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
今年兩會期間,特色小鎮話題很熱。“特色小鎮”概念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總理指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
其實,特色小鎮之熱始于半年前。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將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至此,國家及地方性扶持政策層出不窮,一波接一波。
2016年10月,住建部《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27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同月,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住建部、農發行發布《關于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2017年2月,住建部、國開行發出《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在政策強力推動之下,特色小鎮建設迅速如火如荼,可以預見,未來4年將是特色小鎮的快速發展期。
嗅覺敏感的房企自然也瞄準這一時機,將特色小鎮戰略提上日程。例如,華夏幸福未來三年在環北京區域、長江經濟帶以及珠三角區域等核心城市內部以及周邊布局百座特色小鎮;碧桂園已經啟動產城融合戰略,計劃在五年內投資千億,在全國建設數個智慧生態科技小鎮;綠城將以農業或文化等產業作為主導,深度整合教育、醫療、養老、園區服務等跨界資源,在城市近郊形成一個完整的城鎮化解決方案……
誠然,特色小鎮在房地產界已然成為房企轉型發展的新方向,更為企業創新發展搭建了新平臺。然而,“一哄而上”的特色小鎮也難免出現某種程度的“變味”。
筆者以為,培育特色小鎮要把握節奏,避免平均主義和攤大餅式推進。應集合資源要素,重點建設示范小鎮,盡快發揮引領作用。
培育特色小鎮要因地制宜,應該更多把行政權限下放給特色鎮,讓其根據當地特點自主支持創業,不宜對特色小鎮提時間上的硬性要求。
培育特色小鎮要警惕打著特色小鎮旗號復制過去的產業園區模式,搞新一輪房地產熱。特色產業應該是特色小鎮的有機組成部分,切忌為了“特色”而“產業化”,亦或是把僅有的產業化虛張聲勢成“特色化”。
總而言之,特色小鎮建設要堅持差異化發展,對地域相近、產業相同、定位相似的小鎮擇優選擇,避免同質競爭。要在細分領域占領制高點,優化產業生態圈,打造特色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