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潔
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一個不想畢業的研三學子心理輔導案例
江 潔
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通過該生的厭學情緒發現人際關系交往中存在矛盾和沖突的現象,如何有效緩解沖突與矛盾成為本文的重點。案例針對研究生畢業過程中經歷的擇業選擇、畢業論文、情感婚姻、理財觀念等問題,采用積極心理學策略,從拉開距離、調查清點、處境鼓勵、言語表達、目標擴大5個環節展開心理輔導,最終輔助該生順利畢業。
研究生;積極心理學;心理輔導案例
1、輔導背景
文星(化名)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全日制研究生,他主動來辦公室找輔導員咨詢如何辦理休學手續。
2、輔導原因
主訴厭學情緒嚴重,他明確表明自己現沒有信心和興趣完成畢業設計,覺得延緩一年才能順利畢業。
3、基本情況
該生為湖南衡陽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一般。就讀期間,表現良好,導師評價較高。
4、問題分析與認定
初次談話期間,只要談及學業方面的問題,文星語調中流露著無奈和挫敗。經過2次談話,發現除了不得不面對的畢業設計——研究生學業,他能勝任研會的任何職位,而他的人際交往中存在矛盾和沖突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是引發厭學情緒的根本原因。
5、初步擬定方案
輔導老師采用積極心理學策略[1],側重理解他的內在需求,聚焦于目標設定的內在動機,探索他內在潛能的挖掘。整個輔導過程分為5個環節,分別是拉開距離[2]、調查清點[3]、處境鼓勵[4]、言語表達[5]、目標擴大[6],每個環節間隔2周,輔導時間50分鐘為宜,共10次輔導。
1、拉開距離
拉開距離是指輔導老師的任務就是“傾聽”,“有效傾聽”和觀察被輔導者[7]。通過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文星打開心扉跟輔導老師交流目前他的困境,以及引發的困擾和不安。輔導老師引導文星從籠統概括過渡到具體分析現在困擾學習動力不足的主客觀原因,梳理其主觀原因為目標設定模糊、低自我效能,客觀原因為外在壓力源,如不滿家人的期盼、渴望導師的認可、回避女友的憧憬、反感友人的攀比等。
1.1 與父母的交流
目前文星面對父母期待的切實感受,他告訴輔導老師,從小父母對他期望高,他也很懂事,從未違背他們的意愿,但事業單位工資待遇不高,發展前景有限,自己不甘心安于此狀。他的擇業與父母的期待造成內心矛盾,每當父母要他備考事業單位招聘時,他都以忙畢業設計為借口。
1.2 與導師的交流
目前文星聽取導師關于畢業方案提出建議的切實感受,他對輔導老師訴苦道,由于自己研究方向為新興學科,參考文獻有限,較難出成果,設計進展緩慢,曾多次與導師提出換方向的想法,但苦于導師對新興學科科研成果的高期望與熱情,自己也只能起早貪黑繼續做實驗,盼早日出實驗結果。這使文星認為畢業設計并不真正屬于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內心深處并沒有真正與畢業設計建立聯結。
1.3 與女友的交流
目前文星與女友溝通的切實感受,他與女友戀愛已3年,關系一直很穩定,但最近女友老是提及婚姻問題,并經常要他給出明確答案。文星覺得女友完全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但是自己覺得現在的經濟實力根本沒有給女友一個美好的婚姻。所以每次只要女友提及婚姻問題,他就假裝自己在忙學業。
目前文星與好友聚餐時切實感受,他委屈跟輔導老師訴說,由于科研壓力比較大,他以前經常跟大學好友聚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緩解壓力,但是好友聚餐是實行輪流買全單形式,輪到他買單時發現聚餐消費上千,這讓他經濟困窘,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情況,現在他都會以忙學業作為推辭。
2、調查清點
調查清點是指澄清事實,全面了解被輔導者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還要理清這些事情的關系[8]。經過4次與文星的內容涉及擇業選擇、畢業論文、情感婚姻、理財觀念等方面,分析產生沖突的具體情境,總結文星的自我表述,發現文星的目標全圍繞外顯目標而奮斗,外顯動機包括不想辜負家人的期待、導師的希冀、女友的憧憬、好友的認可。交流過程中,輔導老師強化文星自身的積極品質,輔助他識別自己所處情境中的積極品質,避免主觀臆斷、情緒化看待問題。
3、處境鼓勵
處境鼓勵是指幫助被輔導者看到問題和沖突的全景,認識到自己在沖突處境中的積極品質[9]。通過輔導老師與文星的父母、導師、女友、好友的溝通,挖掘文星的積極品質,促進他們之間的積極互動。父母認為文星的積極品質是孝順和聰慧,他們自信告訴輔導老師,他們的孩子絕對會找到理想的工作;導師認為文星的積極品質是勤奮和耐心,他篤信文星有能力順利完全畢業設計;女友認為文星的積極品質是責任和踏實,她肯定回應輔導老師,她深愛眼前的男人,并相信未來婚姻生活會是美好;好友認為文星的積極品質是實在和熱心,他們很欣賞文星為人處世的態度,覺得大學友誼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4、言語表達
言語表達是指被輔導者學會用新的視角、新的語言、新的行為去認識、表達和應對沖突[10]。強化文星在交往過程中的積極品質,對文星有目的鼓勵,促進雙方愉悅的交流。通過“應該怎樣”(如表1)的方式重構和整合以前的溝通內容,重新看待他人的交流,緩解溝通產生的矛盾,化解溝通產生的誤會,打破由此產生的沉默和歪曲想法。
4.1 “應該怎樣”
表1
5、目標擴大
目標擴大是指被輔導者能夠將新的變化、新的能力整合應用到生活的而其他方面[11]。明確自身目標導向,重拾目標管理的“主權”,聚焦于自身的內在目標,如表2擴大目標所示。通過進一步分解文星內在目標的具體化,積極建立內在動機,發展內在回報的焦點,理性看待他人的見解,學會換位思考。
5.1 擴大目標
表2
5.2 后續回訪
經過2個多月的輔導,文星體會到親情的無私、擁有了愛情的堅守、感受到導師的關愛、領悟到友情的可貴。女友在父母的建議下順利考上當地市區的事業單位,現在已與父母相處融洽;文星體驗學業的熱情,帶著創造力開始他的畢業設計,他總會有新的想法向導師尋求指導,而導師也給予了滿意和鼓勵,他圍繞研究領域展開文獻閱讀,并做相應的延伸查閱,將工作拆成可以管理的目標,定期完成指定任務。
通過10次輔導,不僅讓文星從學業中獲得新的見解,也使他從交往對象身上獲得新的洞見。目前文星延遲學制半年,畢業答辯也順利通過,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6輔導反思
6.1 調整各環節輔導的間隔時間
第四和第五環節的輔導間隔時間可以為2周左右,言語表達環節是一個被輔導者與交往對象之間的互動環節,需要多點時間和精力溝通,如果時間不充足,反而易造成雙方誤解。目標擴大環節是被輔導者根據現實所需調整自己的內在目標,目標的設定要實踐的檢驗,如果目標的設定未達到,易造成依賴輔導老師的指導,不利于自我成長。
6.2 輔導環節順序靈活變動
輔導環節應根據輔導對象的心理狀態靈活調整,便于輔導對象的自我澄清。其中調查清點環節應一直貫徹整個輔導過程,而不是只在咨詢的前階段實施,其他環節也可以重復疊加實施,以不斷激發被輔導者潛能。
6.3 重視交往對象的作用
引發沖突的另外一方是交流對象,輔導老師應加強與交流對象之間溝通,必要時通過面談,清楚了解被輔導者在交流對象眼中的積極品質,并強化被輔導者的積極品質,搭建好交流雙方的溝通橋梁。
[1]丁惠娜.積極心理學在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
[2]趙君,李焰,李祚.敘事取向團體輔導對大學生自我認同的干預研究[J].心理科學,2012,(3).
[3]王甜甜.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調適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
[4]陳曉娟.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08.
[5]趙海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人格與人際關系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6]周利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積極心理學理念與方法的借鑒研究[D].西南大學,2011.
[7]王承清,崔立中.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01:31-34.
[8]田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D].首都師范大學,2011.
[9]李海云.90后大學生幸福感及其提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10]余鋒.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瓶頸及對策[D].吉林財經大學,2013.
[11]丁敏娜.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對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
江潔(1988-),女,湖南長沙人,職務/職稱:初級,學歷:研究生,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