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可+楊毅+程文??
關鍵詞: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城市文化名片;“文化大市”;供給側改革
摘要:地市級公共圖書館作為供給服務的一方,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要更好地為讀者、社會、政府提供服務,因此,當地政府必須將公共圖書館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形成核心競爭力,為“文化大市”建設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3-0037-02
近年來,中等規模以上城市紛紛提出建設“文化大市”的目標。建設“文化大市”就是通過促進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融合,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是更高層次上的文化建設[1]。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將自身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形成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其資源保障、文化建設和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作用,積極參與“文化大市”建設,并以文化大市發展戰略為動力,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1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成為城市文化名片的優勢
1.1文化傳播優勢
當公共圖書館文化遇到城市文化,前者會影響后者。地市級公共圖書館肩負著宣傳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的重任:首先,圖書館文化中的人文傳統、創新意識以及高雅活動等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引領城市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其次,圖書館文化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人文性輻射著城市文化,哺育城市文化,影響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競爭力。
1.2環境熏陶優勢
當公共圖書館環境遇到市民心靈家園,前者包裹后者。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濃郁的文化氣息很容易使讀者受到感染并融入其中,思想得到洗滌,靈魂得以凈化。完全可以說,公共圖書館是市民的精神家園。
1.3人力資源優勢
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是“沒有圍墻的大學”,它通過舉辦各級各類的培訓班、講座、展覽等活動,造就了許多高、精、專人才,他們懷揣著“建設美好家園”的遠大理想,為城市文化建設添磚加瓦,推動了城市繁榮和城市文明進程。同時,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館員憑借其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快速而準確的信息搜索能力的優勢,可以為社會各界及精英人才提供優質服務。
1.4信息資源優勢
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信息資源中心,有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它通過搜集、整理、保存和深入挖掘地方文獻資源,繼承、創新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提煉城市文化精髓,豐富城市文化內涵[2]。
2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路徑
2.1建設地標性建筑是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基礎
要想把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建設成地標性建筑,就要做到以下三點:①時代感強,其外形呈現城市文化的標志性特點。②地方文化氣息濃厚,其環境布置要與地方特色文化相匹配,使讀者感受到濃郁的地方文化氣息,愿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③內部裝飾個性化,要展現地方文化精華,讓讀者感受前人的智慧,為本地區璀璨的文化而驕傲[3]。
同時,公共圖書館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并不單單以建筑本身為主。一項針對專家(圖書館館長、高校圖書情報學教授及研究生)的調查表明,在所有成為文化地標的條件中,“一流的讀者服務”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可,是公共圖書館成為文化地標的首要條件,緊隨其后的是科學的管理和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排名最后的是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和標志性的、符合城市形象的建筑。圖書館的“硬件”條件只能排在服務、管理和人這些“軟件”條件之后[4]。因此,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只要做到科學管理,并且服務有特色,其服務能夠贏得公眾的肯定,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也一樣可以成為城市的地標性建筑。
2.2實現高品質服務是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根本
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圖書館必須改變服務理念,為讀者及社會提供更多主動和優質的服務。為此,地市級公共圖書館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①拓展服務范圍。進一步加強政府決策服務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加強科學研究服務工作,積極主動地為重點企業服務。②深化服務內涵。要充分利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大好形勢,利用互聯網技術,主動整合各種信息資源,為城市領導、政府部門、各方面專業人才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
2.3開發館藏資源是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保證
國務院等五部門在2016年5月發布的《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依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是增強文化文物單位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豐富服務內容的必然要求,對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推陳出新,以文化人,具有重要意義”[5]。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創造本地區的文化精品,更好地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除部分發達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每年的購書經費只有幾十萬,甚至幾萬不等。因此,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在館藏建設中要注重館藏特色,充分挖掘地方文獻資料。如:淮南市圖書館就把收集和利用《淮南子》資料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淮南子》是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組織門客集體編寫而成的,是我國古代哲學典籍中的精品。淮南市把弘揚“淮南子文化”作為打造文化大市、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把“淮南子文化”打造成淮南市的文化名片。淮南市圖書館建立了《淮南子》資料檢索中心,廣泛搜集各種版本的《淮南子》和有關《淮南子》的研究專著,并對《淮南子》進行深度挖掘。淮南市圖書館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合作,編寫《淮南子叢書》,該叢書包括《漢娃漫游淮南子叢書》《淮南子管理學叢書》和《淮南子與人生叢書》3個子叢書,每個子叢書5個分冊,共15冊。2013年,《漢娃漫游淮南子》漫畫叢書出版發行,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淮南子管理學叢書》《淮南子與人生叢書》正在編寫中。近年來,有關傳統哲學應用到現代管理及現代生活方面的圖書出版了很多,有關孔子、老子、莊子等哲學應用的圖書不計其數,而有關《淮南子》研究的圖書卻很少,即使是已經面世的為數不多的專著也多屬于譯注性的,很少有普及性、應用性及人文性著作問世,《淮南子叢書》項目的實施填補了這一空白。同時,通過這套叢書的廣泛傳播,還可以弘揚淮南子文化,擴大淮南的知名度,架起淮南通往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和經貿橋梁,推動淮南經濟、文化的發展。
3“文化名片”如何為建設“文化大市”服務
3.1建立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
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是“文化大市”建設的積極參與者,任重而道遠。但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由于館藏資源有限,必須通過建立圖書館聯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才能更好地為“文化大市”建設服務。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應根據本地圖書館分布情況建立圖書館聯盟,以互聯網+圖書館技術,把本市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科研院所圖書館、企業圖書館等各類型圖書館連為一體,建成統一的數字文獻平臺,拓展圖書館的覆蓋面,增強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使更多的市民能夠享受圖書館的服務。
3.2增強服務能力,服務城市文化建設
3.2.1宣傳城市文化,展示城市魅力。城市不同,其歷史文化底蘊就不同。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文化傳播優勢,通過讀書活動、地方文獻開發、文化展覽等各種渠道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增強城市文化凝聚力,使廣大市民投身到“文化大市”建設中去[6]。
3.2.2開展公益講座,促進城市發展。組織公益講座,尤其是傳統文化講座,可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城市文化的發展。淮南市圖書館積極舉辦公益講座,每年邀請專家來館為市民和青少年開展歷史文化和健康科普知識講座,先后舉辦了“話說《淮南子》”“戴光強話保健”“遠離火災,把防火觀念帶入千家萬戶”“戒除網癮構建和諧家庭”等多場專題講座。從2011年開始,淮南市圖書館送講座進社區,把服務觸角延伸到每一個社區,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
3.2.3參與地方建設,發展文化產業。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必須轉變服務方式,變傳統的被動服務為主動的參與服務,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以文化促經濟,以文化促效益,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當地的支柱性產業,為打造文化大市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師麗娟.公共圖書館與廣東“文化大省”建設[J].圖書館論壇,2006(2):245-246.
[2]孫玉梅.發揮圖書館資源優勢服務城市文化建設[J].圖書館學刊,2008(3):40-42.
[3]胡運清.論公共圖書館發展與文明城市建設的互動關系[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4):90-92.
[4]黃潔晶.公共圖書館成為城市文化地標條件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7(5):21-24.
[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通知\[EB/OL].\[2016-05-1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16/content_5073722.htm.
[6]李春來.論公共圖書館在推進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