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同同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學員十八隊 陜西西安 710068
試論建立軍民融合式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機制
田同同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學員十八隊 陜西西安 710068
網絡輿論的快速發展變化要求軍隊網絡輿論戰線充分利用好軍地資源,構建起軍民融合式的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機制,借助軍地雙方在組織領導、技術方法、應對處置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網絡輿論引導管控能力,打好主動仗,掌握話語權,有效維護網絡輿論安全。
軍民融合;網絡輿情
(一)涉軍網絡輿情對在意識形態斗爭領域形成了全新的挑戰
敵對勢力對涉軍信息的網絡炒作,就是通過控制網絡涉軍信息流動的內容和方向,搜集對己方有用的信息,再經過加工整理,有目的地傳播、擴散出去,從而實現意識形態滲透的政治圖謀。與西方相比,我軍面向互聯網的媒體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尤其是對新媒體的應用較晚,在一些重大敏感問題上備受西方強勢輿論的詆毀和壓制,應有的表達權、話語權和申訴權無法正常行使,這對軍隊維護意識形態安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二)涉軍網絡輿情為非法炒作涉軍謠言創造了條件
各類網絡謠言從過去以口口相傳的方式,發展到光電的擴散速度,甚至實時直播,其傳播速度、范圍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即使軍營也難以幸免。現在互聯網上的很多信息都打著軍隊高層、內幕的幌子招搖撞騙,因為這類信息普通人平時接觸不多,非常具有欺騙性和迷惑性。境外反華分子已經設立了幾百個反動宣傳網站,對國外進行了一系列活動猖獗的政治網絡造勢活動,形成了很多負面國際輿論,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和影響著我軍官兵思想。
(三)涉軍網絡輿情成為損害軍隊和軍人形象、破壞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縱觀當前網絡媒體的涉軍報道,大多帶有明顯傾向性,正反面反差較大,更有一些網絡評論、網絡宣傳對涉軍問題總是喜歡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或推波助瀾,無限放大軍隊中的負面因素,輕則對軍隊及軍人形象造成損害,重則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一)體制機制不夠健全
我軍網絡輿論工作由軍委政治工作部網絡輿論局負責,但各大單位、部隊大都沒有專職負責網絡輿論工作的人員,主要由宣傳部門政工網建設人員兼職,難以建立有效的體制機制,與實際工作需要相比差距較大。主要困難在人員編制、崗位難以確定,流動性較大,在崗時間短,造成力量比較薄弱,機制難以理順。
(二)技術水平不高,方法手段欠缺
首先,我軍還十分欠缺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需要掌握的網絡時代輿情引導技術,如輿情引導與議題設置理論、網絡監控與介入技術、危機處置與效果評估技能等,難以為涉軍輿論引導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撐。其次,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我軍也缺少善于通過互動交流引導輿論走向,具備高網絡人氣的軍中“大V”、高人氣公號,運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與網民進行互動交流,傳播正能量和積極聲音的能力還不強。
(三)相關法規不夠完善
當前軍隊網絡法規建設才剛起步,維護網絡輿論秩序的力量還比較弱。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互聯網絡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如201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絡安全管理的基礎性法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也正式施行。但軍隊網絡方面的法規相對欠缺,造成軍隊網絡法規與互聯網發展形勢相比還有所滯后。
(一)建立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指揮協調機制
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組織體系,應當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軍委政治工作部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直接對接的原則,由軍隊網絡輿論部門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牽頭,分工負責。
(二)細化領導機構職責分工,建立精干高效的組織領導體系
為了滿足組織領導的需要,軍隊網絡輿論工作相關部門和軍隊網站、新媒體賬號和院校等單位,還應在以上機構的基礎上成立相應的臨時性領導機構,專職負責軍民融合式的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相關工作。軍隊政治工作部各級可成立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領導小組;軍隊國防動員系統各級可成立軍民融合式網絡輿論力量動員領導小組。在平時應確定這些臨時性領導機構的人員組成和結構,確保能迅速組建。這些領導機構可作為將來成立常設專職組織機構的基礎。
(三)完善運行機制,形成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預案、預演體系
在日常工作中,要通過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機制切實把軍地力量融合起來,可以通過學習地方政府、互聯網企業相關理念、方法、經驗等,提升軍隊網絡輿論工作能力,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等。依托國防動員方式,可以將地方相關人才在輿論戰場上直接為我所用,加強輿論引導管控能力。加快形成軍民融合式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預案、預演體系,增強軍事斗爭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的針對性和前瞻性,確保軍民融合式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有序。
(四)構建層次清楚、配套完善的法規體系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涉及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規則,尚未健全,這將嚴重制約涉軍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高效運行。重點在網絡輿論力量動員、涉軍網絡信息安全審查、推動網絡企業“民參軍”等方面,制定引導和規范軍民融合的宏觀指導政策、法律法規、行業條例和具體實施規則,將網絡輿論引導與管控軍民融合發展全面納入法制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