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做好“背刀跨馬,一路荊棘一路歌”的準備,用心設計“賽訓結合”項目,才能讓比賽發揮最大效能,玩轉學習與成長。
2016年是福建富士通信息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福富”)實行互聯網+、變革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公司升級人才造血機制的重要戰略布局階段。福富大學在這一年的工作也圍繞進一步萃取組織智慧、構建健康型人才梯隊培養機制的目標而展開。由此,“微課開發”的項目正式排上議程。
在活動策劃階段,項目組成員先作盟誓:“要做好背刀跨馬、一路荊棘一路歌的準備,不做成個精品項目決不罷休!”最后,經過討論決定,借鑒國內熱門綜藝節目的賽制模式,取名為“師王爭霸”,并確認用“微課大賽”作為該品牌的主題。
造勢 下一盤很大的棋
福富公司的員工散布在全國多個城市、不同的辦公地點。由于缺少有效的全司級的即時溝通工具,電子郵件成為必選的通知手段。然而,群發郵件的效果無法達到項目推廣所需要的效度。因此,如何全面推廣微課大賽的品牌活動,是最為棘手的問題。
“福爾摩斯·富”現身 營造神秘氛圍
2016年5月7日上午,福富公司的宣傳欄、微信公眾號、OA內網、網上大學資訊平臺等各大宣傳媒體突然上線一幅制作精美的福爾摩斯預告海報,且同一主題不同畫面的海報連續上榜三天,直指5月10日的神秘活動。員工紛紛猜測公司究竟要推出什么樣的大項目,甚至有員工致電福富大學:“感覺你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這就是項目組在多次籌備會后,共同討論出的“高逼格懸念制造、線上線下地毯式轟炸”的宣傳思路所達到的效果——引發關注,營造神秘氛圍,讓員工對即將出現的項目產生好奇與期待。
廣發英雄帖 邀請“天下豪杰”
在幾番轟炸式推廣后,項目團隊廣發英雄帖,邀請天下豪杰前來參賽,向公司星級培訓師(高級內訓師)、研究院專家團隊、管理者發出定向邀請函。針對重點人員,運營團隊成員會進行一對一的電話溝通和邀請,以打造“知識IP”、獎勵年度工作積分為吸引條件,歡迎大咖們積極參與。另外,還通過設置最佳組織部門獎,吸引和鼓勵各部門選送骨干精英,踴躍參賽。
與此同時,福富大學力邀公司四大領導,他們作為四大門派掌門人,擔任導師的同時,也成為本項目代言人,大大助力了本次活動的宣傳。
O2O推廣 全方位“轟炸”
除了傳統的郵件宣傳外,宣傳欄、辦公場所、各大微信社群、微信公眾號、OA內網、網上大學資訊平臺,也階段性地將主題海報、展架圖、樣板案例、宣傳軟文、進展播報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地推廣宣傳。
備戰 用互聯網思維運營項目
互聯網時代是去中心化、去邊界、去利益獨享的時代,只有讓員工自由自在、隨時隨地分享內容、汲取干貨,才能共享智慧眾籌的豐碩成果。微課作為互聯網化的學習方式,必須用互聯網思維來運營。
微課普及 打消畏難情緒
傳統的課程開發項目,參與對象往往是公司內部經過嚴格篩選的內訓師。因此,此類項目往往給員工的刻板印象是:專業度要求高,開發難度大。在項目報名階段,就有許多員工表現出強烈的畏難情緒。
針對這部分觀望中的員工,大賽運營團隊推出了系列微課:講授“微課是什么”的課程——“微課是什么鬼”;講授微課制作方法的課程——“微課?So Easy”;以及關于本次參賽介紹的微課——“大賽如何參加”。通過這一輪微課的普及,讓大家更為直觀地了解微課的相關知識和大賽的參與方法。體系化的授課方式、清晰的制作流程、簡易的使用工具,打消了許多員工內心的疑慮。
O2O輔導 節省時間成本
做過培訓項目的伙伴都知道,項目的成功與否與各部門管理者能否給予足夠支持有很大的關系。曾有管理者提出疑慮,“這么大型的項目,是否會占用大量時間,影響員工的日常工作?”關于項目效能的擔憂,一直是福富大學努力攻克的難點。
經過反復討論,“師王爭霸”微課大賽決定采用線上培訓為主、線下輔導為輔的O2O培養模式。本次項目70%的學習內容都采用了線上的方式進行,比如比賽前期的宣傳推廣、微課知識的普及以及微課制作的直播課堂等。初賽后,晉級的32強選手再進入線下輔導環節,獲得老師面對面指導的資格。
社群互助 觸發UGC氛圍
微信社群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思維一個標志性的特點——去中心化。大賽初始,運營團隊特邀行業課程開發專家,通過微信社群,分階段對如何選題、內容如何提煉、如何制作以及常用工具和案例講解等主題進行在線直播,并在課后安排輔導和答疑環節。
在語音直播課程后,有選手反饋“爬樓”復習很麻煩。于是,其他同學熱心分享了原創小微課“爬樓三部曲”。當又有人反饋語音片斷太瑣碎,重修復習起來不方便,群里立刻生成了“微信語音導出與合成”的原創微課。類似這樣的工具、經驗及心得交流、參賽者智慧和思想的碰撞,在很大程度上觸發了員工“用戶生產內容(UGC)”氛圍的營造。
對戰 決出“師王”
大賽在初賽階段,設定課題、文案、初稿三個海選晉級點,從86位進入初賽的選手中,評選出32強進入復賽。然后,復賽選手進入兩天的線下工作坊階段:第一天是微課設計思路反思以及內容優化探討;第二天是團隊內部互助點評和優化作品實戰。在接受外部顧問重點輔導和其他選手的拍磚互評后,實現對自己作品的優化和改良。接著,進入重頭戲:四大導師選高手、組戰隊、打擂臺,最終決出“師王”。
四大戰隊 “紅包”搶人
工作坊結束后,大賽迅速進入對戰階段。四大導師分別代表人才發展、市場營銷、技術創新以及文化引領四大門派。
大賽運營團隊模擬“中國新歌聲”模式:安排選手抽簽輪流上臺展示三分鐘,展示形式為“自我介紹+說明課題+展示作品亮點+拉票”。每輪的4位選手展示后,導師便通過搶紅包的方式依次“爭搶”選手,以紅包大小來決定導師的“出手”順序。最終,32位選手,每8位歸一隊,四位導師將他們招之麾下后,會安排隊長、設立口號及POSE。至此,四大導師戰隊正式成立。
閉關修煉 傳授“內功心法”
分組結束后,四大戰隊便進入閉關修煉的關鍵階段,四大導師都是公司高管及研究院理事長,他們深諳公司戰略發展之道,將多年的工作經驗及心得與公司戰略結合,化為內功心法傳授給各戰隊成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大幅提升戰隊作品的水平。
32強的作品被篩選出來后,便進入了第二階段的線下工作坊。為了能讓微課“始于實戰,用于實戰”,課程開發專家讓選手們回歸原點,不忘初心,讓微課以教學目標為基點,審視作品的制作過程是否偏離原本的思路。同時,提煉出微課設計的六部曲,作為本次工作坊微課優化輔導的步驟思路。
好中選優 擇出12強
對于各大戰隊8強的輔導和成長,導師們都傾注了心血。如何在8個作品中“好中選優”評選出三個代表作品?抉擇是艱難的,競爭是殘酷的,導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或邀請公司其他高管為助陣導師來協助評選,或組織隊內進行集體投票排名,最終各小組評選出前三強,大賽12強作品終于出爐。
巔峰對決 綜合多方評審
大賽進入最終的巔峰對決的階段,共含有終稿、展示、集贊、投票和評獎等五個步驟。
12強選手代表著不同的戰隊和不同的部門,他們的成績關乎著團隊的榮譽。因此,不論導師戰隊還是各部門都非常積極地為所屬的選手們宣傳、拉票。
在巔峰對決環節,員工投票結果僅僅占20%的評審權重比例,其余80%的評審意見來自專家評審團(12位總監級管理者及8位研究院理事)的專業評審。微課大賽運營團隊會提前向20位專家評審逐一發送評委邀請函,邀請他們關注人才培養,將技術創新的獨特視角充分運用到評審中,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形式三個維度對微課成品進行打分和評審。運營團隊匯總計算出“大眾+專家評審”的最終結果。
大賽結束后,公司以正式發文的形式公布大賽的結果,并邀請公司管理層齊聚一堂,舉辦隆重的成果展示會,對獲獎代表進行表彰,對參與活動的個人及團隊給予充分肯定。
“師王爭霸”微課大賽從發布正式招賢令開始,到總結、成果展示暨表彰大會結束,歷時近三個月。共收到了員工上傳的兩千四百多份技術原創文章及其他精品資料,課程中心上架了298門原創課程。大賽結束后,福富大學沉淀出標準微課培養流程、規范制作工具,同時將微課模板化,便于員工進一步學習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