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魏娜
摘 要: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為我國西部地區特別是主要參與的九個地區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本文選取了能體現區域經濟發展實力的11種具體的經濟指標,分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利用灰色關聯度對這些經濟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對我國參與其中的九個地區的灰色關聯度進行排名評價,發現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實力狀況和存在的不足,最后,針對這些問題發表了意見和對策。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灰色關聯度
一、評價區域經濟發展實力的指標選擇
人類社會始終圍繞著經濟活動在活動,而經濟活動需要在地理區域內進行的,這樣就形成了經濟區域。區域經濟發展實力可以從四個方面表現:(1)經濟發展水平,主要從地區GDP、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個指標分析;(2)經濟結構,分析一產、二產、三產占地區GDP的比重;(3)經濟發展活力,有經濟上有發展活力,地區才能健康運行。本文選取公路客運量和公路貨運量兩個指標進行分析;(4)經濟發展潛力。地區經濟的發展潛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要說明這種潛力,可以從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入手,對這兩個指標的投入大小可以看出地區經濟未來的發展潛力,同時也說明了地區經濟發展實力。因此,評價地區經濟發展實力就要比較地區在這四個方面的優劣。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1.經濟發展水平現狀分析
作為最能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實力的地區生產總值,可以看出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四川省GDP值2005年是7385.1億元,但到了2014年發展成了28536.66億元。增長了3.86倍,年均增長了16%。緊隨其后的陜西省,其GDP值從2005年的3933.72億元發展到2014年的17689.94億元,年均增長了19%,經濟總量擴大了4.5倍。陜西經濟具有資源豐富、前景廣闊、基礎堅實等有利條件,西部大開發,為陜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這可以看出陜西省的經濟發展后勁很足。
廣西因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北部灣經濟發展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帶來的經濟優勢是經濟增長速度上了又一個臺階,顯現出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2005年的GDP是3984.1億元,2014年的GDP是15672.89億元,從經濟總量上擴大了3.93倍,年均增長了17%。除了這三個省區以外,其他地區的GDP曲線相對平緩,特別是青海,漲幅很低。
2.經濟結構現狀分析
為了說明我國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九個地區的經濟結構發展狀況,本文根據2014年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各自占GDP的比重數據進行分析,在第一產業總產值占GDP比重中,新疆最大0.1659、重慶最小0.0744;在第二產業總產值占GDP比重中,陜西最大0.5414、新疆最小0.4258,而在第三產業總產值占GDP比重中,重慶最大0.4678、陜西最小0.3701。導致這種局面的關鍵因素是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
3.經濟發展活力現狀分析
四川省的公路客運量、貨運量一直處于九個地區最高水平,其中,2012年分別達到最大水平為266338萬人、158396萬噸;重慶市,在2012年公路客運量達到最大值152249萬人;廣西在2012年公路貨運量達到最大135112萬噸。
4.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在地方財政科技支出指標中,四川省投入的數額水平最高,由2007年的20.78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81.76億元,增大了3.9倍;其次就是廣西,2007年投入額為13.19億元,到了2014年達到了59.93億元,增大了4.5倍;其他地區的漲幅度比較平緩。
在R&D經費指標中,四川省也同樣投入力度最大,2011年到2014增大了1.9倍;陜西和重慶的投入接近,2011年投入分別是陜西966768萬元、重慶943975萬元,2014年投入分別是陜西1606946萬元、1664720萬元。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下區域經濟發展實力評價
我國東西部的地域差距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消除,相信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將會改善這種不平衡。通過分析參與經濟帶戰略的九個省份的經濟發展實力的因素,利用灰色關聯度對全國31個省市的各指標平均值組成參考序列(母序列),其余地區組成比較省市,重點研究西部九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實力。首先,求各個省市11項指標的均值;用各個指標原始數據除以各自的均值;將均值化的參考序列數據減去均值化后的各個比較序列,再對差值求絕對值,并找到絕對差值的兩級最大值和兩級最小值;根據灰色關聯系數的公式求灰色關聯系數(取ρ=0.5);最后對灰色關聯系數進行加權處理,得到關聯度ri,并進行排序,從結果來看,九個地區的經濟實力排名依次是四川省、陜西省、重慶市、廣西、甘肅省、云南省、新疆、寧夏、青海省。
1.四川省的經濟發展實力在九個地區中最大
四川省在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發展活力方面都表現最佳。四川省分別突破了地區GDP、公路客運量、公路貨運量、第一、二產業總產值占GDP比重這五項指標的平均水平,位居西部第一。2014年,四川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了1960112萬元,可以看出,四川想要朝著更高的經濟實力邁進,未來四川省的發展將會備受矚目。
2.陜西省的經濟發展實力在九個地區中位居第二
陜西分別突破了公路客運量、公路貨運量、第二產業總產值占GDP比重這三項指標的平均水平。在經濟發展實力的4個方面雖然不如四川省的表現,但是陜西的經濟增長潛力很大,后勁很足。陜西的灰色關聯度排名16,為0.9756,經濟綜合發展潛力很強,這與多方面因素有關。首先,陜西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化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但陜西省的重點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則仍然表現出不足的現狀。其次,陜西煤炭儲量全國排名第三位,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未來發展前景不可估量。從宏觀政策環境來看,國家已將單位GDP的CO2排放量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在全國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陜西天然氣儲量很大,這在客觀上將成為助推陜西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有力引擎。
3.其余七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實力相對一致
剩下的七個地區,經濟發展實力整體差距不大,灰色關聯度排位分別是重慶18、廣西23、甘肅24、云南25、新疆26、寧夏28、青海30。這七個地區中,重慶市的經濟發展實力相對來說比較好一些,它的11個經濟指標都很樂觀。2014年,重慶市的GDP值為14262.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25147.23元,公路客運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為63630萬人。而廣西的2014年GDP值達到了15672.89億元,廣西一直在追趕陜西經濟。
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實力的建議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九個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省市經濟發展實力表現不錯,潛力很大。所以通過尋找和探索出可行的發展路線,爭取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提升我國經濟大國的地位。
1.始終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投入
作為西部省份,更是應該瞄準教育、科技。政府的財政政策也應該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增加人力資本,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和增加研究與開發投資的政策措施。
2.重視特色產業培育
要從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思路入手,不斷調整優化本地區的產業結構,達到一定程度的產業競爭力,進而擴大市場占有率。憑借地區優勢,發展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出口基地。加強省際間、國際間要深度合作,推動跨區域合作模式的建設,擴大和聚集產業規模,重視承載能力的提升,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加強民間交流與合作
只有不斷的交流、不斷的碰撞才能產生意外地收獲。在旅游方面,加強合作交流,擴展旅游規模,共同打造帶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間實惠又精致的旅游線路和特色產品。特別是在科技上,加強科技合作,鼓勵科技人員之間進行科技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為科技創新提供新的思路。要不斷利用網絡社交平臺,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便捷特性,形成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劉衛東.“一帶一路”戰略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地理科學進展,2015,(5).
[2]王義桅.論“一帶一路”的歷史超越與傳承[J].人民論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