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胡春波

2016年8月5日至8日,英格蘭乒乓選手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孔子學院訪華團來到浙江寧波,進行了為期4天的交流訪問。今年1至2月份,寧波紅牡丹書畫國際交流社在英國進行文化傳播與交流期間,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孔子學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朵紅牡丹鋪出的文化新絲路,在寧波與英國城市間含苞綻放,展示美麗。
英乒團求戰心甚切 藍青校迎戰洋對手
訪華團一行28人,來訪的Carlton Le Willows Academy是英格蘭一所以乒乓球為特長的學校。乒乓選手們年齡在13至15歲,其中2名選手Charlotte(莎拉特)、Mollie(茉莉)在英國青少年冠軍賽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他們苦于在英國國內難以找到對手,希望來中國能找到乒乓球對手,同時向中國教練討教技藝。
“紅牡丹”為滿足英國乒乓選手的心愿,在寧波市鄞州區文廣新局的指導以及寧波·大學園區(鄞州區)圖書館的協助下,為他們尋找對接了寧波市鄞州藍青學校和寧波市青少年宮。藍青中學是一所乒乓球特長學校,在2016年浙江省青少年乒乓球賽中榮獲冠軍。這次訪問團還想了解中國乒乓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與訓練情況,寧波方面特為他們安排了在青少年宮的交流活動。
8月5日一早,訪問團首站來到了藍青學校。原來安排先交流、再打球,可一看到乒乓球桌,雙方隊員就迫不及待地“打起來”了。“這是最好的交流方式。”雙方教練都這么認為。
酷暑天,幾百個回合,雙方交戰難解難分。一旁的隨團教師Sheila(喜樂)用不太標準的中文“發球”、“擦網”等術語,在現場當起了裁判。
離開賽場前,雙方隊員互換球衣留作紀念。
第二天一早,中英兩支乒乓球隊直奔寧波市青少年宮,就訓練模式、培養青少年乒乓球后備人才工作及今后友好合作展開簡短的交流后,雙方開始了饒有趣味的教學與訓練模式:英方教練教中國學生發球,中方教練教英方學生打球。緊接著雙方展開友誼比賽。
紅牡丹花開南塘街 英少年學繪中國畫
第三天的行程,安排在“紅牡丹”學習中國書畫。為了讓來訪的客人更多地體驗寧波文化元素,展示寧波城市的窗口形象,這次學習中國畫牡丹的地點,選在南塘老街。
南塘老街主要以明清江南民居風格構建原有的老街的店鋪、石板路、馬頭墻、河埠頭等建筑空間,再現百年來寧波人經商交易、飲食文化的濃厚風氣。在設計建設中成功將老街的歷史韻味、建筑特色以及名人文化完美融入街區布局,實現“歷史融入生活,美食飄香古建”。訪問團一行走在悠悠的石板路上,跨過高高的宅院門檻,一顆湯圓、一碗餛飩、一塊年糕,每一口都是濃濃的寧波味。在這里,國際友人在學習中國畫牡丹同時,感受南塘老街的寧波旅游文化新景觀。
體驗東方文化 喜結跨國情緣
8月8日恰逢“全民健身日”,“紅牡丹”精心設計“路線圖”,帶領訪問團來到寧波市國際化社區示范點——鄞州區都市森林社區。社區居民表演了太極拳、太極劍、木蘭扇等節目。中國武術輕靈圓活、舒展有致、開合有序、剛柔相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多重魅力,在都市森林社區搭建的舞臺上,綻放出一道道絢麗奪目的民俗風采!一旁觀看的英國客人,情不自禁地跟著學起了武術的一招一式,競相體驗東方文化的魅力。
靜聽、欣賞箜篌、古箏、古琴的指尖婉轉與心靈共鳴,細細品味中國古遠的藝術與文化。“來到寧波,我們就深切地感受到東方文化的博大與風采。”領隊的英國諾丁漢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孟金蓉女士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這樣說。
英國少年在現場體驗了木蘭扇,還與中國小藝術家一起感受箜篌、古箏、古琴等中國古典樂器;在糕點師的指導下,現場制作寧波傳統特色美食——湯圓。
打國球、繪國花、親民俗、賞古樂、品湯圓、約重逢,東方港城,異國情緣。惜別寧波前的那個夜晚,英格蘭Carlton Le Willows Academy學校校長Jonathan(喬納森)一行專程來訪紅牡丹書畫國際交流社,與社長姜紅升促膝長談。當得知姜紅升將于今年10至11月再次赴英國教授中國書畫時,Jonathan校長與英國乒乓球教練Christopher(克里斯托弗)邀請并希望“紅牡丹”能在他們學校以及更多的英國院校開設中國書畫班,分享中國文化藝術。
在寧波市委外宣辦的指導與安排下,寧波電視臺跟蹤拍攝了訪華團在甬之行,記錄了寧波與英國城市間友好交流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