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雨
親愛的老爸:
見信安好!
提筆寫這封信的時候,突然覺得萬千思緒,千言萬語,竟不知從何說起。
時光荏苒,上次和你通信到現在,都快二十年了,那時我還在異地上大學,離家的時候,你告訴我,沒有急事不要打電話,至少每月互通書信一封。印象中我的信就三個內容:匯報近況、匯報思想、要錢,當然,第三點是要點。在那個好吃、好睡、好玩,一心要脫離父母管控、年少輕狂的歲月里,你的回信我最關心的當然是給我寄了多少錢,其他的話都成了喋喋不休的嘮叨、老學究般的訓斥和無關緊要的耳邊風。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我也曾在心里暗笑你的迂,覺得自己挺聰明的。
這些年多次搬家,書信已丟失大半,所幸,保留了幾封下來。今天,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我再讀起這幾封信的時候,才發現嚴厲的教誨背后,是父親一顆深刻而細膩的心,是血濃于水的關愛,是遠及天涯的噓寒問暖,是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
幾張發黃的紙片,竟讓我忍不住鼻子一酸,他曾給了我多少寶貴的精神財富呀!爸,也許你已記不清你曾說過些什么,今天,讓我們爺倆分享幾段吧:
“艱苦與困難在一定程度上說不是一件壞事,倒是一件好事。自古及今,紈绔子弟難成大器,寒門之家倒大出能人,境遇不能不是后天成才與否的因素之一。”
“你要抽時間給你高中的班主任和幾位任課老師寫封信,對他們的教誨和指點表示感謝。古之學者必有師,無論如何,不可忘記老師的恩德。
“此外,你的字太差,不規范。有必要練練字,先講端正,進而規范,第三是在此基礎上的熟練,許多醫師開的處方叫人看不清,不解其意,對別人來說,這也是不負責任”。
1996年11月28日信
昨天你打電話回來,我和你媽不在家,回來別人轉告說,晚六點叫我們打電話給你,從晚上六點到第二天,先后打了七八次電話,都說你不在宿舍。我非常惱火。“許人一物,千金不移”,人以誠信為本,你都大學生了,怎么可以言而無信呢?對朋友和同學尚不可失信,更不用說是對父母。這件事說明,第一你考慮事情欠周密;第二你沒把誠信當回事。這都不好,千萬記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的古訓。
1997年元月4日信
白駒過隙,光陰如梭,轉眼,快二十年了。在這個信息滿天飛的時代,當電子郵件穿越地球村的時候,靜下心來寫或讀一封跋山涉水、風塵仆仆的信,曾幾何時竟成了一種奢侈。
前年,你查出肺癌,做了手術,盡管手術順利,術后恢復也好。盡管你在人前云淡風輕,但我知道,恐懼和無助是無可避免的,頹唐、不安、情郁于中,話漸漸少了,更多的是沉默和觸目傷懷,一向樂觀的你也變得敏感、焦慮起來,我真的擔心你走不出來,所幸勇敢和樂觀戰神了恐懼和消沉。知道你參加老年大學拳劍班組織的演講比賽,和同學分享了這一段心路歷程并拿到了第一名,我真心為你高興,老爸,好樣的!我要為你點贊!父愛如山,沉默,卻撐起一切。到現在我才有了最真切的體會: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您屹立著,從沒有倒下。
每次看見你在小孫女面前吃癟,面對小丫頭的無理取鬧和嬉皮笑臉無可奈何,我總是覺得太不真實了,這還是那個無比嚴肅的父親嗎?小時候,家里包括我和弟弟以及堂兄弟們,哪個不是見了你如老鼠見貓呀?雖無孟母三遷教,也算得是孔家過庭訓,今天,當你抱著兩個多月的孫子滿是溫隋的笑得一臉皺紋的時候,我有時真的有點反應不過來,這個一心享受含飴弄孫的老人就是我那不茍言笑,一貫封建家長制作風的父親嗎?爸,你對他們真的太溺愛了,這樣會把他們慣壞的。
前段時間,到西安進修學習,獨處異地,想起家中父母已是年近古稀,兩個娃又甚年幼,小的還在襁褓之中,真是滿腹鄉愁,盡管現代交通和通訊已把時空無限拉近,心里還是剪不斷的掛念。沒想到你倒打電話來詢問工作和生活的事,告知家中安好、勿念云云,末了還不忘囑咐早晚加衣。怨我都成了野人。
原來,在父親的心里,這個兒子還是那個毛手毛腳,沒心沒肺,做事不靠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混小子呀。中途回了一趟家,你硬是要來昆明接機,還說主要是要去看看弟弟家的孩子,我知道的,爸,這些我都知道的,“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當我走出月臺一眼看見向我揮手的老人時,淚差點流了下來,因為我陡然發現,你的背已略顯佝僂,花白的頭發蓋不住眼角的風霜,兒子大了,我爸,真的老了。“當少壯時,須體念衰老的辛酸”,是的,這體念來得讓我如此痛心。
有一句老套但一直想對你說又不好出口的話今天我想大聲的說:我愛你,老爸!順便問一句:咱下輩子還做父子好嗎?
敬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兒子
2016年7月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