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軍 沈 潔
電視綜藝節目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
周德軍 沈 潔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鎮江 212013
近年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出現了一大批觀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在進行自我創新的同時,也在不斷吸收借鑒國外的優秀電視綜藝節目。無論是電視綜藝節目的自我創新還是引進國外的優秀電視綜藝節目,都要做好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電視綜藝節目;創新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
電視綜藝節目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文藝表現形式和特有的社會影響方式,其經濟價值不可低估,尤其是其中知識產權保護已然成為近年社會關注的熱點,《非誠勿擾》相關的商標糾紛、《中國好聲音》涉及的著作權糾紛是其中的典型。就目前現有的法律規范來說,關于電視綜藝節目的法律屬性一級相關的類似性等問題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凡是無可否認的是,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視角分析電視綜藝節目保護的不同路徑,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般認為,198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開播,開創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此后各地方電視臺也陸續開創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電視綜藝節目形式。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尤其是互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視綜藝等相關節目內容也如雨后春筍得以蓬勃發展,如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系列、《朗讀者》、黑龍江衛視的《見字如面》等節目為例的新一代文化底蘊的綜藝節目,更是頗受好評。這正是電視綜藝節目的不斷創新帶來的產物。作為一種新型的電視節目類型,具有特定的表現形式、因為收視率帶來經濟收益、節目內容本身具有創新性,節目的表現方式可以被借鑒、模仿、復制,因而電視綜藝節目被很多學者認為應該以著作權保護的方式進行保護。此外,由于特定電視綜藝節目的熱播,人們對與該電視綜藝節目相關的名稱、標識都有直接的情感和印象因素,因而往往也具有重要的區別意義,成為一些企業或者個人搶注商標的目標。因此,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必將伴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爭議、創新和完善。
我國的電視綜藝節目的類型和種類繁多,播放的電視臺的級別也不同,但是就電視綜藝節目的來源來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電視臺或者相關制作公司的獨創,其二是借鑒或者模仿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類型。無論是自己獨創,還是模仿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都涉及到權益保護問題。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很多電視綜藝節目都在模仿國外成功的電視綜藝節目類型,有的是通過購買版權的形式獲得國內的制作權限,用中國的方式演繹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
從近二十年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過程來看,國內的電視綜藝節目創新不容樂觀,同我國十三億人口的國民數量相比,創新開發的國產電視綜藝節目數量明顯不足;同時還存在著對新開發的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的情況,比如各種選秀活動一度霸占了整個電視屏幕。無可否認,近年的《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相關綜藝節目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效果,國內的電視產業通過借鑒模仿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的模式,對于推動我國電視產業的創新和發展確實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制作水平。但是模仿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涉及到版權問題;而購物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則涉及到巨額的版權費用問題,尤其是節目引進后在國內獲得巨大成功后,后期的費用更是持續攀漲,令引進方無法承受。因此,綜合近20年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知識產權保護來看,我國的電視綜藝節目總體上缺乏原創性和創新性;借鑒和引用國外電視綜藝節目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足,缺乏長遠眼光,知識產權糾紛不斷。
隨著信息傳播手段的迅速發展和便捷化趨勢,電視綜藝節目為滿足節目受眾不斷發展變化的審美意識,節目內容和節目類型也日益多元化。保護電視綜藝節目的知識產權,必須基于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對策措施。一方面,對于國內原創的電視綜藝節目,要注重原創開發,更要注重對原創節目的知識產權保護,從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各個方面展開全方位的保護,激發企業開發創新的潛力。尤其是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更容易開發出獨具本土特色、貼近群眾心聲的優秀電視綜藝節目。另一方面,在引進借鑒國外的電視綜藝節目時,更要仔細研讀相關國際知識產權法,簽好合同,防止掉入陷阱,更要有長遠眼光,防止節目引進后一旦熱播,對方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從而引發矛盾糾紛。
[1]劉寧.電視綜藝節目侵權認定問題探究[J].當代電視,2017(06).
[2]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綜藝節目著作權案件的調查研究[J].電子知識產權,2015(05).
[3]歐陽宏生.電視綜藝節目的版權客體界定及侵權界定[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5.
周德軍,1978-,男,江蘇阜寧縣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沈潔,1980-,女,江蘇大豐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本文系2016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電視綜藝節目的著作權保護及侵權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82001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