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艷??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地方本科院校模式
摘要:文章從圖書館學科服務對象的遴選、學科服務梯隊的組建、學科館員對文獻建設的主導、學科館員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建設等方面論述了地方本科高校學科館員制的設計與實施,指出只要符合學科館員制發展方向、有助于滿足本校教學科研需求、有利于提高文獻利用率的學科服務模式改革,都值得嘗試。
中圖分類號:G25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3-0109-03
學科館員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助推器,但部分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的推行也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現象,故有學者提出學科館員制應該緩行[1]。學科館員制原本是圖書館突破傳統服務模式的一種全新的嘗試,經過幾十年來在研究型大學圖書館中的普及和發展,普遍贏得了讀者的贊譽和業界同仁的認可。但學科館員制在國內許多高校的實施中并不十分理想,有些已有名無實,淪為“聊以自慰的一個美麗花瓶”[2],對于地方本科院校來說更是如此。地方本科院校若想切實用好學科館員制這塊“金字招牌”,而不是只顯示表面的虛假繁榮,找到適合本校校情的“地方本科院校模式”是重中之重。
2015年9月,筆者有幸赴大連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大工”)圖書館進修訪問,通過對大工學科館員工作模式的零距離接觸,并借助大工圖書館數據庫和鏈接網站對國內外知名高校圖書館及實施學科館員制的領跑者進行了詳細考察及深入思索,進而嘗試論證適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科館員機制與模式。
1學科館員制的時代使命與“水土不服”
目前網絡信息發展迅猛,圖書館信息資源逐漸從傳統印刷型擴展到電子型、數字型,網絡鏈接功能的豐富性、虛擬性、弱穩定性加劇了讀者個性化需要與海量信息之間的矛盾。高校圖書館對文獻資源建設的概念也從強調“擁有”(Ownership)過渡到注重對資源的“獲取”(Access)和“推送”(Push)。在此背景下,學科館員應運而生,他們兼備圖書館專家和學科專家雙重身份,工作中注重小眾及個性化服務[3],并不斷深化和拓展學科服務新內容。
在我國,自從清華大學1998年正式引入學科館員制并成立學科館員小組以來,迄今已有百余所大學圖書館加入了學科館員制行列。雖然國內高校圖書館已認識到學科館員制是現代高校圖書館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圖書館學發育成熟的標志之一,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部分高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工作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提高服務層次和服務水平,反而干擾了原有服務的穩定運行,學科服務只能繼續維持在推送資料、提供培訓等較低層次的服務上,最終引發了高校圖書館界對學科館員制存廢的爭辯。
2制約學科館員制開展的內在原因
國內學者將學科館員在學科服務中的作用綜述為“信息資源說”“參考咨詢說”“橋梁聯系說”[4];對學科館員的性質介紹僅做了整體性的概括,同時學科方向的劃分也非常簡單[5];定義上的職責范圍與實踐上的業務服務基本處于割裂狀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學科館員團隊人才匱乏,學科服務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隊伍人才匱乏,即使在“985”或“211”高校,學科館員也多是由信息咨詢部或其他部門(如閱覽部、采編部等)的館員兼任,他們除了負責學科服務,還要兼顧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及本職工作。實際上,學科服務對學科館員的素質要求很高,學科館員應是學科素養深厚的文獻咨詢專家和信息咨詢導航員,他們既熟悉對口學科的文獻資源分布狀況,又具備嫻熟的信息檢索技能,能夠精準、快速地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信息幫助。而兼職狀態則常使館員們顧此失彼,不是業務素質不過硬,就是時間和精力上不允許,導致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處于較低層次。
2.2制度建設滯后,學科館員尚不能獲得滿意的認同和信任
如今,高校的學科服務大多在圖書館推進,缺少學校層面的系統性政策支持,對學科館員的重視和激勵不夠,嚴重制約了學科服務的開展。此外,學科館員還需要院系的支持,比如:院系邀請學科館員擔任學科秘書、院系和圖書館共建資源、院系參與對學科館員的考核等,這些活動的正常開展和運行都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但目前高校二級院系制度建設普遍滯后,學科服務基本上是憑學科館員個人的溝通在實施,流程缺乏科學性。因為各種限制,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現狀是:學科館員在學科專業知識儲備和研究能力等方面沒有教師專業,而教師認為館員提供的服務無法完全滿足自己的需求;再加上學科服務內容博而不深,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僅能做一些表面性、基礎性的服務,并沒有實質性的深入[6],從而影響了教師評價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2.3圖書館自身制度建設不完善,學科館員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圖書館自身也存在諸多弊端,如學科館員管理分散、工作缺乏統一部署、隨意性較大等。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多數圖書館沒有將學科服務必須嵌入教研人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明確為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僅是鼓勵一些工作能力強、服務主動性強的館員來提供學科服務;學科館員的培養缺乏制度規劃,學科館員的繼續教育、研究和學術活動能力培養等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學科館員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無法全面體現學科館員的價值[7]。此外,學科館員的工資待遇也沒有因崗位的復雜性、專業性、不可替代性而有所提高。所以,與傳統圖書館服務相比,學科館員的工作壓力明顯增加,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
3地方本科院校學科館員建設模式的設計
3.1認準重點學科和優勢學科,全面籌劃資源建設方案
近年來,在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共建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的號召下,高等院校尤其要認準重點和優勢學科,全面籌劃資源建設方案。而對于綜合性地方高校而言,通常有十幾個學科類別,幾十個專業一應俱全,圖書館若想面面俱到地為每個學科專業都做好學科服務,其聘任兼職的運行模式只會造成“門門通,門門生”的狀況,不能真正做好服務工作。因此,地方高校應挑選個別的重點優勢學科作為試點,以點帶面,形成規模后再全面普及。在該方針指導下,地方院校應對知名專家所屬學科、院士流動站、重點實驗室等研究領域給予額外重視,派遣圖書館人才梯隊中的精英作為該學科的學科館員,委派學科館員嵌入一線(院系辦公室、實驗室、研討會現場、實驗基地等)為其提供近距離的互動服務,并為重點用戶開通VIP綠色服務通道,也可實行減免重大課題的查新費用、文獻資源征訂會議論證專席等特別服務項目。
3.2學科服務梯隊的組建
國內與國外學科服務的根本差別,歸根結底在于人員素質。若想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學科館員的服務水平,就得從學科服務梯隊的建設抓起。學科館員的素質應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考量:①職業素質。從學科館員的思想品德、專業學科背景、學歷、工作經歷等方面進行資格認定,學科館員應是愛崗敬業的專家型、復合型人才。②知識素質。首要條件是學科館員應具備對口學科的本科或碩士學位,有兩年以上高校圖書館或資料室的工作經驗,并在后續的學習培訓中注重能力結構的全面提升。③能力素質。學科館員要擁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好的外語,同時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能,能熟練地編制二、三次文獻,具備熟練運用定量和定性軟件分析各種數據的能力等。另外,學科館員制的實施還需要總體規劃、明確的目標,更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和執行力。因此,學科館員要加強團隊建設,加強協同,建立項目和責任機制,同時需要館領導的強有力支持和其他相關人員(科研骨干、師生代表、數據庫提供商、書商等非學科館員)的積極配合才能夠完成,這是一個“學科服務大團隊”[8]的組建過程。
3.3明確學科館員職責定位,由學科館員主導文獻資源建設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學科館員職責定位不清晰,從院系學科聯絡員到科研項目參與人,都沒有明確將主導館藏資源建設作為學科館員制度的核心職責。而學科館員的工作正是在主導資源建設、利用資源優勢的基礎上,解決資源利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它是整個制度是否能夠行之有效的關鍵。有學者認為,學科館員職責定位上的模糊性是導致我國高校學科館員制長期徘徊在低層次、難有實質性進展的重要原因[9]。因此,地方高校學科館員應在梳理、評估、展示館藏學科資源的基礎上發掘免費資源補充館藏,并通過廣泛調研和資源評估為文獻采選提供事實支持,借助專業課程安排為師生整合資源,逐步滿足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此外,優秀的學科館員要緊跟并引領學科發展趨勢,前瞻性地規劃學科資源建設[10]。
3.4學科館員的激勵與考核機制
英國一份關于社會階層的調查報告顯示,專業圖書館員與律師、醫生、教師、神職人員齊名,同為第一類職業,被列為社會上層人士;美國則是將圖書館從業人員分為專業和非專業人員,以圖書館員職級分類來區別不同崗位的技術含量,專業人員從事專業性工作,需要有本科、研究生學歷,而非專業人員則從事輔助性工作,沒有特別的
專業知識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在提升學科館員社會地位的同時,要拉大專業館員和非專業館員的收入差距。據美國一流大學圖書館員的年均收入調查顯示,專業人員的平均年薪為4~6萬美元,而一般的非專業館員的平均年薪僅為2.3~3.1萬美元,專業館員的年薪是非專業館員的兩倍[11]。另外,在激發學科館員工作激情、提高學科館員待遇的同時,還要建立以用戶滿意度為核心的考核機制。學科館員要把學科服務當作一種崇高的事業,正確面對挑戰、問題和挫折,經常思考為讀者提供服務的數量、質量、效能等實際問題。
4結語
在當前知識經濟和網絡無處不在的時代,地方本科院校對專業信息服務的需求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學科館員制的實施終將成為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但學科館員制在地方高校的推廣方面還存在條件上的差距,任何論證上的言過其實或程序上的操之過急都是不理智的。作為地方本科院校,無論其開展的學科服務水平能否跟國外、跟名校相比,甚至能否稱為學科館員制都不重要,只要能為本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務,只要是在正確的學科館員制的道路上前行,使自身的服務水平有所提升,使館藏文獻得到高效利用,這一舉措就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李莉.我國學科館員建設應該緩行[J].圖書館建設,2007(1):91-94.
[2][9]胡琳,劉倩,姚樂野.論館藏資源建設是學科館員制度的核心:學科館員制度反思之一[J].圖書情報工作,2011(3):19-22.
[3][5]趙奕.中外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工作比較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2):71-75.
[4]吳震,楊雪晶.我國學科館員制度的環境變遷與發展脈絡[J].圖書館學研究,2012(12):85-89.
[6]王雪芳.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制度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9):23-26.
[7]張玉玲,鄒彩娟,翁菊梅,等.高校圖書館推行“學科館員制”的探討:對湖北省部分高校圖書館推行學科館員制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8(4):62-65.
[8]閆小芬.論我國學科服務大團隊建設:模型建構[J].圖書情報工作,2014(1):86-90.
[10]艾春艷,劉素清.學科館員參與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13(2):15-18.
[11]劉瓊.中美大學學科館員的初步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4):13-16.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