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新社報道,在德國校舍的現代化進程中,城鄉差別巨大,共缺口340億歐元的資金投入。這是德國重建信貸銀行集團在有關城鄉學校發展現狀的調查中得出的結論。
資金投入匱乏使得德國學校發展進退維谷。該集團國民經濟部的負責人蔡那(Zeuner)指出,對學校建設投入的減少,意味著理想的校園環境正日漸遠離人們。在國際教育體系的橫向比較中,德國對學校基礎設施的投入低于平均值。
2015年,德國鄉鎮學校對校舍建設的投入經費是29億歐元,比2014年略有上升,增加了1.15億歐元,但和1995年相比,減少了13億歐元。當年的調查顯示,超過45%的鄉鎮政府全年支出用于學校的基本建設,但2015年,這個比例只有25%。
不同地區對學校的投入差別也很大,其根本原因在于財政部門的發揮空間非常小。鄉鎮政府的財政本來就吃緊,根本沒有能力推動緊急而且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對鄉鎮和城市的長期財政投入,又完全是聯邦政府的責任。因此,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各級鄉鎮政府只能減少各領域的資金投入。德國城鄉聯合會的副發言人韓德書(Alexander Handschuh)建議,州一級政府要提高對鄉鎮的建設投入,同時降低社會保障基金的比重。城市和鄉鎮兩級政府的資金充裕了,對學校的投入才有可能提高。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劉青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