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消費需求理論為基礎,在理論上解釋中國汽車消費需求與汽車價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關系,本文利用1996年-2013年中國汽車消費的時間數列數據對其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汽車價格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汽車消費需求的影響是不同的。即當前汽車消費對于中國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明顯刺激了居民的汽車消費。另外,中國的汽車消費依舊處于早期階段,國家應當出臺政策刺激汽車消費擴大內需。
關鍵詞:汽車消費需求;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車保有量
一、引言
在進入新常態后,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外需增長疲軟,進出口增速低迷,個別月份甚至負增長;投資特別是固定投資增幅下降十分巨大;而消費成為了唯一亮點。耐用品是指能夠在多個連續的時期內提供效用的產品,它同時具有資產和一般非耐用消費品的特性。與非耐用品的最大差別在于,耐用品在初次購買之后能夠持續使用。
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國支柱性產業之一。國內汽車工業整體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整車與零部件行業規模和體量持續擴大,但增速有所放緩。在2014年全國汽車工業總產值為42324.24億元,較2013年(39225.43億元)增長7.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居民的汽車消費也日益普遍。
二、模型構建與數據處理
1.數據收集
1978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進入發展的新局面,汽車工業銷量年年都有進步。數據來源為數據均來源于中國汽車協會1997年~2014年歷年《中國汽車工業年鑒》和國家統計局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各種統計結果見表1中。
經過調整變換可得: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汽車消費量不僅與當期價格和保有量相關,也與滯后期的汽車銷售價格和保有量相關。
3.平穩性檢驗
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方法來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四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變量之間能否建立回歸方程,需要驗證其變量之間的協整性。
4.協整關系檢驗
使用Johnansen協整檢驗檢驗多個變量間是否為協整,通常,也稱謂JJ檢驗。
上述結果表明,這四個特這根之間存在協整關系,跡檢驗和最大特征根檢驗都表明存在兩個協整向量。
5.誤差修正模型
Johnansen協整檢驗證明4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因此需要誤差修正模型。得出汽車消費誤差修正模型:
對于汽車消費函數模型,F統計量的概率為0.000,即模型可以通過顯著性檢驗,DW值也表明變量之間不存在自相關,擬合優度較高。
帶入使用耐用品的存量調整模型:
經計算得出中國汽車需求的價格彈性為8.59>>1。由此可見,對于長期均衡的汽車市場,汽車對于中國人來說依舊是奢侈品。收入、當年的汽車保有量對汽車消費有顯著性影響,而降價對增加汽車銷量有著巨大作用。
三、研究結論及政策啟示
本文從宏觀角度定量分析了汽車價格、人均收入和汽車消費需求之間的關系。利用中國1996年-2013年汽車消費的宏觀數據,引入消費品存量調整模型,總的來講比較符合消費函數理論。我國普遍存在居民消費率偏低的問題,汽車消費又占了處房子外最大的消費,因此提升國內汽車消費對擴大內需成為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本文對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汽車價格對居民汽車消費的影響,根據這一結論,結合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和本文宏觀的消費函數的構建結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政府責任
國家指定的法規、政策都會影響汽車消費量,或促進或抑制。如當前的汽車消費稅,現在對低排量汽車減免消費稅,就可以降低汽車的平均售價,進而促進汽車的消費需求。
在今天城鄉差距巨大,廣大東部沿海城市汽車擁堵現象嚴重,部分已經趕超發達國家,而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的收入偏低,且差距不斷擴大。增加中西部收入是最好的辦法。對中西部汽車行業進行補貼降低售價。
2.居民消費觀念
消費者收入直接決定了消費能力,消費者收入越高,其產業消費結構越高。如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卻遠遠趕不上GDP的增幅,居民收入增幅的下降對居民消費支出具有敏感性。此外收入差距的擴大,預期支出的上升都制約居民消費的提升。此時,政府著手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擴大投入,可以幫助居民適當的轉變消費觀念,增加消費支出,讓他們有更多的生活消費意識,可以提高居民整體消費水平。從而提升汽車消費的支出。
3.汽車消費對其他行業
對于汽車企業來說,中國的汽車市場遠遠未達到飽和,廣大的中部、西部以及三線以下城市還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汽車在居民消費中依舊屬于奢侈品,因此生產出價廉質優的汽車產品是最好且最快的擴大企業規模的方式。
總之,汽車消費需求的擴大,以及社會內需的擴大需要社會各個力量的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2]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年鑒[Z].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1997-2014.
[3]石瓊,吳群琪.影響私人轎車擁有的因素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2):24-29.
[4]馬新力,袁莉.中國汽車市場及消費者行為研究[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14-15.
[5]陳立中.中國汽車產業需求估計,供給分析和兼并重組福利效應模擬--基于BLP等模型和來自乘用車市場的例證[J].中國軟科學,2013.6.151-157.
[6]Berry S, J Levinsohn, A Pakes. Automobile Prices in Market Equilibrium [J]. {H} ECONOMETRICA ,1995,117(07).
作者簡介:石俊峰(1992.09- ),男,漢族,江蘇省如皋市人,學生,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