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眉


摘 要 高職教育的研究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五年制高職計算機專業課堂為研究對象,對專業課堂生態的內涵結構特征、高職學生的特點、計算機專業課堂的特點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 計算機專業 課堂生態 學生特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2.087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ak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classroo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classroom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lassroo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Keywords fiv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lassroom ecology;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1 課堂生態的內涵結構特征
1.1 生態和課堂生態
生態可以理解為生命的狀態,這里的狀態不僅指生命體征,還包括了生命體所處的環境因素以及多個生命體之間以及與環境發生的聯系。“從學科角度分析,作為一門自然科學,一般認為,生態學是研究生命有機體與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簡言之,生態涵蓋了“生命體”與“關系”。課堂生態也必然包含了課堂這個環境中的生命體和其與環境的關系。多伊爾(Doyle,W.)和龐德(Ponder,G.)(1975)認為,“學習發生的每一個背景中都包含了一位學習者,一位教師,一個背景和學習的信息,……因此,學習發生在一個生態系統之中”,他們把課堂生態界定為“對教學環境產生影響的互相聯系的過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網絡”。
1.2 課堂生態的構成
課堂生態是指包含了教師、學生、環境、教學信息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課堂是教授課業之所;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課堂是學習知識之地。課堂環境從狹義來說是指教學場所,比如教室、實驗室及其設施與裝飾等,可以稱之為“硬件環境”,從廣義來說除了場所,還包括諸如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班風、學風,以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氛圍等,可以稱之為“軟件環境”。
2 高職學生心理特點
初中起點的五年制高職學生,其在校期間年齡處于15~20歲之間,這一階段的身體素質逐步增強,生理上逐步發育成熟;而在心理層次上,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通過一切可能了解社會的途徑去接收新事物,滿足自己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們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思想波動較大,分辨力和控制力都有待提高。
新生入學時15~16歲,正處于青春期。從最初的陌生到對一切慢慢熟悉,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學生逐步適應新學校生活。他們對新學校、新生活的注意力逐步轉移。
高年級(主要指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年齡在18-20歲,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已經基本完成了經驗型向理論型的過渡,他們的思維或認知已經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已基本形成,具有自主性。
3 計算機專業課堂生態調查
3.1 學生選擇專業動機調查
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結合、智能設備的發展等,促進計算機行業發展,計算機專業也非常普遍。以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高職專業為例,筆者對15級55名學生進行了專業選擇動機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
從上述統計各項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新生之所以選擇某個學校某個專業最大的依據是家長,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并不高。
而第5個選項所占比例也較高,可以看出學生對專業并不了解,將計算機學習與互聯網娛樂聯系在一起。從與這些學生的進一步交談中,筆者了解到,這部分學生主觀認為或者聽說,游戲玩得好計算機就能學好,或者學計算機就是上網玩。與此形成對比的第3個“喜歡專業知識”一項只有4個學生選擇,比例最低。可見,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并不了解。
3.2 計算機專業課堂認知度和認可度調查
3.2.1 專業課程概況
五年制高職的課程設置從第一年開始陸續接觸專業課程。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按照人才培養標準,低年級開始接觸諸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圖形圖像設計軟件等相關內容,陸續接觸網頁、網絡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計算機專業學習要求不僅是操作計算機,還有基于計算機的問題解決方案,學生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初中起點的學生,年齡層次低,邏輯思維未能得到鍛煉;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涉及圖像類、網頁類、網絡類、服務器類等方面,與其他專業相比理論更加枯燥、抽象;實訓時也只是對著一臺電腦、幾臺設備,課程幾乎無樂趣可言。
3.2.2 在校學生自我認知和專業認可度調查
筆者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對學習環境的認可度、對個人學習態度和期望、對課堂上教師的水平的評價,具體見表2:
下面分別從低年級和高年級兩個組別對調查結果做出說明:
第一部分:低年級調查結果
調查的第一部分在2014級和2015級計算機應用技術高職班進行,發出問卷105份,其中有效數98份。
學生從初中各地來到我校學習生活,對我校教學硬件總體滿意度較高。據統計,多數來自農村學校的學生對教學硬件條件“很滿意”,而市區初中畢業的學生選擇“一般”的較多,可見城鄉的硬件條件雖然在逐步拉近,但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而學生對班級學風的認知與任課老師和班主任的反饋一致,總體來說2014級(二年級)較差,2015級(一年級)較好。
一年級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期望明顯高于二年級學生,少數二年級學生已經有“混到畢業”的想法,而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與學習期望、工作期待呈現出了正相關性,也就是說對專業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對學習期望高或者較高,并且希望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反之,對專業缺乏興趣的學生,也認為學不到東西,工作的選擇也與專業無關聯。
但對課堂教師教學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選擇a的較多,再進一步探尋其中的關聯,原來一年級的專業課以基礎和圖像為主,未涉及到抽象復雜的原理與知識,故學生學習起來也較為輕松。
總的來說,低年級學生對專業有一定的認知和期盼,對專業課程的認可度較高,對教師表現出較大的信任和喜愛,關系和諧。課堂生態整體呈現正常、較為健康的狀態。
第二部分:高年級調查結果。
調查的第二部分在2012級和2013級計算機應用技術高職班進行,發出問卷118份,其中有效數113份。
學生在校時間至少兩年,對學校的環境已經非常熟悉,對實訓硬件設施的需求隨著專業課開設的增多而變大,選擇“一般”的人數占到40.70%。而學生對班級學風的認知與任課老師和班主任的反饋一致,同時也符合學生的年級變化:2012級的學生臨近實習,絕大多數同學對學風的判斷都是“整體不好”,這也是臨近實習的班級表現出的普遍現象;而2013級的班級學風也處于大多數認為“不好”,少數認為“一般”的情況。
高年級同學對學習期望的選擇與低年級一樣出現正相關性,但是只有6.78%的同學選擇了前面的選項,超過33.90%的同學選擇了“混到畢業”、“聽著就煩”。
高年級學生接觸多門專業課程,多數課程又具有相關性,對課程認知產生“學不會、學不好、沒興趣”的思維慣性,對專業學習完全失去興趣。
總的來說,高年級學生對專業有較深的認識,對專業課程的認可度普遍較低,對教師表現出較少的信任和喜愛。課堂生態整體正常,但并非健康的狀態。
4 小結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的專業課堂生態呈現出了不健康的發展,硬件環境的改變可以依靠財力,軟件環境的改變需要靠學校、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共同出力。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不僅做“授業”之師,還要做“傳道”之師。一方面要重視課堂生態的自然、可持續的發展,注重人性、進一步掌握規律,注重實踐、體驗;另一方面,要促進課堂生態的改善,通過改善課堂中學生一方的專業認知、自我認知,改善學生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化職業學校的課程改革,讓教與學更加和諧,讓課堂上的教師、學生,讓承載課堂的專業、學校都能實現平衡、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芙蓉,謝利民.國外課堂生態研究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6.27(10).
[2] 陳瑜,溫紅蕾.教育生態觀下的高職數學教育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8)
[3] 杜平,單忠剛.五年制高職學生特點分析及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0).
[4] 孫少平.高職經濟數學課堂生態化教學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