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西真
我最近有點犯愁,女兒研究生即將畢業,找工作壓力大。
和我一樣有壓力的還有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部長尹蔚民,他在去年年末曾公開表示:供給不減、需求下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十三五”期間我國勞動力需求量相對減少。而“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需要在城鎮安排就業的人數仍然維持在2500萬人。這其中,約1000萬人是登記失業人員,約1500萬人是以高校畢業生(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795萬人,比2016年多出30萬人)為主體的青年就業人員。此外,“十三五”期間每年還有近300萬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這么多人要就業,壓力之大可見一斑。不過也有樂觀的消息,今年人代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6年的工作時提到,“就業增長超出預期。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庇纱丝磥恚髮W生就業率似乎并不低,但為什么社會上仍然彌漫著就業難的氣息呢?個人認為,除了低迷的經濟對龐大的就業人口吸納不足外,還有就是不現實的就業觀作祟,大家都想找一個“好工作”,正如一位即將畢業正到處尋找工作的大學生所說的,“不是找工作難,而是找好工作難”,可什么樣的工作是好工作呢?
說到“好工作”,我講個故事。我有一位人面廣、熟人多、去的地方也多、又樂于助人的相對來說比較能干的朋友,每年在填報高考志愿或畢業生就業季,就有一些熟悉人向他“求助”,無非就是希望他能夠出謀劃策幫自己親朋好友的子女介紹推薦比較好的大學或職業。今年也不例外,而且這事來得比往年早,這不,春節剛過他的手機就接連不斷地響起那些熟悉而又焦慮的聲音,并且找他幫忙的人還再三叮囑,在為其親朋好友的子女介紹工作時,務必介紹個比較好的,希望這份工作盡可能具備以下特點:輕松的、體面的、高薪的、離家比較近的、工作環境好的。我的這位朋友告訴我,聽罷這些具體的要求,他興奮了,緊張了,當晚就失眠了,無奈之下吃了幾顆與睡眠安神有關的藥丸子,但還是睡不著。他根據這五點要求廣開思路,從東海之濱想到西部邊陲,從白山黑水想到天涯海角,從國務院想到基層鄉鎮,從國有企業想到事業單位,從城管交警想到小商小販。思維非?;钴S,但怎么也想不出與這五個特點相近的職業。為此,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強大的朋友圈的“搜索”功能,跟同學、熟人、朋友、同事討論具備這種特點的工作。結果大伙一聽都樂了,打趣道:天下哪有這樣的工作,如果有他自己不會干?還留給你?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所謂的好工作吧!到底什么叫輕松呢?大凡有責任心的人干任何一件事情,想干好根本不可能做到輕松,只有好上加好,除非不負責任地混日子,可混日子也不輕松??!什么是體面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涂脂抹粉是體面,也有人覺得這像戴了假面具;有人覺得嗲聲嗲氣體面、斯文,也有人覺得這是中氣不足。多少薪水才算高薪呢?誰都想高薪,但現在只有“高新”開發區,而沒有“高薪”開發區,按目前看,每月有6000元至1萬多元的薪水已經很不錯了,但這要創造相應的價值與之對應,如果要知識沒知識,要技能沒技能,要專長沒專長,誰會給這樣的新員工那么高的薪水呢?憑什么給你!要說離家近,這可以理解,但遠近的距離以什么標準來計算呢?標準不一,難有定論,在北京從一環到五環,有的人說很近,有的人說太遠了。要工作環境好,這一點大家異口同聲,在這五點意見里最能達成共識的就是這一條,環境分大小,即使你工作在窗明幾凈、整潔有序的小環境里,咫尺之外就是痰跡、狗屎、垃圾遍地的大環境(公共場合),這又如何呢?
細究起來,這五個要求其實反應出一種人格的偏差,一種狹隘的擇業觀。對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學學體操王子李寧的擇業觀?照常理他是世界名人,獲獎無數,憑借過往的榮耀,退役后可以找份輕松體面的工作。可他卻從榮譽巔峰走下神壇,告別一種功成名就的享受,果敢創業。據報道,李寧做實業并不是一帆風順,遭遇了很多波折,為此他也哭過多次,有一次他開訂貨會,席間高朋滿座,許多人甚至都是他的老熟人,但席終人散之后,并沒留下多少訂單,這時的李寧笑在臉上,苦在心里。但他咬緊實業不放松、堅持創業不退縮,最終創出了響當當的“李寧牌”體育用品,打破了國外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我國亟需發展實體經濟的當下,這該是一種多么可貴的精神!
擇業可體現一種品格,創業也是如此。古往今來,從所有的名人傳記中,你都可以看到這個軌跡。既如此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不再去想那些用優美詞句堆砌起來的不切合實際的近乎完美的職業。我們所應該提倡的是,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學用結合,從小事做起,從基礎做起的就業創業觀。也只有不辭辛苦,勇于實踐,方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我得跟我女兒說,找工作一定要有符合實際的就業觀。
責任編輯 肖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