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
中國民眾赴韓國旅游意愿低迷,韓國為填補中國游客的空缺將目標瞄準東南亞。然而這一“新南向”政策推行不力,韓商家也吐槽“沒法填補,東南亞游客消費僅為前者的1/10”。
據《韓國時報》30日報道,韓國政府計劃從5月起,允許來自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的赴濟州旅行團,從首爾轉機且在韓國其他地區停留不超過5天的,可免簽入境。
韓國這一政策意圖吸引更多東南亞游客,《朝鮮日報》稱,自從中國游客驟降后,前往明洞、江南大路等首爾主要旅游景點購物和游覽的外國人中,東南亞游客已占據一半以上。韓國政府日前出臺的“計劃年內吸引120萬穆斯林游客來韓旅游”策略看似正有條不紊地推行,但韓國并沒有做好接待這些穆斯林的準備。
對穆斯林來說,在韓國吃飯、購物均有諸多不便。比如,首爾最為著名的旅游購物景點明洞,居然沒有一家清真餐廳。一名接待馬來西亞團的韓國導游抱怨稱,東南亞旅游團每次到明洞一帶購物和游覽時,一到飯點就不得不去別的地方找清真飯館。
韓國《亞洲經濟》稱,用東南亞游客替代中國游客,韓國想得太簡單。目前首爾市內受正式認定的清真餐廳僅有8家,仁川市和南怡島各有1家,韓國全境只有這10家。對此,韓國政府表示將擴大“穆斯林友好餐廳”規模,但短期內還未見到成效。
此外,穆斯林游客購物時,還因為語言不通而倍感不便。一名穆斯林游客稱,他們使用的化妝品必須是純植物成分,用英語詢問服務員化妝品的具體成分時,對方竟連連稱“我只會漢語”。
韓國《世界日報》援引韓國免稅店相關人士的話稱:“雖然各免稅店想方設法吸引其他國家游客,但要想填補中國游客流失造成的營業額窟窿,還遠遠不夠。”以樂天免稅店為例,去年第三季度總銷售額中,中國游客的消費額是日本游客的21倍。
韓媒稱,一名負責接待印尼團客的韓國導游透露,在導游圈內,中文導游被視為“大款”,因為同樣接待30人規模的旅游團,中國團的購物額能輕松超過1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萬元),而印尼團經常不到100萬韓元,連1/10都不到,差距太大了。▲
環球時報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