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松??
關鍵詞:大數據;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知識產權
摘要:文章針對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特點來梳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所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同時提出了基于法律、政策、執行和技術層面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3-0136-03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全面應用,書籍、文獻等信息的傳播從傳統的靜態化逐漸發展為動態化的傳播,為文化、知識的傳播提供了強力的支持[1]。但是,隨之而來的知識產權問題也出現了。大數據環境下的信息檢索、歸集、整理和傳播有著自動化、動態化、智能化的表現,這也造成了在很多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侵害了組織和個人的知識產權,令其經濟利益受到損害,導致了很多糾紛,不利于知識產權的明晰和權屬的明確,因此有必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2]。
1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特點
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具備更多特點,體現在信息資源數量大、更新快、涉及面廣、專利庫不完善等方面,根據這些特點能夠發現現階段存在的不足,進而為后續研究提供分析要素。
1.1信息資源數量大、更新快
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憑借大數據技術,能夠迅速實現資源的歸集和整理,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專著、文獻等內容的全方位覆蓋,直接增加了資源庫的規模和體量[3]。同時,圖書館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數據的動態監控和更新,不受時間、領域和地域影響,大數據環境下的信息共享機制也保證了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功能性、適用性和實用性。
1.2涉及面從機構到個人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資源包羅萬象,而其中不但涉及機構科研方面的內容,也將個人隱私信息納入資源庫之中,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缺乏更為明確的細分。隨著通信手段的增加和新媒體的開拓,更多的機構、個人信息數據都會歸集到圖書館自建數據庫之中,而其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4]。
1.3專利數據庫的形成與發展
隨著技術環境的不斷成熟,圖書館專利數據庫已經由概念轉為具體的實際操作階段,能夠針對知識產權進行分析和處理[5]。具體來看,在一定規模的圖書館自建數據庫中,會單獨設置專利數據庫的模塊,對于專利內容的檢索、信息的傳播、知識產權的分析和預警均能夠有效給予報告,避免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侵犯到機構和個人的知識產權。
2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
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與知識產權之間存在著依存和制約的關系。現階段,二者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自建數據庫在客觀上漠視了知識產權的保護,而細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和法規則能夠發現其對于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有著很大程度的制約,使其發展受限[6]。因此,圖書館需要客觀分析二者的關系,進而尋求平衡點來保證二者發展的協同性和可持續性。
2.1圖書館自建數據庫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協同發展
圖書館自建數據庫中歸集整理的資源和作品有既定的原創性原則,在這些原則的約束下,保證數據庫資源有其獨創性,其中包含資料的編排、選擇、分類和處理等,滿足了上述條件才能夠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例如:最為常見的元數據庫包含海量數據單元的整合、分類和編排,其依托于知識產權保護來為數據庫建立發展的環境,進而實現自身的有效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知識本身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整合與深化,知識的傳播和保護本身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這種矛盾在不斷磨合的過程中總能夠有效地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7]。而圖書館自建數據庫能夠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也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可以說二者之間存在平衡點,可以謀求共同發展。
2.2知識產權保護對于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制約
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發展。在法律層面上,為了能夠有效促進科研、技術、文藝等方面的發展,保證人們智力勞動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成果能夠產生更多的價值,《民法通則》《合同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若干法律法規都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進行了規定,一旦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那么勢必會較大程度地破壞信息流轉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此類問題亟待解決。大數據環境下的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所歸集、整理的多數信息都會涉及知識產權的相關問題,對于這類信息的傳播會直接侵害產權人的切身利益,這直接造成了權益雙方對于產權主體的爭執,阻礙了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快速發展和多元化進步[8]。圖書館在現有技術、資源等供給條件下,很難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這直接制約了圖書館對于信息資源的利用,同時圖書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來進行“知識價值”的辨別,難以形成知識信息傳播的良性循環。長此以往,對于圖書館、讀者、使用機構乃至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建設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3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知識產權問題分析
圖書館自建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書籍、文獻等資源的歸集、整合、處理和發布,整個流程中并沒有對知識產權進行模塊架構和分析,缺乏知識產權的保護權限設置,這就造成了諸多知識產權問題的產生。
3.1信息資源歸集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圖書館自建數據庫需要對外部信息資源進行采集、整理、歸類并使之能夠準確無誤地形成數字化資源,整個過程所涉及的資源渠道種類十分繁多,在大數據環境下盡管能夠實現有效的整合,但是使用過程中往往會造成著作權人各方面權益的損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制約了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功能性和適用性。
3.2數據資源交互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在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和計算機大數據技術的背景下,資源整合交互的過程中難免會將一些受到知識產權保護的信息進行網絡傳播,圖書館作為信息發布者并非是主觀故意進行信息流通,但是這同樣侵害了著作權人的權益,在這個問題上盡管國家相關法律條文進行了解釋,但是無法確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作品不會出現在數據庫中。面對龐大的信息流,很難界定數據庫在編排和內容選擇上是否滿足獨創原則,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3.3數據庫外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從2014年圖書館專項資金審批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圖書館數據庫自建過程中的專項資金使用多數都包含了數據庫外購,數據庫外購能夠有效解決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問題。在正常情況下,數據庫作為匯編作品,其信息資源本身會經由銷售主體進行產權問題明晰,但是在大數據環境下會不斷地加入、整理、分類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以避免新老信息資源的交互使用,容易造成數據庫出現侵權問題。
4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
在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需要明確自身的管理要素,在制度和執行層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在政策、法律的約束框架下將工作重心放在知識產權的梳理上,以技術手段來保證數據庫資源的內容明晰和具體,進而推動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的全面完善(見圖2)。
4.1基于法律層面的強制性保護
大數據環境下的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所涉及的信息量十分龐大,在資源整合、分析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因此,圖書館需要結合自建數據庫的具體情況,推動相關法規的修訂和制定,如:《著作權法》《合同法》需要明確圖書館自建資源庫中信息資源的原創性,對于一些自身匯編的材料要根據其性質、時間、產權人權責來進行明晰,保證圖書館數據庫處于良性發展的狀態;在法律層面上,應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自建數據庫的版權歸屬問題,同時規范其信息傳播的渠道和路徑,從終端截斷盜版的源頭;認同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產權獨立性,對于獨創匯編權應當加以細分,同時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明確版權保護的具體內容,為自建數據庫版權保護提供法律層面的支撐,也保障自身的權益不受侵害。
4.2基于制度層面的管理性保護
在制度層面要加強科學化管理,利用管理素質來保證制度的良好運行。具體來看,圖書館需要從制度和人員兩方面來進行管控。一方面,對于數據庫采用著作權專管制度進行管理,將各方面權益進行有效的平衡和分配,對自身匯編原創類作品的產權保護更為明確,對于涉及的其他相關著作權作品在轉載、復印、下載和網絡傳播時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產權保護的相關工作更要強調專業化、制度化、效率化和人性化,因此,圖書館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如精通法律的法務人員、精通技術的IT人員、精通管理的商務人員等,這就需要圖書館引入優勝劣汰和強效的激勵及管理政策,將人才嵌入制度中,使二者互相匹配并協同發展。
4.3基于執行層面的交互性保護
圖書館自建數據庫本身的信息資源來自多種渠道,這就為產權保護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再加上長期以來圖書館公益性的特質,造成了版權理念無法和大數據背景相匹配。因此,圖書館在管理執行過程中需要強化版權理念,提高產權保護意識,進一步學習國內外數字化圖書館的成功經驗,建立交流、協作的管理機制,保證在工作中能夠兼具公益和商業性質,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圖書館自建數據庫在執行層面更需要注重對外交流,自建資源庫應該與個人和組織機構建立一種長效的合作機制,實現共同發展。
4.4基于技術層面的科技性保護
一方面,圖書館應將計算機科學技術引入數據庫管理中,避免一些惡意的訪問、復制、轉載和盜版,如目前較為流行的IP地址設置、口令進入和防火墻等級分類等途徑。另一方面,為了能夠明晰產權保護,資源庫的使用需要在內容上設置一些水印、簽名等,為作品的盜版設置門檻,也可以通過加密和認證避免資源泛濫或被惡意使用。此外,圖書館也可以參照發達國家對于知識產權問題的解決方式,對于一些書籍類作品禁止打印和下載,同時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整體及章節式付費資源共享,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明晰知識產權的權益,同時也促進了信息資源的有效傳播。
5結語
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信息資源涉及面廣、體量巨大、專利庫不完善,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存在一定的不足。圖書館自建數據庫與知識產權保護二者之間是相互制約和促進的關系,但現階段二者之間的平衡度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因此需要從法律、制度、執行和技術層面進一步明晰二者的關系,進而通過上述方式和手段實現二者之間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倩.淺談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產權[J].科研,2016(8):180.
[2]彭敏.“大數據”時代的知識產權法保護[J].傳播與版權,2016(6):178-180.
[3]朱華順.大數據下的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思考[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6(1):10-14.
[4]鮑甬嬋,高峰.圖書館試用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探析[J].現代情報,2016(3):97-100.
[5]曹志梅.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合理規避侵權風險策略[J].情報探索,2016(3):59-61.
[6]金勝勇,李琳.高校圖書館對所購數字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的立場和作為[J].河北科技圖苑,2016(4):13-17.
[7]潘林武.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監管模式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6(6):167-168.
[8]戴泳.基于協同創新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2):87-89.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