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友+李超
摘 要:從歷史規律看,每一次科技革命、每一個行業巨擘無不源于科技創新,而成于金融創新。可以說,科技金融是科技創新要素的“黏合劑”,也是創新價值得以實現的“催化劑”。然而,科創企業“三高”特質(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總與“三無”(無資金、無資產、無抵押)狀態并存。對科創企業,特別是初創期企業而言,融資難題往往成為創新之路上難以逾越的“死亡谷”。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方面要加快形成政府與銀行、風投、擔保等融資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的“科創企業金融服務命運共同體”,實現財政投入與金融資源、社會資本共同助推科創企業發展的連鎖效應;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針對科創企業的精細化、精準化投資機制,努力將有限資金投向優質企業。
關鍵詞:科技創新;政府引導基金;天使投資補償
一、構建政銀擔合作長效機制精準服務科創企業
一是做優政策性擔保。我市主要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有成都中小保、成都小保,二者擔保放大系數在5倍左右,與放大8-10倍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同時代償風險卻較高,這反映出我市政策性擔保機構運行并不優良。解決這一問題,需雙管齊下。一方面,要進一步明確政策性擔保機構的定位,將融資擔保作為“準公共產品”,為企業提供更多政策性金融支持。這就需要進一步充實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做大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資金池。另一方面,要健全政策性擔保機構考核機制,將發揮資金放大作用與降低代償風險結合起來,不能以降低風險為由讓資金“沉默”,也不能為發揮融資放大效應而忽略風險管控。
二是建立再擔保體系。按照政府、銀行、擔保公司共擔風險原則,設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再擔保機構或再擔保基金。資金來源方面,可由市財政出資形成啟動資金,區縣按一定比例配套出資,擔保機構按責任比例繳納。再擔保機構或基金與若干擔保公司簽署再擔保協議,穩固、新增擔保公司的授信來源,分擔擔保公司代償損失,增強擔保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三是創設“科創保”機制。針對科創企業,可由政策性擔保公司、再擔保機構(基金)、成都銀行等商業銀行和市區兩級財政,共同設立“科創保”風險資金池,建立科創領域“4321”政銀擔合作體系。擔保公司承擔40%的主體賠付責任,再擔保公司承擔30%的次級賠付責任,市區兩級財政給予10%風險補償,合作銀行承擔20%的信用風險敞口。從安徽實踐看,這種風險共擔的機制,擔保融資規模基本接近風險資金池總規模5倍以上,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和防范風險有機結合起來。
二、強化政府引導,打造全國創業投資集聚新高地
一是發揮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引導作用,壯大科技創業基金。成都已確定設立2.3億元的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和2.5億元的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目前資金已到位,如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基金總規模達9.83億元,投放出去近3億元。然而,與北京、深圳、上海等相比,創業火爆的成都,最缺的就是活躍風投,尤其是專注于種子期、初創期科創企業的天使投資。據獵云網不完全統計,2015年成都有119家科創企業實際獲得風投投資,其中獲得天使投資的只有60起。建議市區兩級財政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業天使投資母基金,加快《創業天府行動2.0版》中“擴大科技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規模至50億元”落地(目前資金池已擴大至近40億元),引導更多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天使投資,為高科技、高成長性科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可結合成都實際,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扶持組建科技創新聯盟,將研發機構、企業、中介機構等科創產業價值鏈各環節的個體結成利益相關體,在基金安排上優先支持聯盟企業。
二是建立天使投資補償機制,引導投資機構扶持種子期、初創期科創企業。與一般的股權投資相比,天使投資的風險更高,失敗概率也大得多,使得許多投資機構不愿進行天使投資。因此,政府必須跨前一步,通過與投資機構共擔風險,引導投資機構敢投、多投科創企業,彌補天使投資領域的“市場失靈”。建議積極借鑒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經驗,出臺了對天使投資的風險補貼或補償政策。在機構門檻上,發改委、科技局等部門應聯合篩選出一批專業規范、活躍度高的天使投資機構庫。在補償比例上,可分兩檔:對種子期企業,風險補償最高比例為50%;對初創期企業,最高比例為40%。在補償金額上,為防范道德風險,可規定單個投資項目的風險補償金額最高為300萬元,單個投資機構年度風險補償金額最高為600萬元。在跟蹤監管上,委托權威審計、法律等機構對投資機構資質、創業項目階段認定、投資金額、投資損失核定等出具專項報告,并依法進行信息公示,確保真實性。
三、突出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科創特色,強化其融資交易功能
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在促進小微企業股權流轉和持續融資、支持科技創新和激活民間資本等作用發揮并不明顯。因此,建議借鑒上海股交所設立“科創板”的經驗,發揮好其科技型小微企業上市孵化中心、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金融創新策源地功能。
一是設立科創板,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目前,多個區域股交中心均推出了特色化創新型投融資工具。如上海推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PE份額轉讓報價系統;浙江推出了資產權益轉讓業務;福建推出排污權交易產品等。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可緊密結合成都相對優勢,突出“科創”特色,加快設立“科創板”步伐,設置和引入符合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需求的掛牌條件、審核機制、交易方式、融資工具等制度安排,統籌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打造專門面向科創企業的金融平臺。在掛牌資源上,應加強與高新區、天府新區、經開區等科技園區,以及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深度合作,加大掛牌企業獎勵力度,重點引導優質科創企業入駐。二是積極引入優質投資者,重點考慮引入由財政和社會資本合作成立的科創引導基金,充分發揮引導基金示范效應,突出吸引銀行、股權投資機構、保險、保理、擔保、券商等機構投資者參與,通過“投貸聯動”“投保聯動”定向投資掛牌企業,提升股交中心的流動性。具體從“募、投、管、退”入手,設立“股交中心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作為母基金,聯合機構投資者發起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子基金(“募”),建立科創企業信息庫(“投”),提高掛牌企業信息披露規范化、透明化程度(“管”),開辟掛牌審核簡易注冊程序、與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建立私募股權投資份額報價系統(“退”)等多種方式,構建與股權投資機構良性互動機制。
四、做優成都“科創”生態
一是實施科創企業“增信”工程。打通工商、金融、稅務等職能部門信用信息孤島,在高新區、天府新區設立科創企業信用促進中心,聯合第三方征信和評級機構,開發適合科創企業特質的信用評級標準和規范,形成科創企業“信用身份證”,從中精準甄別出一批科創“小巨人”企業。聯合銀行、券商、擔保、風投等金融主體,共同打造科創企業信用融資服務平臺,為優質科創企業提供“合腳”的金融產品、金融解決方案,實現“信用建檔、信用評價、信用融資”一體化發展。二是落實政策減輕金融運行負荷。嚴格按照國家部委、省高院等有關規定,推進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貸款損失稅前抵扣、訴訟保全業務無需全額保證金、免征營業稅等金融優惠政策落地生根。如對符合條件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實施所得稅減按15%征收、3年內免征營業稅等優惠政策,以降低金融機構經營成本,從源頭上降低資金價格。
參考文獻:
[1]裴峰.政府公共性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扶持體系的構建[J].科學發展,2014(3):13-17.
[2]杜琰琰,束蘭根.政府風險補償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財務績效、創新績效[J].上海金融,2015(3):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