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菲
藍帆學院自2012年起籌辦大型學習項目——年度“技術比武大賽”,為公司發掘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專業人才,更將其打造為公司全員學習、技術競技的最大平臺。
作為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大學,藍帆學院針對公司的戰略轉型和技術自動化升級所帶來的人才需求,自2012年開始籌辦大型學習項目——年度“技術比武大賽”。該大賽立足于業務需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面向公司內部全體員工,四屆累計參賽人數5000余人。
以2015年為例,大賽共設計了10個比賽項目,其中個人項目7個,團隊項目3個,涵蓋了生產工藝、設備技術、質量管理等多個領域,分為基地海選、筆試預賽和操作決賽三個階段,每個項目的優勝者都會獲得豐厚的技術津貼獎勵。技術比武大賽不僅發掘、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專業人才,更成了公司全員學習、技術競技的最大平臺。
賽前培訓 全員練兵
“砥練技能,提高專業技能”是技術比武大賽的靈魂,藍帆學院在每個項目的預賽和決賽前安排了3~4輪技能培訓和輔導,實現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幫助員工真正踐行“學以致用”。
培訓形式多樣化
賽前培訓將授課教學、專題討論、互動分享等學習方式相結合,并運用互聯網思維不斷進行迭代更新。比如,2015年的賽前培訓增加了線上教學環節,既克服了倒班員工無法集中學習的問題,又避免了占用其他員工的正常上班時間,同時還設計了發紅包、互動分享、點贊等方式,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專題討論是賽前培訓的重要流程,主要針對往屆技術比武比賽中相同或相似的項目,先邀請往屆項目裁判和參賽學員復盤,集合學員們開展討論和分析,并進行模擬演練,幫助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比賽的關鍵點和技能的痛點。
學習內容整合化
技術比武大賽前的練兵,一方面請內部講師和公司的技術骨干負責推進、發掘重點問題、萃取核心知識,并使其與學院課程進行深度結合;另一方面借助校企合作平臺,聘請當地的高職院校老師到公司授課或者組織學員赴學校學習,補充學員技術知識,提高其理論水平。對學員而言,賽前正是將知識聯系實踐,并進行吸收、轉化和應用的最佳時機。
參與主體全員化
除了參賽者,公司還要求不參賽的員工,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也參與到賽前培訓中來,僅2015年技術比武大賽就組織了61場賽前培訓。為了讓所有員工了解培訓項目、地點和時間,同時避免彼此沖突,藍帆學院在提前與各項目裁判溝通后,將編制好的賽前培訓計劃表公布于公司OA(辦公自動化平臺)、技術比武大賽微信群和QQ群中,并張貼于餐廳及各車間休息室,以便讓更多的員工掌握信息,準時參加。
“功力再深,不如萬全準備。”在每年技術比武大賽進行的4個月里,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員工在班車上、休息室里勤奮練習,在用餐時、下班后仍埋頭學習。這不是公司賦予員工的壓力,而是全員練兵的風氣已經將“學技術、練本領”的理念根植于每個員工心里,使他們都渴望能在大賽的平臺上為自己、為團隊爭取榮譽。
賽中運營 激發學習自驅力
每年的技術比武大賽在7月份進行筆試海選,8月中下旬進行預賽,9月份進行決賽。參與其中的既有參賽選手、裁判組和執行組工作人員,也有觀摩學習的員工群體。由于大賽各個項目的設計都緊貼業務部門的現實需求,技能競爭直擊業務痛點,營銷激勵觸發員工參與感,技術比武大賽成了一個自運轉的學習平臺。
多維營銷提升動力
藍帆學院為技術比武大賽開發了一套學習項目多維營銷模型(見圖表1)。為打造“學習是快樂,成長是幸福”的員工體驗,學院設計了相關產品LOGO及主題思路;通過定制大賽紀念獎品、“饑餓營銷”等方式,提高選手對活動的關注度;通過發起自拍照片、感言集贊、微信紅包、幸運大抽獎等活動,培養了大批活動粉絲。這一系列舉措讓員工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充分感受到了大賽的愉快氛圍,激起他們投入與學習的熱情。
“辛苦錢”游戲化設計
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藍帆學院開創了游戲化工具“辛苦錢”的設計。每位參與者可獲得印有自己名字的“辛苦錢”,讓員工或工作人員對自己認為學習能力強、表現優秀的同事進行“打賞”,被打賞的員工可以通過所得的“辛苦錢”來兌換大賽獎品。通過“辛苦錢”的運營,技術比武大賽實現了群體的自組織管理,滿足了員工的決策感、參與感、公平感和趣味感。
新員工觀摩學習
比賽過程中,新員工在各部門的組織下觀摩賽況,參與賽后裁判的點評和示范環節,傾聽參賽者的分享與總結,以期快速掌握技術要領,迅速提升自身的崗位技能。藍帆學院通過“比武”樹立了自動化和復合型技術的人才標桿,從而激勵基層新員工,使其有機會成為公司技術升級的新動力源。目前,新進員工的觀摩學習已經成為藍帆醫療人才培養的“優良傳統”。
檢驗培訓效果
大賽過程中,藍帆學院可以直觀地檢測到培訓效果,發現既有體系和課程規劃的不足,了解專業技能的痛點分布,明確未來培訓項目的設計方向;員工們也可以在比賽中加強交流和探討,通過技能演練發現自己的短板,為以后的學習提升找到方向。
賽后積淀 成就人才發展體系
賽后是整個技術比武大賽的成果積淀階段。在這個環節中,藍帆學院不僅完成了公司技術領域的資料萃取與知識沉淀,還實現了為企業定期供給人才的愿景,激發了全體員工持續學習與交流的動力。
輸出技術成果
大賽結束后,藍帆學院組織各項目裁判長著手知識的總結和沉淀,優化工作方法、完善項目設計,使大賽智慧成果成為生產工藝和設備技術的標準,實現崗位技能培訓工作標準化。這些沉淀下來的培訓資料和比賽標準在賽后將被各部門消化、吸收,并應用于日常管理考核中,促進實際工作質量的提升。
挖掘內部導師
技術比武大賽中產生的各項目冠軍,會被公司納入“內部導師庫”(見圖表2)。新晉的內部導師將在公司內部選擇1~2個學員進行培養,傳承自身知識和技術。
技術比武大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尋找內生的“藍帆大工匠”,彰顯工匠精神,樹立成長旗幟,激勵公司全體員工去學習技術、自發創新,促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和變革。
建構晉升體系
在每年的技術比武大賽中獲得名次的員工,都會受到公司重用,將在藍帆醫療的“雙通道晉升機制”中獲得技術晉升:一般由副操成為主操、由一線員工成為技術員、由初級技術員成為中級技術員。通過發現人才、重用人才,藍帆學院讓員工真正認識到技術比武大賽是個人發展晉升的機遇,使其更加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工作和學習,聚焦于個人技能的提升。
藍帆學院每年的大賽總投入不過幾十萬元,卻凝聚起近百名管理技術骨干協同參與,吸引了千名員工參加比賽,帶動近萬人次的學習培訓。各參賽單位也紛紛借大賽東風,開展多輪次各工種崗位的技能培訓活動,對促進組織內部學習氛圍的營造、構建學習型組織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