值上,地理不僅有社會學科的情感導向,更有自然學科的理性指引。地理教學包羅萬象,為立德樹人與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立德樹人,立德是基礎。德的真正內涵是什么?時代日新月異,但人性的力量亙古不變。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也留下了眾多歷久彌堅的傳統美德。初中地理教材中可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素材比比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信手拈來。
讓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美德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將來還要開出絢麗之花,薪火相傳,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當仁不讓的職責。我深信,在這一點上,我們地理教師可以做得更好!
時代瞬息萬變,傳統美德需要繼承、發揚,但培養人才卻不能墨守成規。現在已進入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工作、生活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產生了相應的改變。傳統教育重視培養人的讀、寫、算能力,現代教育則更重視培養人的終身學習能力。《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地理教育肩負著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負責任公民的重任。那么什么樣的公民才是負責任的公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也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新時代需要我們樹什么樣的人?這兩個問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把它們結合起來回答,就可以為我們當前中學地理教學的育人目標指明方向。以下是筆者深思熟慮基礎上的幾點管窺之見:
一、培養終身學習的公民,樹求知人。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倍道而進,只有養成終身學習習慣的公民才是合格的、負責任的公民,我們的地理教學也應當把樹立學生追求知識的信心作為首要目標。地理課堂要強調知識的獲取,但更要重視知識的獲取方法和過程。
二、培養遵紀守法的公民,樹求責人。當今社會是法制社會,遵紀守法是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我們的地理教學也要為培養遵紀守法、 勇于承擔責任的公民作出份內的貢獻。筆者在講節約用水時,和孩子們一起研究、制定了一張家庭用水消耗表,讓孩子們分別貼到浴室和廚房,每天分門別類地記下一家人消耗掉的水量。通過一個星期的記錄,孩子們深切體會到了,我們每天浪費的水是多么驚人,進而說明水資源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節約用水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同時向同學們介紹了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潛移默化中在孩子們心中建立起遵紀守法是做人的最高行為準則的理念。
三、培養團隊協作的公民,樹求同人。我們都是社會人,沒有誰能離開群體獨立生存。現代社會更是一個相互依存度極高的社會,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成功,都必須與他人團結協作、攜手共進。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個性較強,缺少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多存異,而少求同。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在講因地制宜的必要性時,結合東南沿海某城市用地類型圖,說明城市中心適宜建造商業區,城市近郊適宜種植蔬菜、花卉、水果,城市遠郊適宜種糧食,再聯系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特點,在團隊協作中,扮演適合的角色,在社會生活中,選擇合適的職業,在為他人、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同時,自身的素質、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四、培養獨抒己見的公民,樹求新人。未來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只有那些敢于堅持自己見解的人才能肩負起創新的重任。
創新人才的培養,首先要重視好奇心的呵護。好奇心是科學研究的驅動力,也是創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美國國家地理課程標準》把地理技能劃分為五項核心技能,其中第一項就是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我在課堂上,常常鼓勵孩子們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而不管他們的問題是多么的幼稚和不著邊際。地球為什么是圓的?水為什么向低處流?樹木為什么向上生長?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的課上層出不窮,我從來不去責怪他們,而總是樂觀其成。遇到不能及時解答的問題,就和孩子們一起查閱資料,一起分享尋求知識的樂趣。也許,我們的父母也要學學猶太人,不要總是問孩子在學校回答了什么問題,而是要了解孩子在學校問了什么問題。
其次,要有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科學貴在獨創,創新者要有敢于探索的勇氣、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最終取得成功。筆者在講地球的運動時,適時闡釋太陽中心說的確立在歷史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哥白尼到布魯諾,到伽利略,直至最后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學說,為這一客觀真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理論基礎,一切紛爭才塵埃落定,其中布魯諾甚至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最后,靈感才是創新的最關鍵要素。很多人都知道,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然而很少有人了解后邊還有這樣一句話,“但這百分之一的靈感遠比汗水重要。”創新,走的是從未有前人走過的路,常常會有“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困惑,此時,唯有靈感,才能讓創新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樹時代新人時不我待。課改還在路上,以上是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力促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親密接觸的小小嘗試。惟愿拋磚引玉,引來廣大同仁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