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濤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
跺腳
腳與腎經關系密切,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跺腳可以補助腎氣,促進腎氣的通陽氣化作用。早上日出后,左右腳各跺108次,可緩解老年人腎陽不足引起的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腫等癥狀。
叩腰
兩腿自然開立,全身放松。雙手半握拳。隨腰部的轉動發力,交替叩擊后腰部,左右拳各叩108下。后腰的腎腧穴可以益腎助陽,每日叩擊此穴,不僅可增強腎功能,還能治療腰痛、高血壓等病。
撞背
后背正中的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總督一身之陽氣,通過撞背,可以促進督脈氣血流注,激發陽氣化生,緩解老年人眩暈、耳鳴、健忘、腰脊酸軟等癥狀。而且,人體背部分布著豐富的脊神經,背部皮下還有大量的免疫細胞,通過撞背能激活免疫細胞活性。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早晨日上三竿之時,選后背向陽的地方,先進行10分鐘熱身活動,然后雙腿分開,雙手護后腦,蓄力時吸氣,吐氣時后背輕撞樹干,反復108次。
捏脊
取俯臥位,裸背,請家人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脊柱中間部位,由頸部開始,自上而下,直至骶部,每日連續捏3次。注意捏脊時用力不宜過大、過猛,速度不宜太快,動作宜柔和緩慢。春季捏脊能起到調和陰陽、疏通氣血、化氣助陽的作用。緩解老年人全身疲乏無力、少氣懶言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