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玫
目前絕大多數的職業院校已經根據教育部門的安排啟動了一項計劃,就是加強學生的企業管理經及職場心理方面的教育,而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與教師的教學水準都在穩步提高。學校的創新創業素質教育也有了理論依據:2015年11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通知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創新文化和創新教育工作必須貫穿整個職業教育階段,本著培養高質量企業人才的目標,高校的教學改革更要提高實踐能力,以促進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培養,整合創新教育也是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之一,注重學校的創新文化和創業精神。
現代企業能夠發展的基礎往往是建立在產品質量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職業教育的發展也要注意企業的這個發展方向,注意培養高質量的畢業生,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提高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
現代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創業精神是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之一,建議由專門機構和專業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培訓,成立專門的服務中心,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是重點業務之一,創新和創業精神在職業院校的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學校指導服務機構的教育水平直接決定了畢業生的整體就業水平。我們要充分利用指導機構的作用,并有專門的教師負責該中心的事務,并且提供援助,全方位的為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
培養富有經驗和創新的企業精神的教師團隊,創業教育的重點永遠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多渠道促進教師進行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培訓。我們必須加強培訓教師的創業素質,大膽采用“走出去”的思路,“走出去”的戰略主要是指教師研究校外的企業,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學校應該大力組織多批指導教師到知名企業進行培訓與學習。學院還應該積極響應“引進來”的人才策略,國務院辦公廳鼓勵高等教育的企業精神改革,積極響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的號召,增加創業與創新講座,為教師教學的內涵和精神提供模式,加強學校創業課程的建設和兼職教師的指導。
提高人才培養水平,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和生產實踐的深度融合,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可以在學校企業工廠的建設為載體,探索“多周期企業整合階段” 的訓練模式,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相結合為主線,培養綜合素質為基礎,以提高專業服務能力為核心,突出了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類專業型人才受到企業的歡迎。
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注重培訓學生的創新精神,企業文化對質量模式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廣職業教育與教學理論的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水平,以企業實習和學校培訓為主體,以完成項目任務為目標,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實現工作和學習的目標,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完成任務的綜合職業能力。根據課程教學的設計,學生在企業中完成實習,教師在教學過程參考學生的工作流程,確保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指導學生在教學中形成創業技能和創新素質。
職業學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主要任務,學校設置的開放課程與企業精神相關聯,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要根據項目目標的計劃和編制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企業精神。建立平臺加強創新能力和創業教育之間的聯系,需要說明的是實踐雖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但是我們更應該注重因地制宜的建立創新實踐的工業園區,提高學生創業精神。其中可以包含大量的項目,如網絡科技,教育咨詢、策劃創意、裝修服務、物流服務、產品銷售等,將科技、貿易、服務融于一體,使學生的理論素質得到實踐檢驗。
通過校企聯盟將創新與職業教育合并是一個很好的培養策略,充分利用企業合作形成培訓集團,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融合雙方優勢,在人員培訓等方面緊密合作,積極探索和實踐教學是現代教育高校和人才培養過程,實現資源的共享和雙贏。同時,建立多個學校、企業、培訓基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基礎培訓班,在實踐中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產業競爭力和企業精神。
[1]鄭強.創業創新背景下河南省民辦高校轉型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2017(13).
[2]李姍霖,熊淦,吳亭燕,黃明東.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4).
[3]陳立鋼,胡傳雙,吳兵.思維導圖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7(07).
[4]付瓊,李致春,李鴻.高校新建創業學院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03).
[5]鞏麗霞.應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探討[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