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詞解釋
1.定義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是創新發展平臺。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2.面積
3-5平方公里(4500-7500畝)。
3.核心建設用地
1平方公里(1500畝)。
4.總投資額
3年30億元到50億元。
5.運行
各方參與者聯合成立“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作為統籌特色小鎮的重要機構。
6.發展使命
特色小鎮是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轉型升級的試驗田。示范小鎮可以從市級開始,升級到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特色小鎮要有領跑者,為建成一批高質量特色小鎮樹好典型、做好榜樣,帶動其他小鎮比學趕超。
二、創建指南
1.服務政府
特色小鎮是一個社會共生有機體,離不開開明、服務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導不越位,這是成功的母體。
2.投資主體
特色小鎮需要一個核心投資主體,可以是村鎮股份制企業,可以是當地龍頭企業,也可以是外來投資企業。
3.核心特色
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要“一鎮一業”“一鎮一特”。突出“特而強”。產業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內容,要做到不重復、不雷同,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4.產業驅動
特色小鎮功能集成要“緊貼產業”,力求“聚而合”。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鎮區別于工業園區和景區的顯著特征。
5.創新機制
特色小鎮運作機制要“破舊去僵”,做到“活而新”。一是要強化技術創新,做強特色產業;二是要加強創意發展,加快培育新業態;三是要加強合作創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6.和諧社區
特色小鎮是一個新型城鄉經濟和消費發展的紐帶,在這里要大力發展社區組織力量,形成一個可以聚人氣、通人文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社區,讓城市人找得到“鄉愁”,吃得到健康農產品,享受旅居度假生活。
7.客戶市場
特色小鎮不能面面俱到,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一定要結合自身競爭優勢,抓住核心客戶群體,充分挖掘核心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消費利益,客戶才能忠誠相隨,客戶市場才能堅固不破。
8.利益分配
特色小鎮是一個政府、村民、企業、消費者等多方利益交集的共生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用市場化、股權化的利益分配機制,只有共同做大蛋糕,才能分享經濟成果,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9.公益力量
特色小鎮要引導和自發成立大批社會公益組織機構,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鎮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愛國、愛社、愛民的優良傳統,要崇尚公德心、孝心、博愛、宗教等精神信仰,要為特色小鎮注入精神力量,為民眾凝聚價值依歸。
三、商業模式
1.土地一級開發
僅做土地的一級開發,直接獲利;進行一級土地開發,同時通過其他模式(如補貼方案等),享受升值收益結構。
2.二級房產開發
包括六大房產結構:一居所地產、商鋪型地產、客棧公寓型地產、二居所地產(周末)、三居所地產(度假)、養老地產。通過銷售回收經營等方式形成銷售運營模式。
3.產業項目開發
一是特色產業項目開發,包括科教文衛等產業事業導入及產業園、孵化園等產業本身開發;二是旅游產業項目開發,包括旅游吸引核項目(如主題公園)、休閑消費聚集項目(如休閑商街)、夜間休閑聚集項目(如水秀表演等);通過項目的運營獲得收益。
4.產業鏈綜合開發
兩大產業鏈:泛旅游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鏈;兩大產業鏈相互支撐,構建區域產業生態圈,包括金融、教育、居住人群、城市化機構和政府政策等。
5.城鎮建設開發
城市服務,包括公共交通服務、社會服務等;城市管理,包括城市智能化管理、政府政策等;城市配套,包括銀行、學校、醫院等。
四、運營模式
1.政府
政府引導,頂層設計,進行產業培育,創造制度環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
2.市場
市場運作,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并起決定性作用。
3.企業
企業為主體,是特色小鎮的主角,負責尋找市場機會,進行資源整合并發揮自身優勢。
4.社會
社會共同參與,實時監督。
五、核心政策
1.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2016年7月。
2.住建部:《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號,2016年8月。
3.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6〕2125號,2016年10月。
4.住建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關于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建村〔2016〕220號),2016年10月。
5.住建部、國家開發銀行《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2017年1月24日。
六、八大產業
1.旅游
這可能是類型最多的主題,畢竟中國五千年歷史,可挖掘的自然和人文歷史景觀資源很多,尤其是中西部,可能是最可行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
2.商貿物流
商貿物流,隨著鄉村消費需求的逐步激發和電商在鄉村的不斷深入,中西部地區以消費型商貿和物流有機結合的專業鎮將可能獲得與生產型商貿物流專業鎮相類似的發展。
3.教育
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教育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無論是作為公共服務存在的教育事業,還是作為商業化形式發展的教育產業,都可能成為鄉鎮發展的重要主題。
4.制造
重點在智造,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的培育,都離不開現代先進制造。東部地區以生產服務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將有所作為,比如研發設計、品牌與營銷、金融服務、智能制造、物聯網、AR、VR等都將逐步落地。
5.科技
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等將繼續高度集聚在沿海發達城市以及中西部少數有相關領域技術能力的高校、研究院所的城市。
6.雙創
與智造、科技高度相關,雙創小鎮將主要集中在科技創新和現代服務業相對先進的沿海發達城市。
7.健康
大健康主題,包括現代醫療醫藥、生物工程、養生養護養老等都是東中西部地區市場需求遠未得到滿足的領域。
8.農業
特色小鎮依托建制鎮來發展,農業制造、農業科技、農業服務等行業在全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必將大有所為,也必將受到很大的政府支持,因為這是最貼近鄉鎮和農村的領域。
七、十大類型
1.歷史文化型小鎮
打造歷史文化型小鎮,一是要小鎮歷史脈絡清晰可循;二是小鎮文化內涵重點突出、特色鮮明;三是要小鎮的規劃建設延續歷史文脈,尊重歷史與傳統。
2.城郊休閑型小鎮
打造城郊休閑型小鎮,一是要小鎮與城市距離較近,位于都市旅游圈之內,距城市車程最好在2小時以內;二是小鎮要根據城市人群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開發,以休閑度假為主;三是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差距較小。
3.新型產業型小鎮
打造新興產業型小鎮,一是小鎮位于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二是小鎮以科技智能等新興產業為主,科技和和互聯網產業尤其突出;三是小鎮有一定的新興產業基礎的積累,產業園區集聚效應突出。
4.特色產業型小鎮
打造特色產業型小鎮,一是要小鎮產業特點以新奇特等產業為主;二是小鎮規模不宜過大,應是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
5.交通區域型小鎮
打造交通區位型小鎮,一是要小鎮交通區位條件良好,屬于重要的交通樞紐或者中轉地區,交通便利;二是小鎮產業建設應該能夠聯動周邊城市資源,成為該區域的網絡節點,實現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6.資源稟賦型小鎮
打造資源稟賦型小鎮,一是要小鎮資源優勢突出,處于領先地位;二是小鎮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三是對小鎮的優勢資源深入挖掘,充分體現小鎮資源特色。
7.生態旅游型小鎮
打造生態旅游型小鎮,一是要小鎮生態環境良好,宜居宜游;二是產業特點以綠色低碳為主,可持續性較強;三是小鎮以生態觀光、康體休閑為主。
8.高端制造型小鎮
打造高端制造型小鎮,一是要小鎮產業以高精尖為主,并始終遵循產城融合理念;二是注重注重高級人才資源的引進,為小鎮持續發展增加動力;三是突出小鎮的智能化建設。
9.金融創新型小鎮
打造金融創新型小鎮,一是要小鎮經濟發展迅速的核心區域,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創新優勢、政策優勢;二是小鎮有一定的財富積累,市場廣闊,投融資空間巨大;三是科技金融是此類小鎮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
10.時尚創意型小鎮
打造時尚創意型小鎮。一是小鎮以時尚產業為主導,并與國際接軌,引領國際時尚潮流;二是小鎮應該以文化為深度,以時尚為廣度,實現產業的融合發展;三是小鎮應該打造一個時尚產業的平臺,促進國內與國際的互動交流。
八、各地政策
1.浙江
特色小鎮建設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由各地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及供地手續,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省里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與配套獎勵,其中信息經濟、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類特色小鎮按60%給予配套獎勵。對全省具有示范性的特色小鎮,省給予一定的用地指標獎勵。
特色小鎮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范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
2.貴州
各市(州)、試點縣要加大本級財政對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年度財政預算時要安排小城鎮建設發展專項資金,集中用于支持試點縣小城鎮建設發展。
3.河北
省級財政用以扶持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平臺等專項資金,優先對接支持特色小鎮建設。
鼓勵和引導政府投融資平臺和財政出資的投資基金,加大對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和產業示范項目支持力度。
省市縣美麗鄉村建設融資平臺對相關特色小鎮的美麗鄉村建設予以傾斜支持,對符合中心村申報條件的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按照全省中心村建設示范點獎補標準給予重點支持,并納入中心村建設示范點管理,對中心村建設示范縣(市、區),再增加100萬元獎補資金,專門用于特色小鎮建設。
4.內蒙古
各級財政統籌整合各類已設立的相關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特色小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鎮規劃區內建設項目繳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要全額返還小城鎮,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5.遼寧
研究制定相關配套優惠政策,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支持特色鄉鎮建設。列入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并可推薦申報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省財政通過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持各地推進特色鄉鎮建設。
6.山東
從2016年起,省級統籌城鎮化建設等資金,積極支持特色小鎮創建,用于其規劃設計、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鼓勵省級城鎮化投資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加大對特色小鎮創建的投入力度。
7.安徽
整合對特色小鎮的各類補助資金。省發展改革委支持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申請專項建設基金;省財政對工作開展較好的特色小鎮給予獎補;市、縣財政要進一步加大特色小鎮建設投入。
8.福建
新增的縣級財政收入,縣級財政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特色小鎮建設。發債企業1%的貼息,省地各承擔一半。50萬元規劃設計補助,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各承擔25萬元。國家專項、省專項,垃圾污水省以獎代補。
9.甘肅
省級財政采取整合部門資金的辦法對特色小鎮建設給予支持。同時采取“以獎代補”。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的租賃收入以及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費。
10.海南
項目和資金上優先;建議預算安排一定資金;村鎮規劃區內建設項目繳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全額返還小城鎮;部門整合支持。
一是設立產業小鎮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重點用于產業小鎮的產業培育;二是各方面的財政專項資金(基金)在符合投向的情況下,要向產業小鎮的產業發展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傾斜。
新增財政收入部分,省財政可考慮給予一定返還。
11.重慶
加大市級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投入,調整優化市級中心鎮專項建設資金,重點支持特色小鎮示范點建設。特色小鎮示范點建設項目打捆納入市級重點項目。
12.陜西
重點示范鎮每年省財政支持1000萬元,文化旅游名鎮每年支持500萬元。
13.四川
從2013年開始,連續3年,每年啟動100個省級試點鎮建設。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試點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試點鎮的承載能力和吸納能力。市(州)、縣(市、區)財政也要安排專項資金,加大投入。
14.貴州
加強資金籌措:各市(州)、試點縣要加大本級財政對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年度財政預算時要安排小城鎮建設發展專項資金,集中用于支持試點縣小城鎮建設發展。“財政補助、信貸支持、社會投入”。
15.廣西
自治區將整合涉及示范鎮建設的相關資金和項目,積極為示范鎮爭取專項和轉移支付資金支持。自治區本級資金補助標準為每個示范鎮1000萬元,示范鎮總投資一般不低于2000萬元。
16.西藏
自治區財政安排10億元特色小城鎮示范點建設工作啟動資金。
地(市)、縣(區)人民政府要以規劃為統領,以基礎設施項目、產業項目、民生項目為重點,進一步整合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農牧、水利、林業、電力等部門資源,調整資金結構,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加大對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力度。
同時,要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支持特色小城鎮示范點建設。充分發揮援藏資金在小城鎮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由本刊編輯依據網絡素材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