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華 李秀華 胡 靜 王志奇 牟立楠 韓京潤 周奇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醫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針刺結合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56例臨床觀察
鄒 華 李秀華 胡 靜 王志奇 牟立楠 韓京潤 周奇薇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醫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針刺;補腎活血中藥;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最終可發展為腎衰竭,目前已成為導致糖尿病患者變殘及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幾年來,筆者采用針刺結合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56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2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治療組男25例,女31例;年齡38~72歲;糖尿病腎病病程為1~9年。對照組中男26例,女30例;年齡37~75歲;糖尿病腎病病程為2~8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所選病例均符合WHO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均符合Mogensen[2]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及其分型。
兩組患者均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囑咐患者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并且根據患者不同的活動強度為患者制定不同的飲食計劃,以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總熱量,從而可以保證正氮平衡。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的西醫治療。口服貝那普利每次5 mg,每日2次;口服胰激肽原酶,每次240 U,每日3次;口服拜糖平每次50 mg,每日3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補腎活血中藥及針刺治療。方藥如下:黃芪50 g,當歸30 g,熟地黃20 g,山藥20 g,女貞子、薏苡仁、赤芍、丹參各15 g,白術、丹皮、大黃、澤瀉、水蛭、川芎各10 g,炙甘草5g,水煎成400 mL,每日1劑,分兩次口服。針刺治療:分兩組腧穴,每天交替治療。第一組:中脘、足三里、血海、地機、天樞、支溝、太溪、白環俞、腎俞、膏肓俞、陰陵泉、中極;第二組:脾俞、風池、胃俞、胰俞、志室、三陰交、涌泉、肺俞、肝俞、豐隆、膈俞、三焦俞、復溜。針刺得氣后平補平瀉,留針30 min。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兩組治療的效果。
1.療效標準: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為標準來判定兩組治療的療效。顯效:患者的癥狀基本消失,血液流變學指標有明顯的改善,尿常規蛋白減少“++”,或者24 h尿蛋白定量比治療前下降≥50%,患者的腎功能各項指標有明顯的好轉。有效: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有所改善,尿常規蛋白減少“+”,或者24 h尿蛋白定量比治療前下降<50%,患者的腎功能指標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癥狀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尿常規蛋白或者24 h尿蛋白定量比治療前均無改善。
2.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9.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4%,治療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中醫學認為糖尿病腎病屬于“尿濁”“消渴”“水腫”等范疇,其發病機制主要以氣陰兩虛為本,并且“久病必瘀”“久病入絡”[3]。因此,在治療時,要以補益脾腎和益氣養陰為主,配合活血化瘀治療。研究發現針刺太溪穴可增強腎臟功能和物質代謝功能,提高腎臟解除醌類化合物毒性的能力,阻斷氧化應激和親電子應激,增強腎臟抗病能力。背俞穴是五臟六腑之精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具有扶正固本、疏通經絡、調節臟腑的功能。腎俞、脾俞合用具有補腎健脾之功效,膈俞可理氣寬胸、活血通脈,足三里健脾益氣、扶正培元,三陰交健脾益腎、疏肝理血,白環俞和膏肓俞是降濁的經驗效穴,中極能助膀胱之氣化,通利小便,潔凈府,引濁邪而出。諸穴合用,共奏補腎活血之功。綜上所述,針刺結合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優于單純用西醫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1]魏練波,劉冠賢.葉任高腎臟病臨床備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98.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3]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試行方案)[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41(7):7-8.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