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鋒 陳麗娜 葛孟華 謝華
[摘要] 目的 探索基層健康教育模式,為山區居民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素養監測干預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 方法 對山區居民采取以信息傳播、同伴教育、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健康教育課堂、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健康小屋定期開放及參與式教育等主要干預措施的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干預前后分別隨機抽取100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干預的效果。 結果 干預前后山區居民健康素養得分分別為(45.89±10.81)分和(53.34±10.4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健康素養的三個維度和五類健康問題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健康傳播、參與式干預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經前后1年,山區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需要長期堅持,實行有側重分類別,培育和引導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不斷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水平。
[關鍵詞] 健康素養;健康教育與促進;監測干預;山區居民
[中圖分類號] R19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1-0124-05
健康素養是以包容地、公平地享有優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為基礎,是范圍較廣的技能和能力的綜合體[1]。我國對健康素養的研究起步較晚,隨著對健康素養認識的不斷提高和研究的深入,將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引導形成自立自律、符合自身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各種行為因素,提高山區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2013年9月,我院建立區鎮一體化緊密型醫聯體,為進一步了解柯橋區山區居民健康素養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大力推進社區健康素養監測與干預工作,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本研究擬通過我院近兩年來醫養結合試點、健康小屋的運行、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開展健康教育課堂和科普演講比賽、推進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等,進行有效的健康理念宣教與管理,探索出符合柯橋區山區居民特點的基層健康教育模式,從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總結,為新模式的推廣使用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1研究方法
以文獻復習與系統檢索方法,收集國內外關于居民健康素養現狀、影響因素、與疾病管理的關系、干預效果的分析和評價等相關文獻,了解近年來國內外參與式干預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現狀和趨勢,并進行系統的比較和分析。
1.2 研究對象
柯橋區平水鎮15~69歲,排除外出時間6個月以上的居民。隨機定額抽取健康小屋所在地的2個行政村共100名居民進行面對面健康問卷調查,干預1年后再隨機定額抽取100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干預前后居民健康素養的三個維度和五類健康問題的得分變化情況。
1.3 干預方法
以《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版)》(以下簡稱健康素養66條)和《重點衛生防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為內容,采取以信息傳播、同伴教育、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健康教育課堂、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健康小屋定期開放及參與式教育等主要干預措施的“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具體為:開展12次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12場健康素養知識巡講、9次義診咨詢等;開展健康場所創建、鎮衛生院定期發放健康素養知識宣傳片、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健康教育宣傳欄每季度張貼健康素養宣傳畫報、責任醫師入戶宣傳發放有關《健康素養66條》的讀本、折頁、單頁等一系列宣傳材料共計12種53379份,入戶率100%;加強媒體溝通,并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平面廣告等全方位推進健康素養知識的宣傳。評估參與式健康教育模式與傳統模式的差異。
1.4 現場問卷調查
以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為基礎,問卷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健康素養包括三個維度(健康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素養、基本技能素養),五類健康問題(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預防素養、慢性病預防素養、安全急救、基本醫療素養);共71個條目,包括健康理念與基本知識(34個條目)、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30個條目)和健康技能(7個條目)。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面對面入戶調查,干預前調查時間2015年3月,干預后調查時間2016年3月。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問卷10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以Epi Data軟件雙遍錄入數據,核對無誤后,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本次調查所獲健康素養得分資料為計量資料,通過兩獨立樣本t檢驗評價干預前后健康素養得分的統計學差異,選擇α=0.05作為統計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的內容
按照分層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原則,在平水鎮健康小屋所在地行政村,先按2015年各村(居)的服務人口數(包含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經濟條件、地理位置分為兩類,每類再各隨機抽取1個樣本村,每個樣本村定額抽取50名居民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干預1年后每個樣本村再次定額抽取50名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干預前后居民健康素養三個維度和五類健康問題的變化情況。
2.1 參與式健康教育模式的試行
2.1.1 宣傳材料的制作 宣傳內容包括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預防素養、慢性病預防素養、安全急救與基本醫療素養等。
2.1.2 教材和課件的制作 制作統一的《健康素養66條》、《重點衛生防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健康生活指導員工手冊》等授課教材和“精品講堂”40個課件,將培訓手冊中重要的信息統一編寫到課件中,形成規范的講課版本。
2.1.3 參與式干預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證研究 隨機選擇2個村做為試點單位,每月定期開放健康小屋,開展1次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和健康素養知識巡講,結合義診咨詢、健康場所創建、健康管理和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鎮衛生院社區責任醫生定期發放健康素養宣傳畫報、《健康素養66條》、疾病防治宣傳資料等,強調主動參與的重要性。同時,社區責任醫生用統一版本的精品講堂40個課件對居民實行面對面集中宣教,普及健康素養核心知識,提高居民健康素養。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對每期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和健康教育課堂作跟蹤和調研,收集參與者反饋的建議和信息。將試點單位推進過程中收集到的建議和信息做分析歸類,修訂原《培訓手冊》和培訓課件。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前后自身對照,但前后調查的對象均來自實施干預措施的2個村的隨機抽樣樣本,可近似于前后自身對照。
2.2參與式干預健康教育模式的評價
通過干預前后兩次問卷調查,從“供需”雙方進一步了解本項目實施的滿意度,與傳統健康教育模式相比的優缺點,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意見等。
3結果
3.1 健康素養干預的總體效果
干預前,居民健康素養平均得分為(45.89±10.81)分,干預后平均得分為(53.34±10.4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71,P<0.05),干預后山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有所提高。
3.2健康素養三個維度得分情況
干預后居民健康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素養、基本技能素養的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3健康素養五類健康問題得分情況
與干預前相比,干預后居民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預防素養、慢性病預防素養、安全與急救素養、基本醫療素養的得分均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4討論
通過一年時間對山區居民開展健康素養集中干預后,經前后兩次調查,山區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高,尤其是健康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素養方面有較大的增長幅度,說明山區居民對健康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素養有較高的需求,通過1年干預,每月發放宣傳資料,定期開展健康小屋自助式服務、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和健康素養知識巡講,結合義診咨詢、健康管理和全科簽約服務工作,創新基層健康教育模式,得到了山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
結果還顯示,山區居民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仍然不高,基本醫學知識匱乏,特別是基本醫療素養和五類健康問題,通俗易懂的干預效果較好,比較容易被居民接受;而專業性較強的基本醫療素養和五類健康問題,不太強容易被居民所掌握,這將是今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重點[4-7]。本次干預研究表明,需要進一步制作、播放健康公益廣告,加大公益宣傳力度,不斷增加健康科普報道數量,多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途徑和方法宣傳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讓不同文化水平的受眾都喜歡聽、樂意做。同時,創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載體,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高健康教育的權威性、針對性、準確性和實效性[8,9]。
改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個體和群體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固化后就很難輕易改變[10]。對山區居民提供健康體檢、健康教育及慢性病隨訪管理的地點主要在鄉鎮衛生院,應全面提高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水平、技巧和責任心,將健康教育貫穿于診療活動的全過程中[11-13]。同時,鄉鎮衛生院作為健康促進與教育的重要陣地,應堅持預防為主,推進防治結合,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推動健康管理關口前移,發揮專業優勢大力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服務。要加強醫患溝通和科普宣傳,圍繞健康維護、慢性病和傳染病防治、婦幼健康、心理健康、合理膳食、老年保健等重要內容,開展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普及合理用藥和科學就醫知識,提高群眾防病就醫能力。要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科技工作,大力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引導群眾建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導“人人守護健康”的理念,不斷提升全民健康素養。針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開展符合其特點的健康促進及健康素養傳播活動。面向社會宣傳倡導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理念,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開展知識普及和健康促進,結合老年人健康特點,開展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養[14]。
研究表明普遍性的干預措施對提升社會弱勢人群健康素養水平的作用可能比較有限,也提示我們目標人群的干預效果與人群自身特點緊密相關,受人群的教育水平、經濟水平、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較大[15,16]。因此,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要從認真分析目標人群的特點和需求出發,以人群所處的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狀態為干預策略制定的指導依據之一,以保證效果為目標,選擇適宜性、針對性、可行性、經濟性的干預措施和方法,實行因人施教、分類干預。另外,干預工作中還要注意健康信息的可讀性對目標人群健康素養水平改變的影響[17,18]。公眾對信息的接受,除受個人接受度、判斷信息的能力的影響外,還取決于信息本身的難易程度、表達的方式和傳播技巧。書面材料是最簡單易懂且便于居民使用的,對于低文化素養的人群,內容簡單易懂,表達方式生動活潑的書面材料更容易被理解。
本次調查分析了柯橋區山區居民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和健康促進策略提供了依據,有利于針對低健康素養人群開展健康教育監測干預。按照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推進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醫療衛生、體育健身、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心理干預等綜合治理,有效應對各類健康影響因素。要針對農村人口健康需求,廣泛宣傳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農村人口健康意識,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
5 建議和對策
5.1 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
2013年第八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芬蘭召開,會議的主題是“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重點討論了非衛生行政部門在履行健康的社會責任方面所應承擔的責任。如前所述,健康素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19]。因此,提升全社會素養水平絕不僅僅是衛生計生一家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責任。全社會各成員部門均負有健康的社會責任。各級政府和社會成員部門要切實推進“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策略,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科技行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衛生計生部門要做好協調、倡導,為全社會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提供技術支撐。
5.2大力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
以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為契機,以健康促進場所和健康家庭建設活動為平臺,大力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各級衛生計生部門應充分認識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是提高城鄉居民健康素質、解決當代公共衛生問題的重要舉措,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19]。要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宣傳和普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大力開展場所健康促進建設,各行各業要結合自己行業特點和優勢,打造出一批健康教育基地,成為日常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固定陣地。充分發揮功能單位對社會和家庭的輻射效應和示范效應,促進全社會對健康的關注,推動全社會健康素養水平的提升。
5.3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人群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尤其是農村和山區等重點地區,基本醫療素養和慢病防治素養等重點領域,婦女兒童、老年人和青少年、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健康素養促進行動項目、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深入廣泛地開展健康素養促進活動[19]。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開發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傳播資源庫,構建數字化的健康傳播平臺。堅持健康素養促進行動項目重點覆蓋農村和山區的原則,不斷增加對項目活動和經費投入,加強對健康素養促進工作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力爭使更多地區,尤其是農村和山區居民受益。加強學校教育工作與健康促進,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20]。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做好學生常見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加強與教育部門協作,將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己酥笜耍岣叽?、中、小學校健康教育課程開課率和教學質量,從學生時期抓起,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從而去影響他們的行為。中老年人是疾病的高發人群,很多觀念和行為習慣已根深蒂固,改變起來會更加困難。此外,老年人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接受信息能力變差。因此,開展中老年人健康教育時,要認真研究中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中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優化常規的工作模式和技術方法,切實提高健康教育成效。
5.4加強實用技術研究,總結和推廣優秀實踐
認真研究山區健康問題,大力開展適宜技術研究,加強科普信息內容建設,不斷創新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和載體,提升健康教育效果[19]。積極學習國外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的先進理論、技術、方法,進行本土化研究,立足實際,勇于創新,在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不斷提升實際工作水平。
5.5提升公眾健康素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边@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視,也對全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各成員部門都要履行健康的社會責任,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每個人要做自己健康的管理者,從多層次、多方面促進公眾健康素養提升,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6小結
本研究在干預前后兩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采用參與式干預健康教育新模式,該模式在國內具有創新性。從項目實施過程來看,總體的滿意度較高,采取健康教育與促進、開展健康素養監測與干預工作有效果的,應以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和慢性病預防素養為重點內容,以農村居民、老年居民、低教育程度居民以及低收入居民等為重點對象,實行有側重性、分類指導的健康素養干預策略??傊覀円獜墓残l生的角度,以提高人群健康素養水平為抓手,以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著力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全民健康和健康公平。
有研究認為有效的健康促進應包含良好的公共健康政策、支持性的健康的結構環境、社區行動、支持健康的社會環境、發展個人技能、支持個人健康決定的環境這6項關鍵性的行動和策略[21]。在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實施過程中,政府部門要積極創建健康的社會支持環境,擬定最佳的健康促進政策和健康教育措施,通過多部門協作,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根據群眾需求開展健康教育與促進服務,培育人人參與、人人建設、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態。
[參考文獻]
[1] 佟麗,胡俊峰,侯培森. 健康素質與健康素養[J]. 中國健康教育雜志,2006,4(22):293-295.
[2] 王曉杰,林小邀,張騎奔,等. 山區農村居民健康素養現狀調查[J]. 浙江預防醫學雜志,2013,25(8):84-86.
[3] 姜迎華,吳慧芳,耿倩影. 社區居民健康素養干預效果分析[J]. 西部醫學雜志,2014,1(26):110-112.
[4] 徐倩倩,陳國崇,王瀟懷,等. 寧波市2013年居民健康素養調查結果[J]. 浙江預防醫學雜志,2015,10(27):1064-1066
[5] 楊文燕,尹愛田,吳群紅,等. 山東省農村居民健康素養評價及其與衛生服務利用的關系研究[J]. 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4,5(7):33-34.
[6] 翟高峰,高潔,何伊莎,等. 南京市雨花臺區居民健康素養干預效果評價[J]. 職業與健康雜志,2012,2(8):29-30.
[7] 林玲,蔡波,楊自力,等. 南通市居民健康素養知識干預效果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雜志,2011,9(18):42-44.
[8] 何亮,吳紅輝. 居民健康素養淺析[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雜志,2012,3(23):114-115.
[9] 徐水洋,王磊,楊清,等. 浙江省居民健康素養調查[J]. 浙江預防醫學雜志,2011,23(5):5-11.
[10] 陳雅蓉. 縣級醫院引入健康管理的實踐與探討[J]. 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11,12(22):16-17.
[11] 劉衛東,俞清,劉林飛,等. 江蘇省淮安市常住居民健康素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4, 8(2):120-123.
[12] 曾慶奇,常春,蔣瑩. 健康素養與高血壓健康管理的關系[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46):492-497.
[13] 王曉康,閔捷,李曉寧,等. 江蘇省居民慢性病預防素養及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15,10(18):3477-3480.
[14] 楊國莉,嚴謹. 老年人健康素養現狀、影響因素及健康教育策略[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36):250-252.
[15] 虞哲彬,潘佳玲,郭林杰,等. 浙江省居民健康素養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 浙江預防醫學雜志,2016,2(28):113-120.
[16] 陳蓉姝,謝國祥. 2012年江寧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江蘇預防醫學雜志,2014,3(7):70-71.
[17] 傅靈菲,余登來,王靜,等. 上海市浦東新區職業人群健康素養調查[J]. 環境與職業醫學雜志,2012,6(3):66-67.
[18] 王孝千. 富陽市社區健康教育模式探討與思考[J]. 社區醫學雜志,2012,11(21):18-19.
[19] 姚宏文,石琦,李英華. 我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現狀及對策[J]. 人口研究雜志,2016,40(2):88-97.
[20] 彭元槐,范光,黃超群,等. 創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的實踐與思考[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雜志,2014,6(21):56-58
[21] 張曉紅,陳鐳,楊桂麗,等. 溫州市城鄉居民健康素養干預效果評價[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4,8(5):326-332
(收稿日期: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