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2-000-01
摘 要 情緒是員工工作效率和績效的晴雨表。隨著社會轉型、企業改革調整帶來的競爭壓力,情緒已經影響到員工的身心健康和企業的工作績效。企業政工師應隨時關注員工情緒的轉變和演化,合理管理、引導和激發員工的激情,以其保持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中醫講醫者仁心,筆者認為情緒管理和醫道異曲同工。下面就借鑒中醫“四診”法談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關鍵詞 觀察 調研 溝通 對策
一、望其色,監測員工情緒的變化,把握情緒動向,提高觀察力
通過觀察員工的精神狀態,及時把握員工情緒狀態,了解組織情緒的走向。
一是關注職業壓力,善于觀察不穩重因素。職業壓力困擾已經成為影響員工績效和健康安全的一大隱患。主要表現在:工作量大、工作時間緊迫、工作單調乏味、工資報酬不合理造成的壓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學造成的束縛壓抑員工熱情的壓力;因結構和崗位調整而產生的職業發展前景壓力;因安全事故和隱患形成的安全壓力等等。這些職業壓力,如影隨形地影響著職場心理與行為。
二是關注心里健康壓力,善于觀察不和諧聲音。其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人際及社會關系的壓力。與同事和上下級關系、部門關系沖突的人際關系壓力;經濟收入。收支不平衡、房貸、還債、工資增長慢、體制性變革的風險對收入的影響等等;身體健康。體質虛弱、疾病、睡眠問題等等;家庭。死亡、離婚、分居、家庭成員之間不和睦、子女教育、等。
二、聞其聲,探究員工情緒變成的成因,引導情緒走向,解疑釋惑,提高判斷力
深入基層,就職工所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研究職工的思想變化的因素分析。
一是身入基層更深,了解不良情緒特點的成因,尋求適合教育方式。政工師對于員工的思想狀況不但應當了解問題的表現,還應當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產生的背景,了解癥結之所在。只有弄清楚員工和企業在哪些問題上存在認識的差距和矛盾,有哪些疑問和顧慮,思想上的扣子是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疑釋惑。
二是心入員工更近,分析員工內心世界,建立員工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結合員工對企業的認知水平、心理發展情況等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要做到對每個員工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了解背后的故事。根據他們的群體特性、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建立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企業的信訪、維穩部門,要未雨綢繆,輿情監控員工的不穩定因素。通過愛心積金、工會互助組等平臺,關注弱勢群體的學習、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切實為員工辦實、解難事,將問題在萌芽狀態合理解決。避免問題激化,擴大影響。
三、問其癥,尋求員工情緒變化的方法,理順組織情緒,因勢利導。提高理解力
針對員工的消極情緒,學會在溝通中分析解決各種不同的思想狀況和變化情況。
一是交流中與員工之間建立信任感。在與員工交代工作任務時,一定要簡潔、具體,有分量、有價值,從員工的心里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才能促進相互間建立感情和信任,也才能保證在與對方進行個別談話時,使對方愿意敞開心扉,進而保證談話的良好效果。一定要擁有寬廣、平和的心態對待員工的缺點和出現的問題,主動傾聽這些員工的想法,然后與他們展開討論,從中借鑒有價值的信息。
二是交流中培養員工的責任感。要發揮群團工作的優越性,讓員工服從公司制度的動機和行動,認同公司的各種政策。根據公司的情況制定一些能夠滿足個人發展的政策。員工只有在公司實現自我價值,才會更加關心公司的發展,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投入到工作中,把工作當成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主動將公司的前途已經和個人的前途相聯系起來,從而提高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
四、切其脈,開出解決員工情緒變化的良方,調動積極情緒,提高執行力
搭建平臺,多措并舉,全方位滿足員工自我發展需求,將情緒轉化為工作的源動力。
一是設立員工心理輔導機構,拓展溝通渠道。定期開展員工心理健康調查,通過健康培訓、輔導和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講解減輕心理壓力的基本技能,增強員工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建立員工申述制度,設置意見箱或網上論壇等讓員工公開談論工作問題。為他們提供心理渲泄的良好場所,消除孤獨感,失落感,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
二是建立獎勵機制,營造學習的氛圍。建立參與激勵:擴大員工對企業決策、制度制訂的參與,提高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認同感;建立工作激勵:幫助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幫助員工找準“成長坐標”、訂制“學習菜單”;建立培訓和榮譽激勵:提供培訓發展的機會,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對于一些工作表現比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員工,給予必要的榮譽獎勵。
三是營造和諧企業文化,拓寬釋放壓力渠道。政工師應積極通過企業形象標識、理念、團隊文化等創造良好輕松的工作環境來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企業文化,以此來理順組織情緒,并在企業中形成主流的積極情緒。激勵員工超越個人情感,營造屬于企業的精神力量去達成企業的愿景。為企業營造安、穩、優工作環境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