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紅
摘要:介紹了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在新平縣發病情況、臨床表現和防治方法,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1-0015-02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慢性傳染病,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呼吸困難、發出羅音、咳嗽、張口呼吸、打噴嚏。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及獸醫臨床診療顯示,由于受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該病在農村散養殖戶及適度規模養殖戶呈散發之勢,流行范圍逐漸擴大,雖然該病死亡率低,但患病雞生長發育緩慢或停止,產蛋率下降,飼料轉化率低,育肥期延長,治療使養殖成本增加,抗病力減弱、容易繼發或并發感染其他疾病,影響雞養殖整體效益的發揮。
1 新平縣雞養殖概況
新平縣轄2街道4鎮6鄉,有人口為274 005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21 449人,2016年1~9月共養殖521.6萬只,出欄389.94萬只。在2015年中央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山地雞產業項目及精準扶貧扶持養殖業項目推動下,利用灌木林、核桃林、竹子林、茶園、果園基地中配套發展適度規模的家禽養殖,實施了20個山雞養殖項目建設,總投資542萬(中央200萬),全縣有養殖500只以上的500戶,養殖100只以上的90戶,林下養雞共800戶,山地雞養殖的“引、育、繁、推”體系基本形成。雞的品種以本地雞為主,兼有引入雜交品種,養殖方式上以放牧、舍飼半舍飼相結合模式,養殖環境及飼養管理方式落后,防疫上大多每年實行春秋兩次免疫禽流感疫苗、雞新城疫疫苗,其他疫苗根據需要自行購買使用。
2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流行情況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病多年在新平縣農村散養殖戶中零星散發,在秋末冬初發病率增加,病理特征明顯,通過對養殖500只雞以上的農戶60戶,適度規模養殖73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獸醫臨床診斷,結論是該病感染雞只無明顯的品種差異,各種日齡的雞都易感染,但5周齡內的雞癥狀較明顯,死亡率可達15%~19%,發病季節多見于秋末至次年春,該病傳播迅速,常在1~2 d內波及全群,繼發或并發霉形體病,大腸桿菌病、葡萄球菌病,導致死亡率增加,給養雞業造成損失。
3 病理變化
通過對患病雞解剖和病理學診斷,病變主要在呼吸道,鼻腔、氣管、支氣管內有淡黃色半透明的漿液性、黏液性滲出物,病程稍長的變為干酪樣物質并形成栓子。氣囊可能渾濁或含有干酪性滲出物。產蛋母雞卵泡充血、出血或變形;輸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壞死。雛雞感染該病則輸卵管損害是永久性的,長大后一般不能產蛋。腎病變型支氣管炎除呼吸器官病變外,可見腎腫大、蒼白,腎小管內尿酸鹽沉積而擴張,腎呈花斑狀,輸尿管尿酸鹽沉積而變粗。心、肝表面也有沉積的尿酸鹽似一層白霜。有時可見法氏囊有炎癥和出血癥。
4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該病常突然發生,傳播快,成年雞發生最多,發病率高,死亡率因條件不同差別較大。臨床癥狀較為典型,表現為張口呼吸,喘氣有羅音,咳嗽時可咯出帶血的黏液。氣管呈現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癥病變。
5 存在的問題
5.1 雞種供應雜亂
現狀是養雞戶隨意購種蛋孵化或雛雞飼養,不考慮購入地有無疫病,特別是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疫病情況,加之育雛前圈舍清洗和消毒不規范,疫病傳入隱患加大。
5.2 飼養管理粗放
新平縣養雞處于發展階段,以山地雞為主養殖建設項目穩步推進,適度規模養殖迅速發展,但養殖技術落后,山地雞養殖放牧后補飼不足,不能為生長發育不同階段的雞只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雞只總體抗病力弱。
5.3 養殖設施簡陋
雞舍建設選址不規范,養殖設施落后,圈舍防寒保暖性能差,養殖密度過大,常規消毒觀念淡薄,養殖衛生條件差等環境不良因素誘發疾病發生。
5.4 防疫免疫措施不力
養雞戶不能根據養殖管理水平和疫病流行情況,采取適當免疫措施。現狀是春秋兩季組織免疫禽流感、雞新城疫、禽霍亂疫苗。沒及時采取生物安全隔離措施和免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致使該病在新平縣養殖戶小范圍流行,給雞養殖帶來危害。
6 綜合防控措施
6.1 組織開展疫情流行病學調查
建議縣級畜牧部門組織一次疫病普查工作,核實該病在全縣流行區域,追根溯源,找準致病因素,針對性撰寫出該縣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重點制定出防控技術方案并組織實施,從而有效指導雞養殖疫病防控工作,減輕該病對雞養殖的危害。
6.2 推行科學飼養管理技術
普及科學養殖技術,一是加強飼養管理,降低飼養密度,避免雞群擁擠,注意溫度、濕度變化,避免過冷、過熱。二是注重雞舍通風換氣,及時清除糞便,防止有害氣體刺激呼吸道。三是合理配比飼料,防止維生素不足,尤其是維生素A的缺乏,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培育健康雞群。
6.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貫徹自繁養殖的方針,推行全進全出管理制度,不到有傳染性支氣管炎流行的雞場購入雛雞,場內健全各種防疫制度,完善各種生物防控措施,著重強化禽流感、雞新疫、禽霍亂等疫苗免疫同時,按免疫程序對受威脅規模養殖戶、新購入雞只、老疫區、重點區域的養殖戶適時組織雞傳染性支管炎疫苗免疫注射,建立免疫帶,使該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6.4 養殖場地消毒凈化列入常態化
養殖環境長期消毒滅源對防預防疾病的發生至關重要。建議雞舍的消毒步驟為:第一步先進行機械清掃,第二步用化學消毒液消毒,第三步于進雞前5~7 d進行熏蒸消毒,第四步進雞前1 d用無味消毒液消毒。在尚未發生疫病時的雞舍預防性消毒,一般每月1次。發生疫病時,雞舍要進行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一般每周2次,且濃度要稍大。消毒藥要交替使用不同種類,提高對病原微生物殺滅效果。
6.5 采取綜合治措施
雞傳染支氣管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無特效治療藥物,為減輕疫病危害,控制繼發或并發感染其他疫病,促進機體康復,對發病雞只可進行隔離治療,先將病雞置于安靜、通風、保暖的環境,給予富含維生素C的青飼料,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飼料中添加四環素、泰樂菌素或氟苯尼考等廣譜抗生素,中藥可選用麻杏石甘散或清肺止咳散,同時嚴格病死雞只無害化處理。
6.6 預防注射疫苗
及時組織免疫接種是控制該疾病的關鍵。從安全區到受威脅注射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活疫苗,適時接種疫苗。
對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弱毒疫苗點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H52弱毒疫苗點眼或滴鼻。開產前用傳染性支氣管炎滅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 mL。對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可于4~5日齡和20~30日齡用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苗進行免疫接種,或用滅活油乳疫苗于7~9日齡頸部皮下注射。
對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變異株,可于20~30日齡、100~120日齡接種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滅活油乳疫,建立牢固免疫屏障,控制該病的危害。
總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防治要重點落實“種、料、管、防、免、檢、監、測”等綜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減少該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證養雞業建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