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梅
我心中理想的數學教育
胡永梅
海門市能仁小學 江蘇南通 226100
理想的數學教育,猶如一輪紅日,可以幫我們拔開迷霧,照亮前進的道路。那么,理想的數學教育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我認為: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許多知識技能是學生未來賴以發展的基礎,沒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對以后的成才有很大影響。但數學基礎知識,并不是人人成長的必要條件,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享譽全球,卻是個連一元一次方程不能解的人。以學科教學為本位的教育,漸漸脫離了教育時代的發展要求,而那些與數學的知識性基礎性相伴而來,相隨與共的審美、情感、人文、創新、意志、品德在數學中的地位越顯突出。目前,我國的數學只是處于教學的層次,還不能說是教育的層次。注重的是學科知識、技能的教學,忽略了數學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對人的育人功能。在數學學科中,我們不應把學科知識和育人因素,孤立地分開來,因為它們是一對共同體。要在教學中實現育人的功能,在育人中完成知識的教學。比如: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知難而進的意志品質的過程。同學師生的相互交流合作,體現人的相互尊重、關懷。數學蘊含對稱美,整齊美、結構美、奇思妙想之美,我們要發揮數學美育功能,培養學生美的鑒賞、美的創造能力。數學家的故事和成就,成為激發學生向上投身科學的動力。名題和巧解把學生引入科學的殿堂。理想的數學教育,把數學當作一種文化,它向學生傳播文明的種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師的知識權威性和師道尊嚴被“學生的合作伙伴”所替代。既然是合作者,師生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親其師,信其道”。自古以來,師生關系的改善促進了學生的探求和認知。孔子有三千子弟,七十二賢人,是因為孔子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從來不以老師自居,善于從學生身上學習東西,認為教學可以相長。
課堂上的民主,一是建立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學習成為師生每時每刻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教師以尊重學生真誠對待學生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二是教師善于傾聽學生意見,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可貴之處。課堂上做到學生很會講,很能講,教師很能聽。三是有正確的人才觀和學生觀。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四是提供自由學習的環境,學生的學習心境是放松自由的,學習氣氛是和諧歡快的,學生過程是充分展示才華的,學習結果是因人而異的。
我們現在數學教育的民主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教育部門和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要求,限定了教學內容,更主要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實行的是精英化教育,忽視了數學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所謂教育的民主平等:一是為每個兒童提供數學學習和發展的均等的公平機會,二是課程內容和要求是有限的發展性的。任意拔高多加內容都是不民主的表現。三是鼓勵學生自主多樣化持續的發展。有人提出,教育的民主是平等加高質量,在保證充分學習的前提下,每個學生必須得到高質量的發展。
國家規定教材實行三級管理,強調教材的現實性,鼓勵教材的本地化,把教材制定、選用、建設的權力放給學校,這樣一方面豐富了教材內容,另一方面,使教材緊緊地與學生聯在一起,不至于教材與學生脫離,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熟悉的事物,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被引進課堂,學生感到與數學的距離近了,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了。同時,數學教育從學校走向社會,從做練習走向數學實踐,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看社會,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數學、用數學,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產生了成就感。理想的數學教育,課堂只是數學教育的一個場所,許多時候,數學教育是在自然中、社會中、活動中、游戲中和孩子們的歡樂中。信息技術被引入數學教育,是數學教育的一大發展。計算器被廣泛地用在課堂教學中,以基本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念得以改變。數學教育也要與時俱進,體現科技進步和時代特征。多媒體課教學軟件把學生引入新的數學學習環境,對于學生理解數學,擴大視野,豐富內容,極有好處。如今人們發現多媒體課件更多地實現教師的教學意圖,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大家又在研究基于師生互動基礎上的多媒體教學。借助網絡實現數學教學,是今后數學教育的一大趨勢。數學學科與科技的關系最為緊密,數學發展了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要為數學教育服務。
此外,理想的數學教育,應是一部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史,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研究、思考,體驗學習幸福,享受學習快樂;理想的數學教育,還應該是廣泛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在數學課程與社會的聯系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