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影星劉濤發微博向網友求助:“什么偏方可以治療失眠?”網友紛紛留言獻策,大大咧咧的劉濤老公王珂回復:“我來!”劉濤回應道:“你給我弄點中藥喝喝。”兩人大秀恩愛使得網友直呼“被塞了一把狗糧”。
明星和網友的熱鬧互動,詼諧中透出了人們常會遇到的問題——以失眠為代表的睡眠障礙。整夜睡不著或整日睡不醒,不論明星還是普通人都深受其害。
專家解讀 / 張永鶴(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
當今社會,人們面臨的壓力不小,很多人“病”了:整夜失眠,半夜醒來無法入睡,每天睡得很多卻總是昏昏沉沉、精力不濟……這些都可以歸結為睡眠障礙。
失眠癥是睡眠障礙的一種,當然是病。有些患者的睡眠障礙是生理原因,比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會出現睡眠問題,帕金森病等也可能伴發睡眠障礙。
我聽過一個故事:一名面臨高考的考生,心理壓力大,嚴重失眠。家人找來“安定”類藥物,每天睡前吃兩片,他才得以入睡。高考結束后,家人當著他的面一口吞下四五粒“安定”。正當他詫異時,家人說:“你吃了幾個月的‘安定其實是乳酶生片。”乳酶生大家都熟悉,小孩子消化不良的常用藥,副作用很小。
家長實際上運用了安慰劑效應。一般藥物在臨床實驗時有一組安慰劑,就是做得和真藥一樣的假藥片,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臨床上安慰劑有效率一般在一到兩成,而神經精神類疾病,尤其是失眠癥的安慰劑有效率往往超過三成。可見,心病可能是引起失眠癥的主因。
睡眠障礙更容易找上工作、學習壓力大的人群,比如明星、職場精英、考生等。壓力之下,人偶有失眠,便告訴自己“我失眠了……”躺在床上不停地重復這些,難以入睡,天長日久就可能真得了失眠癥。
北大附屬醫院的精神科醫生有一本宣傳冊,講如何幫助患者克服失眠,基本原則是不到萬不得已不用藥。比如醫生會建議患者晚飯前進行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夜間睡眠,但睡前3小時內應避免此類運動,以免造成睡前興奮狀態。良好的睡眠環境也有助于保障睡眠質量。
睡眠障礙如果處理不當后果有可能很嚴重。一個例子是睡眠障礙和抑郁癥的關系。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很多抑郁癥患者就診時主訴睡眠不好,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抑郁癥。2016年9月,明星喬任梁在家中自殺。據知情人說,他患有抑郁癥,生前長期失眠。有統計顯示,抑郁癥患者伴發睡眠障礙,自殺率會更高。目前,無法得知睡眠障礙和抑郁癥準確的因果關系,但睡眠障礙在抑郁癥里扮演的角色是實實在在的。
出現睡眠障礙也不必太憂慮,盡早到醫院診治。曾有一位中年人失眠嚴重,我給他推薦了一位醫生,兩天后他打來電話:“張教授,您推薦的醫生太好了,我完全好了。”醫生通過診斷,對心理性失眠癥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使患者卸下心理包袱,失眠癥狀得以改善。如果失眠癥源于心病,那么調整好心態,平日里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健康睡眠就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