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旭
長春是吉林省省會,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吉林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據偽滿洲國《大“新京”都市計劃》中記載,長春曾規劃建設120公里的環城地鐵。1994年,長春市政府提出要把長春打造成“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奮斗目標,并首次提出了建設地鐵的計劃。長春地鐵1號線沿長春市中軸線人民大街敷設,北起北環站,南至紅咀子站終點,一期全長18.14 公里,共設 15 座地下車站。線路于 2012 年 6 月全面開工建設,歷經歷20多年的努力,長春地鐵 1 號線于2017年 6 月開通試運營。這是長春歷史上單項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基礎設施系統工程,標志著吉林省正式邁入“地鐵時代”,是我省城市建設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大事。[1]
國內外學者從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出發,給“城市形象”下過百余種定義,簡單的來說,城市形象就是指城市給受眾的總體印象和感受。地鐵不僅是一座城市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的重要載體。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最大程度地利用地鐵這種傳播媒介,在塑造與傳播城市形象方面發揮其獨特作用。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傳播的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城市的現有基礎和特色,準確給城市形象定位,筆者認為一座城市尤其要與地緣上臨近的城市形成差異化的城市形象特色,這樣才能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長春與臨近的遼寧省省會沈陽和黑龍江省省會哈爾冰相比,有以下城市形象特色。
首先,政治形象方面。長春這座城市,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偽滿”印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長春淪陷。1932年3月,偽滿洲國宣布定都長春,隨即把“長春”改名為“新京”。當年愛新覺羅·溥儀居住的偽滿洲國傀儡皇宮,現已經改建成偽滿皇宮博物院,為國家5A級景區,是進行愛國主義的重要場所。另外,偽滿時期,以新民大街為中軸線建立了偽滿洲國的八大機構(“八大部”),也帶有濃厚的“偽滿”印記,八幢大樓的建筑風格各不相同,集中西方風格為一體。長春想要在政治想象方面凸顯“偽滿記憶”的話,還應充分發掘“八大部”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影響。
其次,經濟形象方面。在本課題組進行的“長春市城市形象建設與傳播問卷調研”中顯示,受眾對長春整體形象認知最突出的是“長春是汽車城”和“長春是電影城”,知曉度分別為64.59%和62.87%,遠遠超過“森林城”“科教文化城”和“雕塑城”所占比例。一提到“汽車城”,人們自然會想到“一汽集團”,一汽集團是新中國第一家汽車廠,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科研生產基地。最能支撐“電影城”這一城市形象的非長春電影制片廠和長影世紀城莫屬。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城市形象宣傳和推介過程中,可以繼續打好“汽車城”和“電影城”這兩張名片,積極推進以長影世紀城和長影舊址博物館為代表的“電影城市”形象。
最后,旅游形象方面。長春的旅游產品種類繁多,且各具特色。但長春最突出的旅游形象還應是冰雪旅游。長春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大型體育賽事,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的冬季運動之城。比如長春凈月潭瓦薩滑雪節從2003年舉辦第一屆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長春冰雪旅游的一張名牌。在傳播城市旅游形象方面,政府應該以大型冰雪體育賽事為突破口,著力突出長春是“滑雪、賞雪、玩雪”之都的城市形象。
地鐵空間相對封閉,且在地鐵空間中人員流動量大,是進行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的絕佳之地。課題組成員經過實地踏訪和調查,并參考國內外較好地利用地鐵這一流動媒介進行城市形象宣傳的城市后,提出以下策略。
首先,建立獨具特色的地鐵圖書館。在國外,“地鐵閱讀”是一種風尚。在國內,上海、武漢和蘇州等城市也紛紛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地鐵圖書館。長春是科研院所林立,大專院校云集,是名副其實的科教文化城,本應有良好的閱讀氛圍,但是在地鐵圖書館建設方面,仍是空白。因此,建設地鐵圖書館,不僅可以為讀者帶來的便捷的服務,也可以努力在受眾中樹立長春這座城市是科教文化城的印象。
第二,設計凸顯長春城市形象的地鐵廣告。如前文所述,長春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宣傳方面,應著力突出政治形象的方面的“偽滿印記”、經濟形象方面的“汽車城印記”和“電影城印記”和旅游形象方面的“滑雪、賞雪、玩雪之都的印記”。在地鐵這一特定空間里,櫥窗廣告、海報廣告、地鐵扶手、地鐵門、地鐵顯示屏、地鐵票,都可以圍繞長春城市形象進行精心設計,讓地鐵不僅是人們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政府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和媒介。
[1]為群眾提供更安全更優質更便捷交通服務[N].長春:吉林日報,2017-07-01.
[2]張晶晶.地鐵特色化對城市形象建設的作用[J].北京:東方企業文化,2012(4):1-2+4.
[3]賈寧.地鐵,行走的城市脈絡——地鐵與城市形象傳播策略研究[J].南京:廣告大關,2012(12):1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