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如全
摘要:本文從高校文化建設入手,針對現代化檔案管理的意義、作用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闡釋了現代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通過討論檔案對于高校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提出作為獨特的資源,高校檔案為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建設支持。
關鍵詞:檔案管理;現代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a)-0000-00
高校在長期的發展中積累了各類檔案資料,這些檔案是高校發展的歷史、是時間的積淀。在社會公共文化體系中,高校作為重要的組成,其歷史、和發展過程具有著一定的品格及內涵,因而高校檔案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是高校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資源,這些檔案傳承著一所高校的文化,是校園文明發展的基礎動力。因而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意識到高校檔案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以及這些檔案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意義。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開始轉變為數字化信息,以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背景,數據庫式的檔案管理模式開始在諸多領域推廣開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將現代化的檔案管理工作同文化建設有機融合,如何有效利用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令高效檔案更好的服務于高校文化建設,開始成為高校檔案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新挑戰。
1現代化檔案管理的意義
隨著人類社會信息化進程的推進,現代管理理論開始想著系統論方向發展,人類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檔案管理中,傳統的紙質、實物檔案開始被數字化、智能化檔案取代,并向著多元化、定量化方向發展,檔案管理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但是,發展的同時也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現代化的檔案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及難題。
現代化的檔案管理同傳統檔案管理最大的區別在于管理對象的數字化,即檔案的數字化;管理手段更加先進、高效;管理模式更加趨于多元化,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利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后高校的檔案管理工作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工作效率較之從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數字化的檔案信息更容易獲取和管理,電子文件開始成為高校檔案的重要形式。另外隨著檔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一些先進的理念被引進管理工作中,因而傳統的管理流程、體系都需要進行創新、改革。在現代化的檔案管理理念中全程管理及前段控制尤為重要,這些先進的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共同為檔案管理工作開創了新的發展空間。檔案本身就是從人類重大歷史變革、活動、行為、事件中收集整理而來,并服務于社會。
2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檔案的獨特地位
檔案是一種直接性的歷史記錄,是實踐活動存在的載體,是各類主體存在并參與活動的證明,這個主體可以是國家機關可以是社會組織,也可以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可以說檔案是最原始的記錄,是信息的伊始,是歷史軌跡的推動的基礎。因此社會記憶的完整性會直接受到檔案完整性的影響。對于高校,檔案同樣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原始記錄,是其科研、教學以及各類活動的原始記載。各高校通過文字、影響、圖片等方式形成的最原始的記錄。高校的檔案是不同時期高校各個層面的發展奮斗歷程,也是學校精神面貌及文化建設的發展全貌。
文化是指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要群體,以課堂內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其中校園精神居于核心地位。校園文化從本質上而言是師生共同創造出來、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文環境,是直接影響師生學習生活的軟環境。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學校辦學理念和文化底蘊的體現。
一般而言,校園文化表現為4個層次:以校園建筑、教學科研條件、校容校貌等為載體出現的物質文化;以規范教學科研等活動的管理規章為形式的制度文化;以校風學風、校園精神、校園價值觀等形式出現的精神文化;以學生群體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為特征的行為文化。在4種文化層次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高校檔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獨特資源,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信息資源、建設資源等多方面支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高校檔案資源,發揮高校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并通過多種途徑使其不斷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是高校育人工作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內在要求,兩者的融合有其必要性。
3現代化檔案管理對高校文化建設的影響
在當今時代,隨著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以及我國電子政務事業推廣的方興未艾,高校檔案管理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實現由手工操作方式向自動化管理轉變,使檔案管理實現信息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為高校提供全方位精確便捷的服務,更好地服務校園文化建設。具體而言,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可以為校園文化4個層面的建設服務。
3.1在物質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高校檔案管理能夠借助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先進技術將高校檔案進行“改造”,令原本枯燥的學校史料以現代師生更加樂于接受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形成新的物質文化體系。并且通過網絡的共享功能進行傳播,生動形象的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發展歷程、文化建設歷史。若高校還是沿用傳統的方式,不與時俱進,只是通過陳列展覽的方式,用枯燥的宣傳欄向學生展示校史,不但無法獲得預期效果,還會令珍貴的檔案資料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無法有效推進文化建設。
3.2在精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校園文化重點圍繞精神文化發展,而檔案是高校文化建設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學校的檔案中保存著大量的文字、圖片甚至是錄音、影像,在傳統的管理工作中,通過歸類對其進行管理。但是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高校,由于檔案資料數量龐大,管理條件有限,在查閱、尋找資料上存在極大的不便,尤其針對一些特殊文件的調閱。但是隨著檔案管理現代化程度的加深,通過數據庫技術,將檔案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并按照時間、空間、事件、人物等對檔案資料進行分類,通過數據庫的分類檢索功能,訪問者可以快速的了解到想要獲取的檔案資料,讓廣大師生更加便捷的了解到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的輝煌成就,這對于學校精神文明的推廣意義重大。
3.3在制度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制度是規范行為的基礎,高校科教、學習等活動同樣也需要規范制度予以約束。高校制度檔案不僅僅反映了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管理制度的變革,同樣也為高校管理各項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另外,高校在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制度檔案可以為制度文化建設規劃方向,成為其發展的重要依據。現代化檔案管理不但健全了檔案管理制度,同時也完善著管理制度體系,依照學校的實際發展需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
3.4在行為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高校學風、教風通過校園行為文化體現出來,因而可以說行為文化是一所高校師生精神風貌的直接體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使得檔案管理平臺更加開放,檔案的利用更加的便捷,訪問者可以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渠道獲取檔案信息,不但縮短了檔案查詢調取的時間,更降低了管理成本,是的檔案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網絡化的管理模式令廣大師生可以更加便捷的檢索前人的寶貴經驗,繼承學校優良的教學精神、科研精神、學習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有效促進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薛匡勇.論檔案館的職能拓展及其實現[J].檔案學研究,2010(1):20-21.
[2]陳向偉.關于高校檔案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電子商務,2011(6):144.
[3]張彬.基于校園文化建設視角下的高校檔案建設[J].檔案時空,201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