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群
摘 要:創新教育是歷史賦予的使命,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長依靠教育。所以,創新是當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創新對學生當下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給學生創設出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對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有著不小的幫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知識,體驗和理解,感受數學的魅力,從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基礎知識和探索技能,發散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興趣;誘思導學;創新
新課標指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個人綜合素質的最好體現,更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核心。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學科,也是培養創新能力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讓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必須堅持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一、激發興趣,誘發創新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手段。但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習慣于依賴教師、迷信課本、思維狹窄。加上課堂的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創造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挖掘學生求解方法去研究樂趣,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學習內容、結構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人人參與到其中,讓學生主動探索的教學活動,充分讓學生探究新知,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人民幣換算時,我設計一個購物活動,(準備一些商品和一些教學用的錢)請出兩位學生當“營業員”,其余的組員當“顧客”,進行一次購物活動。這時,教室沸騰起來了,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活動過程中,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生活實踐活動過程,它不僅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也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誘思導學,培養思維
教師在規劃課堂教學內容上,必須要做到分層教學,即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指導策略。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如,一個旅游團乘車去西安世園會參觀,每輛客車中乘30名旅客,途中一輛車發生了事故,把這車上的乘客轉移到其他車上,每輛車要多坐5名旅客,算一算,這個旅游團一共多少名旅客?題目一出有的說很容易,有的認為計算的條件不夠。我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誘導學生發現出故障的車有多少名顧客?想一想他們去哪?學生的思維還是發散了,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課堂上他們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考慮到車上多了5名旅客會超載嗎?教師及時肯定了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善于質疑的精神。
三、動手參與,利于創新
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對熟識的生活情境,感到親切、有興趣。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從生活實際中選取素材,把課本上的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去,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并且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交流、推論、總結,老師應該盡量少講些,而引導學生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做到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培養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欲望。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呢?這是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關鍵,傳統的教學直接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高有聯系這個知識結果告訴了學生,而忽略了過程。現代的教學即向學生提出“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探索問題,學生思維就集中在面積上,再利用小組探討、觀察、動手驗證的教學手段,大多的學生都以數方格的方式來計算面積,這時老師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化棱為方”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進行割補成長方形的方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形變而面積不變”上,學生的情緒激昂、思維活躍、產生創造的欲望。從而自己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處于主動學習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體現了教育教學價值。
總之,教師是教學的策劃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積極鉆研教材、深入研究問題、主動探索、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善于發現。善于引導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掌握各種思維方法,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求知,這樣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才能不斷得到發展,成為更多的社會需求的創新人才。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