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安
劉阿姨今年已經75歲了,患有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但倔強的她一直沒有吃降壓藥,最近感覺不舒服吃了降壓藥,沒想到突然發生了大腦一片空白的缺血癥狀。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神經科主任、主任醫師李中表示,高血壓患者因血壓波動過大,導致血壓過低,造成腦部供血灌注不足,出現了短暫性腦缺血。短期的短暫性腦缺血反復發作,預示了腦梗死的發生。
大腦缺血 容易“斷電”
李中表示,像劉阿姨這樣的高血壓患者由于追求短時間達到標準血壓,結果變成了血壓過低,而出現了低血壓的并發癥。“大腦斷電”的原因一般有三種:低血壓造成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一過性腦供血不足)、頸部血管受壓和微小栓子脫落。如果不引起重視,極有可能發生嚴重腦梗或者腦功能受損。
據了解,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如未經過任何治療,近期或一段時間內患者可能會發生腦梗死,而反復發作后則可能留有腦功能損害。
而劉阿姨這樣的“大腦斷電”的情況,主要是血壓過低造成的。其實,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的人群控制血壓是有標準的。患者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積極配合專業醫生,尋求個性化的血壓標準指數,更好地控制病情。
解除危害清除因素
據了解,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大,其主要發病基礎是腦動脈硬化,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腦血流為每分鐘100克腦組織40~60毫升。同時大腦對血液供應不足非常敏感,當血液供應降到正常值的75%~85%時,人就會產生判斷錯誤和意識障礙;降到正常值的51%~65%時,即可出現昏迷。由此可知,反復出現的短暫性腦缺血危害和影響非常巨大。
想要擺脫這樣的窘境,首先要做的是清除潛在的危害因素,具體有以下四方面。
1.血管的危險因素:血壓不穩、血糖過高或過低、高血脂、高尿酸以及血管炎癥;2.身體的危害因素:身高體重比例偏差過大;3.不良的生活習慣: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正常;4.情緒因素:焦慮、抑郁。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以下做法來預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少量多次補充水分,特別在起夜的時候可適當喝些水;2.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3.適當鍛煉;4.日常養成監測血壓的習慣。
另外,可適當多吃富含葉酸和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黑芝麻、蘑菇、黑米、海帶、魚、蔬菜、大豆等。
鏈接
自測癥狀排除病癥
以下癥狀你是否吻合:經常反復出現頭暈、頭重、頭痛、耳鳴的癥狀,還有目眩、肢麻、乏力、心慌、胸悶、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
如果經常出現超過以上一半的情況,那么請到神經科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