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愛華
規范財務支出票據之淺見
●陶愛華
在中央和省市區政府加大執紀監督和懲戒問責力度的新常態下,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結合實際,先后用三年的時間對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區屬國有企業開展了票據檢查、財務票據專項整治、財務報銷違規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筆者根據檢查實踐,在分析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
其一,原始憑證要素填寫不完整、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公務接待費、小車加油費發票客戶名稱都未具體到單位,只簡單地填寫了單位或個人字樣;二是購買大批辦公用品的發票上只填寫了金額多少,品名數量單價不清,無法核對票據金額的真實性。
其二,發票不正規,存在假票、廢票、替票現象。假票有兩種:一是非正規票據。自制票、地攤上買的票,如白條、收據等。二是套票。發票號是真的,提供發票的供應商與該號發票的領票方不相符。廢票也有兩種情況:一是個體工商納稅戶為逃避繳納稅款將開出的正規票進行人為操作報廢;二是超過了使用年限的票。替票是指用行政事業單位往來票據代替增值稅普通發票使用。
其三,附件不規范。招待費三單一函不齊全,即報銷招待費必需附外單位工作聯系函、公務招待審批單、消費明細清單和正式餐飲發票。
其四,報賬不及時。報賬時間遠遠滯后于費用發生時間,有時甚至是上年度發生的費用,在下年度才報賬。
一是本位主義思想嚴重,無大局意識。相關部門單位間協調配合不到位,再加上自身的管理不到位,未形成嚴懲制假、造假、販假的氛圍,給假票、廢票、替票留下了生存空間。
二是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低,責任心不強。單位會計從業人員存在無證上崗現象,缺乏勝任崗位應有的業務能力,工作中消極被動,缺乏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缺乏應有的工作熱情,直接影響了工作的質量,也為假票、廢票、替票創造了生存的環境。
三是制度建設滯后,缺乏規范管理。單位管理制度長期未更新,管理上領導干部個人說了算,隨意性大,發生的費用長期掛賬不結,等對方找上門才發現由于時間長久具體情況都已記不清,只好對方說什么是什么,這就為假票、廢票、替票生成了合規的途徑。
四是監督缺位,制約乏力。監督只停留在形式和口頭上,當單位和個人失去約束,黨性原則就會缺失,就會滋生特權思想。正是因為監督的缺位,給假票、廢票、替票穿上了合法的外衣。
一是加大相關單位間的協調配合,各盡其責。財稅部門把票據管理與年度日常檢查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票據領銷手續,規范領銷程序。對惡意提供假票廢票的供應商或個體工商戶,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處理,達到讓制假造假之人不敢假、不想假、不能假、假不得的目的,從而凈化財務支出票據環境,規范財務支出票據。
二是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會計崗位的特殊性要求崗位人員在持證上崗的基礎上必須不斷加強學習,通過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工作中不怕麻煩,對把握不準的票據一律上網查詢,對假票、偽票拒絕報銷,對附件手續不齊全、票據填寫不完整的票據,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要求其按規定提供完備的報銷手續,確保支出票據的合法性。
三是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一個部門、單位制定的財務制度不能光靠財務人員來執行,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執行,只有完善的法制化的制度由大家共同執行并長期堅持,才能杜絕單位財務管理上的漏洞,徹底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才能保證黨和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才能維護黨、政府及公職人員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四是強化監督,防微杜漸。要想全方位、多途徑進行監督,必須將定期的財務情況公開與不定期的內部審計監督相結合,將外部審計監督和財務人員的日常監督相結合,將日常監督真正落細、落準、落實,只有充分發揮日常監督應有的作用,才能做到防微杜漸,達到規范財務支出票據這一目的。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