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清
農業保險資金監督檢查須關注四重點
●陳華清
自從國家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財政補貼政策以來,中央和地方財政每年都安排大量資金用于農業保險的專項轉移支付。據財政部駐福建專員辦調查統計,2011年至2015年,福建省涉及中央財政補貼的水稻、森林和能繁母豬三種政策性農保保費支出共計14.9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支出5.42億元,省級財政補貼支出4.61億元,財政補貼約占總保費支出67%。隨著農業保險范圍的不斷擴大,財政補貼的力度也將不斷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監管也將成為轉型后專員辦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列入議事日程,在監督檢查中須關注以下四個重點:
一要重點關注各級財政補貼資金是否及時到位。按照政策規定,農業保險保費除了少部分由農戶等保險人承擔外,其余絕大部分保費是以財政補貼方式由中央和省市縣各級財政按照不同比例配套承擔。比如福建省2015年水稻種植保險保費中,規定農戶承擔20%,中央和省級財政各承擔35%,市縣財政承擔10%。而森林種植和能繁母豬養殖保險等也都按照不同比例獲得各級財政資金補貼,保險保費中的大部分是由各級財政補貼負擔,因此財政補貼資金是否及時到位,對于農業保險政策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但在檢查中,我們也發現財政補貼尤其是地方財政補貼資金配套不及時甚至沒有配套的問題,如2015年承擔福建省農業保險的省人保公司應收未收市縣財政保費1501萬元,就是各市縣財政沒有及時補貼到位的資金。保費補貼不及時或是難以配套的現象,造成保險公司產生保費壞賬,長期下去勢必影響保險公司開展政策性農險業務的積極性。
二要重點關注投保面積或數量是否真實。監督檢查農保資金,審核投保面積或數量的真實性是關鍵,也是難點所在。以福建省水稻種植保險為例,由于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保險公司通過實地測量水稻面積難度極大且成本很高,因此,保險公司就以其他方式,如以地方統計年鑒數據來確定水稻種植和投保面積。但實際情況中,有的土地長期荒廢,有的被辟為宅基地,有的已經用于種植經濟作物,如有的地方原先種植水稻的土地被改成種植茶葉等經濟作物。因此,按照統計年鑒數據計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虛增了糧食作物投保面積,而財政保費補貼是根據投保面積按比例分擔,投保面積或數量不真實直接影響到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也容易造成騙補情況的發生。
三要重點關注保險保障水平是否偏低。農業保險在保障農業生產、穩定農民收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如果保險保障水平過低,因災賠付過少,勢必會挫傷廣大農戶投保的積極性,從而對這項惠農政策的順利實施造成不利影響。以福建省森林保險和水稻種植保險為例,目前森林保險每畝保額維持在600元,但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特別是人工成本的增加,福建省目前造林平均成本約為每畝1150元,偏低的保額難以滿足災后恢復生產需要。同樣,現行水稻每畝400元保額的保障水平也偏低,據農業部門測算,當前水稻僅物化成本每畝需要540元-610元。因此,監管部門在農保資金和農保業務監管中不應該忽視對保險保障額度和保障水平的關注,特別是遇到大災,保險人遭受重大損失時,可與保險公司一道深入災區進行調研,具體了解保險受災和保險賠付情況,積極建言獻策,督促保險公司最大限度地維護受災農戶的合法權益。
四要重點關注保險機構對農險業務管理是否規范。保險機構對農業保險業務進行規范運作和規范管理,對于確保農險資金安全有效運行和農險工作可持續推進有著重要意義。但我們在日常監管中發現保險公司對農險業務管理存在許多不規范問題。如有的保險公司對承保的標的物識別不明,對能繁母豬保險承保時未打專用耳標,死亡或淘汰時才打,導致保險公司很難辨別投保標的物的真假。同樣,種植業保險的投保標的物也無明顯標簽,致使有的保險公司很難確定投保農戶的地塊,易引發理賠糾紛。此外,有的保險公司未能將全部的保險憑證發放到每一家農戶手中,導致農戶不清楚是否承保或承保內容,存在理賠款被侵吞的風險。有的保險公司在管理中還存在業務檔案丟失、承保理賠內控薄弱、保險準備金計提不足等問題,在監督檢查中也需要重點加以關注。
(作者單位:財政部駐福建專員辦業務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