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李丹丹++李然++吳漢東++王會
摘 要:青年教師一般是剛從學校畢業的高學歷人才,或者從事教學活動時間較短,學歷高,科研能力強,一般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課堂教學能力不足,不能有效的駕馭課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證,因此,如何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急需研究。本文探討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及如何準備課堂教學,以期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關鍵詞:青年教師 課堂教學 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a)-0154-02
青年教師即為35周歲以下受教育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滿足社會需要人才的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是教師完成教學活動所需要的能力,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效果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個人因素的心理特征。青年教師一般是剛從學校畢業的高學歷人才,或者從事教學活動時間較短,他們對教學充滿激情,但仍然存在師資隊伍高學歷、科研能力強,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挑戰。如他們面臨著不熟悉的備課、授課、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工作,這些會和他們心中理想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反差,導致青年教師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甚至感到失望。青年教師一般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行業經歷和實踐,導致實踐教學能力不足,使得多數青年教師很難將所學理論知識和行業需要結合起來,致使青年教師授課不能理論聯系實際,枯燥,不能激發學生興趣。青年教師教學經歷少,課堂掌控能力欠缺,而有效的課堂掌握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青年教師不能有效的駕馭課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證。因此,如何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急需研究。
1 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應具備的能力
教師課堂教學應具備的能力應是一個多元化的立體結構,包括教學組織能力、教學監控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運用現代技術與信息的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等。
1.1 教學組織能力
教學組織能力包括教師對所從事專業知識的把握、加工及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等。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理解知識體系,還要把知識體系進行設計,歸納,選用合適的教材,運用一定的策略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效地接收。
1.2 教學監控能力
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準備、課堂教學、課后反思的過程中,適時評價、反饋、調整的能力。這是教學持續改進的一種必然要求。這種調整包括教學準備階段對教材、知識體系的把握和教學設計的調整與優化,也包括教學實施過程及教學反思中對教學環節設計是否合理,時間安排是否得當,互動是否達到效果等方面的總結與調節。青年教師要不斷監控自己的教學準備、實施活動,不斷評價、反思、調整,以達到持續進步。
1.3 交流合作的能力
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師傳遞教學信息,實現知識傳遞的重要因素。交流主要通過語言實現,合理的表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獲得知識。當然交流也包括對對方學生的理解,包括對學生表達的觀點的理解和對學生內心想法的理解,這樣就能分析學生的共性和個性,促進教學改進。
1.4 教學研究能力
教學研究能力就是教師要探究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使自己對教學的認識更加深入和透徹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教學研究講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要有針對性的選取合理的教學研究方法開展研究。
1.5 運用現代技術與信息的能力
運用現代技術與信息的能力是指高校教師需要具備運用現代科技技術進行檢索、錄入、存儲、統計的能力,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青年教師應理解信息技術對教學全過程的支持作用,也應該深刻理解現代技術與信息應用的多樣性,并學會通過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為學生創造高效學習環境,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提高課堂效率。
1.6 終身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能力是指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體系。要培養優秀大學生,教師必須時刻更新教學觀念和知識。一方面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教師應把握學術前沿,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吸收最新的教學成果,更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教學現狀。
2 青年教師如何準備課堂教學
2.1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開始于課前準備,它決定著課堂效果的好壞。課程準備的主要內容包括:這門課程主要內容是什么,要運用哪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目標設定在什么水平,如何安排課程結構,如何選擇教材,對考試有什么要求,知道一個學期內包含哪些內容,對學生進行多少次測驗,讓學生完成多少作業,如何評分,面對學生如何表現,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2.2 明確課程類型
首先要明確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其次明確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還要明確該課程與其它課程之間的關系,是否為其它課程的預修課。
2.3 課程開始之前
了解授課對象,確定課程的目標和目的,精選教學方法,遴選教材,準備課程大綱,選定評級體系,準備可使用的適當材料,準備第一次課,形成自己的態度和風格。
2.4 設計課程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會受到課堂組織形式的影響,因此,課程開始前教師應設計一個和諧的課程教學組織形式。首先對課程教學活動進行排序,要從學生學過的知識或社會現象引申到新知識,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理論,按照事件發展的邏輯順序,從重要的主題或概念開始,從特殊的問題開始到一般問題。其次設計互動環節,加強師生交流,增強學生的投入感,激發學習興趣。
總之,青年教師,尤其是剛入職的高學歷人才,不但要重視科研能力,更要注重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優秀學生。這是一個長期學習、探索和實踐的過程,青年教師要不斷努力,長期堅持。高校也應該把青年教師培養作為一項工作的重點任務,長期抓下去,不能一蹴而就,學校各部門也應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政策為青年教師的長期學習、成長做出應有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邢星.淺談卓越的大學教師如何駕馭課堂[J].科教導刊,2012(7):139.
[2] 蘇志達.淺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的協調發展[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6):781-783.
[3] 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