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珍珍,劉興來,楊微微,金 銘,吳 桐,郜 瑩
齊齊哈爾醫學院
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對策研究
蔡珍珍,劉興來,楊微微,金 銘,吳 桐,郜 瑩
齊齊哈爾醫學院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的好的效果已經越來越顯現出來,但是就一些方面而言仍然存在著些許瑕疵,此文就大學生創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入手,探討大學生本人與高校、社會和政府如何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此文分為三個部分:大學生創業的外部環境現狀、大學生創業的內部環境現狀、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的相關對策。第一個部分說明了在社會和政府方面大學生創業的簡單現狀,第二個部分說明了大學生創業的學生和學校層面內存在的一血簡單現狀和學生本身的不足之處,第三個部分圍繞著大學生創業中存在著的問題本身進行對策,著力于解決這些問題。
大學生;創業;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素質人才的數目也越來越多,所造成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勞動力過剩,1997年的第一屆“創業計劃大賽”標志著我國的創業教育的開端以推動我國科創能力的進步,之后雖然經歷了幾次波折,但是也是呈現出很明顯的上升趨勢,尤其近幾年來國家更是加大力度鼓勵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業進行的如火如荼,呈燎原之勢。但是,我國有關創業方面的教育問題仍然于西方國家之間有很大差距,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9%,隨后的2015年比例達到了3.0%,較2009年的1.2%有了明顯的上升,但是遠遠低于美國大學生20%-23%。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的數據,在2015年里機會型創業的畢業生占創業總數的86%-87%,主要集中在教育產業、零售商業、媒體信息以及通信產業。根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的畢業生在三年后仍然在創業的比例為42.2%,2012的畢業生存活率在47.8%。如何促進創業數目以及創業成功率已經成了今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1]
(一)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十分缺乏
我國從大學生創業政策的第一次出臺以來已經有十多年,近年來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教學研究論文也數以千計,為大學生創業發表了許多見解和指導,但是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很多創業教育的老師并沒有實戰經驗而是一個“兼職”,這種現學現賣沒有真實經歷的教學導致了許多的大學生創業認知不足、能力不夠的問題,例如說對市場營銷、團隊合作、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不足。[2]
(二)國家出臺的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我國面臨就業壓力大,甚至出現“畢業等于失業”的說法,為了提高我國的就業率,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稅收、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等諸多方面。
(三)外部環境有喜有憂
我國的創業大學生年齡大多數處于20-25歲之間,相對于創業者的一般年齡而言有十分大的差距,在人脈和處世經驗等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之處,而且在大學里所學習的知識大多又屬于課本知識基本沒有實際應用過,因此創業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基本沒有,況且我國的國民素質有待提高,在“鉆空子”的方面剛創業的大學生就顯得有一些天真稚嫩,容易受到同行業老油條們的攻擊,為此,雖然國家出臺了有關大學生創業周圍外部環境不準干涉其創業的規定,但是實際落實的案例確實屈指可數。
(一)真正實踐的創業大學生數目低
根據回收的455份有效問卷里,71%的學生有創業意向,但是只有5%的同學在實踐創業。大一學生里有創業意向的占7%,大二學生里有創業意向的占24%,大三學生里有創業意向的占29%,大四學生里有創業意向的占40%(圖一)。從創業領域意向角度來看,其中打算從事自己所屬專業的占到了89%(圖二)。
圖一各年級創業意向學生人數比例
圖二創業者想要從事的行業比例
(二)創業目的比較單一
創業者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1.謀生型創業者--迫于生活壓力或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才決定創業的;
2.投資型創業者--已經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與實力,創業只是為了獲取更大經濟回報的;
3.事業型創業者--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并把創辦的企業當作自己畢生事業的。
很顯然,我們目前所談的大學生創業絕大部份是第一種即謀生型創業,也就是說為了實現自主“就業”,以及帶動更多人就業,而進行的創業活動。根據美國的創業教育里理論Mohanty(2005),可以根據高能力需求將成就分為三個水平:成就感的需求,權利的需求,親和的需求。[3]幾乎所有人都喜好第一種需求,而擁有這種需求的人更容易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在調查里有86%的同學表明自己只是想要進行謀生型創業(圖三),而剩下的14%的同學中為了獲取成就感的同學占有12%,明確表明自己為了獲得權力的同學占到2%(圖四)。[4]
圖三兩種種類大學生創業者所占比例
圖四兩種創業目的的創業大學生所占比例
(三)生產產品過于簡單
很多大學生在學校周圍開花店、打印室等也稱之為創業,但是產品非常簡單所賺利潤的途徑就是簡單的差價,這種創業基本誰都能做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四)很容易自大
根據在學生當中安插的眼線反饋,在學生中的創業者們普遍存在一個現象是很自大,把自己想象成大老板高高在上的樣子,總是把自己媲美喬布斯,這種現象很可能會將同學之間的關系,甚至將未來的重要人脈斷送出去。
(五)資金缺乏現象嚴重
資金缺乏是大學生創業首先遇到的第一道難題,也是將許許多多大學生排出創業者行業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提供的主要貸款形式有:存單抵押,第三方擔保,質押貸款等,但是這主要針對于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對大學生而言卻是望塵莫及,大學生迫于資金的需求,很多將自己的大股份轉換成小金額,而在后期可能要吃很大的虧。[5]
(一)利用網絡優勢進行網絡產品營銷
“互聯網+”是在價值需求與價值創造上顛覆傳統營銷的新營銷方式,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現在,人們的基礎需求得到很大滿足,客戶需求由生理需求上升為精神需求,客戶的價值需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傳統的營銷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啊盎ヂ摼W+”時代的運營模式是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設計和訂制產品、以訂單的形式將信息傳遞給企業,然后企業按訂單生產,通過物流配送體系直接將貨發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這個過程中,營銷探測和營銷戰略被一張訂單壓縮,還省略了分銷環節。企業在營銷中不再居于主體地位,消費者占據了絕對主動權,由他們發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包括產品設計、零件配置、偏好信息等),企業只是按訂單生產而已。相應的,“互聯網+”營銷也發了深刻的量變和質變?!庇绕洮F在政府倡導組織了許多有關“互聯網+”的創業比賽,深入其中一定會有所收獲。[6]
(二)利用網絡優勢進行自我營銷
最近,主播、直播等詞語成為聊天熱詞,短時間內大量的直播平臺蜂擁而至,比如斗魚TV、龍珠RV、全民TV等等,里面的直播分類無法一一細數,根據統計,20歲到30歲之間的主播大約占到了全部主播的80%,而比較有名的主播集中分布在游戲直播和技藝直播分類里,一個主播觀眾人數多的時候甚至高達280多萬,可見其發展程度之快、發展高度之高。因為沒有人想要看廣告,所以在直播間里直接進行產品宣傳就等于瓜田李下,而在直播間里進行自我的才藝展示,也就是所謂的自我營銷來吸引觀眾,就等于積攢了一群潛在客戶,然后把粉絲變成客戶,把收視率轉化成生產率,是現在潮流下的一個好的營銷策略。
(三)高校應開展具有“專業支撐”市場導向的創業教育
我國大力主張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問題,高校也大力開展此類活動,問題就出現在高校所進行的創業教育缺乏“專業支撐”。[7]也就是所謂的自己的創業用不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可謂是白白的讓學校的專業教育資源浪費掉,為了使學生創業活動與專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夠促使人才的多元化問題得到解決,例如說,學習旅游學生畢業后可以自己組建一個旅游咨詢社。
(四)高校應開展具有市場型的創業教育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課程大多都缺乏“市場型”課程,這很容易造成教育與實際社會市場不接軌。[8]對學生而言不能很好的認識社會市場經濟,可能因為對市場不熟悉而導致半路夭折,對于國家而言,可能會缺失一個高素質的創業者,使人才的多元化進程又慢了一步,拿美國來說,美國高校所開展的創業教育里都存在著擁有實戰經驗的管理型人員師資力量,利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講給學生們聽,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市場經濟,從而形成有效的管理,明確市場經濟下自己的去向,使大學生創業教育符合社會、市場的人才多元化需求。所以,政府、高校和企業應該相互磋商協調,使大學生創業教育符合社會的需求,以更好的解決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缺乏市場化的問題。[9]具體而言,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入手:①制訂一個盡量保證大學生自由的政策,例如說大學生創業之初所缺乏資金的問題,政府可以從房租減免、暫不收稅的方面來鼓勵大學生創業。②鼓勵企業為大學生的社會化創業搭建一個創業平臺和孵化基地,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教育做貢獻,讓人才的流動更加充分。
[1]萬榮根,曲小遠.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教育市場化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001-4233
[2]田鑫,孔令泉,羅天友,姚璐,陳鴻雁,吳亮君.辨析當代醫學生創業教育構建“創新創業能力協同培養”模式[J].西北醫學教育, 2015(6):1006-2769
[3]MohantyS.K.(2005).FundamentalistofEntrepreneurship. AsokeK.Ghosh,Prentice-HallofIndiaPrivateLimited,M-97,Connaught Circus,NewDelhi-110001.
[4]全曉燕,劉瑩,劉宇涵,王建飛,智聯梅,王建明.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困境調查研究—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 2016(16):1672-3198
[5]劉志.大學生創業意向結構及其現狀的實證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6(21):1008-3855
[6]梁錫崴.從傳統營銷到“互聯網+”營銷.銷售與市場(評論版),2015(8):1005-3530
[7]徐萍平,葉偉巍.基于動態能力的創業教育模式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67-42
[8]Badariah H.D,dul R.A&Mariana U.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 in Upgrading Entrepreneurial Skills among Public University Students[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6):117-123
[9]蘇益南.大學生創業環境的結構維度、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9,(6):117-121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編號:16Q162。
蔡珍珍(1982-),女,山東省文登人,助理研究員,副科級輔導員,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郜瑩(1985-),女,黑龍江人,研究實習員,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郜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