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婷 濮民強
江陰市澄江街道花園社區 江陰市澄江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江蘇江陰 214431
培育新市民 促進市民化
——以花園社區新市民教育研究為例
俞 婷 濮民強
江陰市澄江街道花園社區 江陰市澄江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 江蘇江陰 214431
本文針對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涌入城市,給城市人口管理帶來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尤其是新市民的教育和培訓問題,具體闡述了社區在新市民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未來的發展措施,進一步完善了社區新市民教育制度和體系。
新市民;社區教育;新市民教育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必經過程,也是我國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離開了家鄉,轉移到相對發達城鎮居住。新市民作為城市建設和服務行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他們對城市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受自身觀念、受教育水平、專業技能等因素的限制,“新市民”這個群體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大城市,新市民教育問題也一直都是城市化進程中的突出問題。
目前,居住在江蘇省江陰市花園社區的新市民大約有四千人左右,他們在社區內租房、買房、成家、接受教育培訓,成為具有本社區特色的“新市民”。江陰市花園社區的“新市民”教育一直旨在幫助新市民能夠真正成為大城市的一員,促進他們不斷“市民化”。加強“新市民”的教育培訓是花園社區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廣大外來務工人員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熟悉、融入社區生活、共享城市文明的一個重要途徑。
現階段,花園社區通過創新培訓機制、教育載體,整合社會資源,依托社區新市民學校,大力實施“新花園、新市民”素質培訓工程,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開展各種類型的講座加強對新市民的文化科技教育
近年來,居住在花園社區的新市民還存在著文化水平偏低等問題,同時,他們在生活習俗、行為方式、文明習慣等方面與社區文明還有存在相當的差距。針對此類現象,花園社區定期都會舉辦各類內容豐富的教育講座,引導新市民們重塑良好的“文明世界”,教導他們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術,開拓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今年,花園社區新市民教育講座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實用知識教育,比如組織新市民參加街道舉辦的計算機教育培訓、育嬰員教育培訓、創業培訓以及家政培訓等課程等。不僅如此,社區還舉辦多種類型的實用技術講座來增加新市民的知識儲備量,比如開展養生知識講座、口腔健康講座、巧手制作發夾、微型景觀瓶、變廢為寶等培訓課程;二是思想道德教育,其中包括禁毒日宣傳教育講座、消防安全教育講座、文明交通教育講座、中華美德教育講座等。
通過這一系列的實用知識和思想道德教育培訓,新市民不僅能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進一步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在不斷吮吸新知識的同時,更加努力地成為一個文明、和諧、守法的“新市民”。
(二)舉行多姿多彩的活動豐富新市民的文體娛樂教育
花園社區在新市民的文體娛樂教育中一直堅持以“人文關懷”為工作宗旨,盡社區最大的努力,讓他們在繁重工作之余能獲得身心上的愉悅。比如在節日氛圍的烘托下開展迎新春聯誼活動、元宵節猜燈謎活動、三八節健步走活動、慶七一文藝演出、助殘日文藝演出等。不僅如此,社區還利用“文化電影下鄉”的契機,爭取在新市民較集中的地區放映最新上映的電影來豐富新市民們的夜晚生活。新市民在各類文體娛樂活動中與本地居民們“親密”接觸,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構建和諧社區打下了堅實的情懷基礎。
社區爭取通過一系列“文教與娛樂”相結合的教育方式給新市民們單調的生活帶來一種全新的滋潤,給疲憊的心境送去一種回歸愉悅的輕松。
(三)利用志愿者活動和健康體檢活動引導新市民共享健康生活
花園社區利用每兩月一次的大型志愿者活動給許多無法抽空來參加室內活動的新市民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他們可以通過領取一些宣傳資料來進行自我學習和充電。比如,今年花園社區開展了學雷鋒志愿者活動、五四青年節志愿者活動、“119”消防日宣傳志愿活動等,這些志愿者活動通過免費分發實用宣傳資料、計生藥具等形式吸引了諸多新市民們的參與。社區給他們送去了知識、送去了健康、送去了最真摯的心意。
一年一次的育齡婦女健康檢查更是從實際處關心外來婦女朋友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據悉,今年在婦幼保健院開展的婦檢項目就受到了新市民婦女們的熱烈歡迎,她們連連稱贊政府的周到之處,給了與本地婦女們一樣享受健康體檢的機會。
(四)舉辦豐富多彩的夏令營活動加強對新市民子女的教育
每到暑假期間,新市民的子女們往往都會離開老家跟隨父母來到江陰“度假”,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花園社區特開展了諸多趣味十足的夏令營活動。比如,我是文明小交警的活動、手工小達人活動、學習瑜伽活動、五彩游藝會活動、急救知識講座、DIY文化衫和壽司活動、外出參觀活動等。
社區通過這些快樂夏令營活動使更多的新市民子女融入到社區之中,搭建出一個與本地小朋友們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聯誼平臺,從而度過一個安全而有意義的假期。社區把夏令營打造成為向新市民子女傳播知識的窗口、展示才華的空間、健康成長的家園,讓他們在這里有所學、有所悟,從而得到鍛煉和提高。
當前,花園社區新市民教育工作機遇和挑戰并存,任務與責任并重,新市民教育工作與廣大群眾的需求愿望存在一定差距。具體不足之處如下:
(一)新市民們主動接受教育的想法不強烈
現階段,新市民的主人公意識還沒有被喚醒,他們始終覺得作為外來人口無法融入到本地人的生活中來。在城鎮化的過程中,他們突然之間由“外來人口”變為“本地居民”,對身份的變化和周圍環境的變化還不適應。再加上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響,他們主動去社區參加教育課程的觀念還是不夠強烈,甚至會有一些人產生抵觸心理,最終導致受眾面不廣。
(二)新市民教育教學方式和內容不夠創新,有待實現多樣化
目前,花園社區對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挖掘力度還不夠強,創新的思想還未體現在新市民教育活動中。并且從一定方面來講社區新市民教育的組織開展多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布置的工作,在活動開展中并沒有注意到新市民們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因而,有些教育活動沒有吸引力,來參加的新市民人數較少。
(三)新市民教育教學資源有所欠缺、師資隊伍較為薄弱
由于社區的新市民教育者一般由社區工作者和兼職志愿者們擔任,沒有專業的教育者,因此在紛雜的居委會事務中抽身出來進行新市民教育活動始終無法做到十全十美。同時,花園社區的教學資源還有所欠缺,由于教育經費的緊張,新市民們的活動場所還是局限于單一的社區活動室內,沒有融入到社會的大環境中,因而有一定的掣肘性。
加強“新市民”的教育培訓是城鎮社區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也是廣大新市民們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熟悉城鎮、融入城鎮生活、共享城鎮文明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無論是從時代背景、政策訴求還是從解決現實問題的角度來看,全面開展“新市民”素質教育培訓已是勢在必行。未來階段,花園社區新市民教育發展措施如下:
(一)成立新市民議事管理委員會,增強新市民們的主人翁意識
未來,花園社區將讓“新市民”盡力參與到社區管理、社區教育等工作中來。在日常工作中,新市民代表們將參與到社區建設與管理中來,并對社區日常管理和社區教育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行使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的職能。這種“新市民”的基層自治和社會管理機構,不僅能有效地促進“新市民”融入城市的速度,還可以增強新老市民之間的交流,特別是拆除了現階段存在的新老市民之間的人為政策“屏障”,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新市民”的自主活力,達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增值的效果。
(二)充分實現網格化管理,使“新市民”的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花園社區將以樓棟為單位,以人口為基數,將新市民居住區劃分為若干個管理網格,每個網格管理成員由社區干部、物業領導、“新市民”代表等人組成,分工負責網格內居民的住戶信息、社區安全信息、環境秩序管理、公共設施維護、居民宣教發動、社情民意征集等工作。有了這樣的基礎工作,社區相信也能方便在網格中分小組開展各種個性化的教育活動,做到活動不重樣,內容有創新。在各位網格員的帶領下,花園社區相信每個網格開展的教育活動將會綻放出異樣的風采。
(三)創新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化教育平臺
針對“陳舊”的教育模式,在未來的教育活動中花園社區將堅持抓好“一校”、“一會”、“一網”,努力打造社區新市民教育品牌。做好“一校”是指充分發揮社區市民學校的輻射力,構建社區新市民教育課程體系框架;辦好“一會”,不斷擴大以各社區聯合為交流平臺,把各個社區新市民教育負責人召集起來,在相互借鑒和啟發中有效解決社區問題,從而促進睦鄰和諧,提升社區新市民教育的文化品牌;尤其是在信息化技術發展的時代,社區將更要做好“一網”的編織工作,充分發揮網絡遠程教育的力量,讓新市民朋友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上網學習(例如江陰終身學習網),初步構建起一張新市民群眾自主參與的“學習網”,打造一個巨大的文化“磁場”,最終使社區新市民教育的活動參與率漸漸提高。
(四)加強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未來,花園社區將招募和組織有一定專長并熱心于社區教育的志愿者們參與到社區教育活動中來。尤其是要注重“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老勞模、老軍人”等人群的挖掘工作,組織他們成為社區常備性的講師隊伍。在未來的教育活動,這些講師團隊將深入到“新市民”集中的區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法律常識講座、職業技能培訓、時勢政策宣講、思想道德講座等活動,幫助“新市民”解決文化水平低、衛生意識不強、就業創業難等問題,提高“新市民”群體對社區的信任度,增強社區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五)大力擴大志愿者服務組織的影響力
花園社區將根據“新市民”的實際需要,組織志愿者開展“一幫一、多幫一”的服務活動。比如:利用暑假期間,組織轄區內教育機構的志愿者們開展家長學校活動,為“新市民”教育子女提供知識服務,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通過形式新穎的法制宣傳、禮儀培訓、民俗交流等志愿者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新市民樹立文明法治觀念,改變傳統的不良生活習慣;積極聯系社會上各種志愿者組織,包括點點愛心港、香樟樹志愿者、暨陽義工等服務組織為新市民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總之,加強“新市民”的管理,提高“新市民”的素質,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新市民”更好地熟悉城鎮、融入城鎮、共享城鎮文明的重要途徑。因此,“培育新市民、促進市民化”是本社區不容忽視的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花園社區在未來的新市民教育活動中還要積極進行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準確把握新市民教育的發展方向,樹立起創新的教育觀,并扎扎實實推進新市民教育的蓬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