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超
隨著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對電視專題片拍攝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電視專題片在拍攝過程中涉及的技術較多,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質量,就要從細節入手,全方面的對其進行完善。一部好的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前提是對真實的素材進行拍攝,從拍攝的角度看,要重點對主觀的真實以及客觀的真實兩方面內容進行把控,只有這樣才能拍攝出真實、富有感染力的電視專題片。
在拍攝電視專題片的過程中,準備工作是接下來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決定著整體拍攝工作的質量,由此可以看出,電視專題準備工作對電視專題片的重要作用。目前,在準備電視專題拍攝的過程中,可以將準備工作分為兩方面內容,第一方面,對拍攝內容進行提前熟悉,第二方面,時刻準備拍攝。由于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內容比較廣泛,所以拍攝人員只有對拍攝內容進行充分了解之后才能提高拍攝質量。在熟悉拍攝內容的過程中,要對拍攝對象的主要特點以及對觀眾的吸引點進行重點研究,保證最終的拍攝結果的清晰性以及邏輯性。另外,在拍攝過程中要時刻保持拍攝狀態,由于拍攝需要趕在事件發生之前進行,所以在拍攝過程中要做到提起就開機,在確定拍攝全部結束后,再關閉機器。像我們遠赴大連拍攝的創業人物專題片《薛桂艷》中,拍攝對象在漁船上站立時的一段閑聊,成為整部片子的亮點之一,非常的真實感人,關鍵就在于有意識的全程記錄。這種方式能夠避免在拍攝過程中錯過精彩的拍攝鏡頭[1]。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達到預計的拍攝效果,要對拍攝內容做好交代,使觀眾能夠直觀清晰的感受到拍攝內容中的因果關系。同時保證拍攝內容符合正常的思維邏輯,避免多余拍攝內容造成內容冗雜等現象。另外,在拍攝過程中要對拍攝隊形進行適當選擇,并不是說所有與拍攝相關的內容都要進行拍攝,這樣會造成最終的拍攝內容過于復雜,增加拍攝成本。由此可以看出,在拍攝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拍攝內容條例清晰簡潔,最大程度上節省拍攝時間,減輕后期處理的工作量。
在進行拍攝的過程中,往往最精彩的鏡頭都是偶然事件。偶然事件指的是在拍攝過程中人們沒有預料到的事件或者是意外事件,往往這類事件的拍攝鏡頭對觀眾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要在偶然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鏡頭捕捉,避免珍貴鏡頭的流失。例如,在《長征路上的故事》這一專題片中,正是記錄了浮橋被水沖毀的鏡頭而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拍攝過程中的偶然事件,往往會成為整個專題片中的點睛之筆,所以在拍攝過程中要對其進行重點把控。
光線是影響拍攝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對光線進行合理運用,能夠有效提高電視專題片拍攝過程中的美感度,進而為觀眾帶來舒適的視覺體驗。在拍攝過程中順光、逆光以及側光等不同光線形成的視覺效果也就不同。例如,在順光下,畫面整體的色調比較柔和,沒有出現明顯的光線反差,同時能夠保持拍攝事物原本的色彩。在側光下,拍攝事物會出現明顯的明暗對比,能夠將拍攝事物的立體程度充分表現出來,使其富有層次感。但是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往往一個合適的光線需要等待幾個小時或者幾天,這就要求拍攝者具有足夠的耐心。
目前主要的拍攝方法包括廣角拍攝與微距拍攝兩種,其中要對以上兩種拍攝方法進行合理的應用。廣角拍攝的特點是能夠拍攝體積較大的物體或者是景物,同時還能夠將拍攝景物周圍的事物呈現在畫面中,清晰的反應出畫面的空間層次感。而微距拍攝能夠對拍攝的事物進行放大拍攝,科學的展現出拍攝物體以及景物的細小細節。這種拍攝方法能夠將拍攝對象進行重點突出,并對背景進行虛化。以上兩種拍攝方法能夠使畫面更具有美感,同時賦予鏡頭一定的視覺沖擊力。除了以上兩種拍攝方法之外,長鏡頭也是電視專題片拍攝應用最廣泛的拍攝方法之一。長鏡頭在應用過程中能夠將展現出空間以及時間的連續性,給予觀眾一種親切感。由此可以看出,對拍攝方法的合理應用,能夠展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另外,拍攝方式的對最終的畫面呈現也有著較大的影響。目前常用的拍攝方式包括仰拍、俯拍以及航拍等。其中航拍能夠通過在天空視覺對地面上的拍攝對象進行拍攝,拍攝視角十分廣闊。但是由于航拍過程中涉及的技術較多,所以在進行航拍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保證航拍工作的順利進行[2]。
隨著人們對電視專題拍攝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對拍攝過程中的細節以及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把握,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對電視專題片拍攝過程中的細節把握以及技術應用進行研究發現,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高電視專題拍攝的質量,同時降低拍攝過程中意外情況的發生。由此可以看出,對其進行研究,能夠為今后電視專題片拍攝的發展奠定基礎。
[1]黃禁.電視專題片拍攝過程中細節把握與技巧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13:84-85.
[2]王遠棟.電視專題片創作中的細節把握[J].中國傳媒科技,2015,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