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華
【摘要】英語是國際范圍內最流行的語言之一,也是我國高校教育中的重點外語類型,作為一門衡量當今大學生能力的重要學科,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非常重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也被廣泛地應用在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層面。本文中結合大數據技術智能化、信息化的特點,提出合理的創新策略,以供廣大高校英語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英語 教學模式 創新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語言為促進全球文化、經濟交流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成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學科。同時,英語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文化、商業、科技等方面的側重點不同,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要進口時代脈搏、社會需求、與時俱進。“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參考,基于數據整理、歸納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社會對英語人才需求的趨勢,由此改變現有的英語教學策略,讓學生更多地與信息化社會構建聯系,提高其在社會層面的人才實用性。
一、大數據特征特征及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分析。“大數據”是一種特征性描述,很顯然它的出現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大數據技術的崛起可以通過海量的互聯網咨詢篩選、整理和分析,為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指引方向,尤其是我國作為世界上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大數據”更具有價值優勢。簡單地說,“大數據”就是“海量數據”的意思,互聯網時代中每一個人都是數據的制造者、傳播者和應用者,相比傳統的社會學分析方式而言,大數據技術提供的內容更具有說服力。
同時,“大數據”在應用層面也是廣泛的,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從大數據中“淘金”,以最為典型的電子商務而言,大數據所賦予的分析結構,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定時期、一定區域人們的消費傾向、消費能力和支付方式。而將其作用于高校英語教學方面來說,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哪一類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那些是學習重點和難點等。
2.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現狀分析。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主要依賴對學科的需求進行定位,如教育英語、商務英語、計算機英語等,并沒有強烈地反映出教育本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體現。如此一來就形成一個很明顯的缺陷,即在英語教材、英語資源、英語環境等方面的供應上較為明確,但在教學方法上卻區別很小,最終的人才培養有很大的趨同性。在教學方法的效應上分為兩種情況,其一,主要依賴教師自身的經驗和能力開展,一些具有出國留學或學術水平較高的老師可以提供很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對英語實踐性人才的培養有很大幫助,但更多情況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二是以來高校英語教學大綱展開,也可以理解為傳統英語教學方法,主要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展開,以英語理論知識為主,采取“灌輸式”的理念向學生傳授,并結合考核方式來評價教學成果,這種英語教學方法嚴重地偏離了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目的。
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分析認為,造成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嚴重滯后的原因,主要是教學方法采取“單軌制”的原因,沒有進一步開拓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在“大數據”來臨之后,這一問題可以得到相應地改善。高校作為高等人才的培養場所,從教師到學生接受新知識、新思想的能力都比較強,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研究和學習途徑,例如大學生通過觀看美劇的方式,可以豐富詞匯、句式,有效地提升聽力和口語能力,這種方式記得牢、記得住,并且有利于學生把握英語的應用環境,尤其是一些英美國家的俚語、方言等,在高校英語教材中是很少體現的,更不可能專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體現。
但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在大數據應用層面明顯不足,這也極大地限制了教學方法的創新。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但苦于缺乏創新途徑和思路,最終不了了之。相應地,通過大數據的充分挖掘,綜合整理優質教學方法,則可以有效地進行改善。
二、大數據視域下的高校英語教學創新策略
1.積極轉變傳統英語教學理念。很明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傳統英語教學理念產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傳統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主要依賴相關政策、教學經驗等開展,與事實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大數據技術立足于信息時代,通過互聯網數據的整理提出了更為客觀的需求,這可以有效地規避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弊病。
同時,大數據對高校英語師資力量優化也是一種有效地推進力量,盡管同樣作為一種語言,漢語作為母語在師資力量方面體現為經驗越豐富越好,但英語作為一種實用性語言(相對而言研究價值較小),則體現為思想越新越好;大數據技術恰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有效地數據支撐位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了事實支撐。
2.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英語學習。在互聯網不斷融入高校教育的整體趨勢下,高校英語教學創新的需求日益提升,同時也是一種客觀力量推動的英語教育改革。基于教育本質角度出發,高校在英語教學創新層面既要重視質量也要重視效率,否則都不可能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而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思想、技術和策略,大數據能夠分析學生的興趣落腳點、社會人才需求強烈程度等,進而幫助老師指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例如,通過大數據挖掘美劇的點播量、搜索量,就能夠知道學生目前最喜歡的一類美劇內容,進而在教學過程中依次為案例,充分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效率”的另外一個涵義就是“精準性”,或者稱之為“針對性”,每個學生的英語學習天賦是不同的,但大學教學模式采取的是統一性課堂模式,這樣一來就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一些能力較好的學生覺得沒意思,而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聽不懂,如果開展區別對待的“層次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環境又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因此,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可以在課余時間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為自己“充電”。
3.促進高校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如果從信息技術的發展態勢上分析,“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應多措施,它可以有效地解決互聯網中海量信息缺乏歸納、整理手段的弊端,進而降低信息泛濫的缺陷。大學生普遍對計算機操作非常熟悉,也了解如何有效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在數據分析方面卻有很大的缺陷,尤其是一些隱性知識的挖掘和整理。結合英語學習而言,作為一門外來語言,長期以來主要學習它的“中國式”用法,對英語體系的了解并不深入。基于大數據的教學可以充分整合已經有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更全面的了解英語學科的本質,同時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通過一些英語類影視作品展開的教學活動,可以深入挖掘此類影視作品中相同的語法、詞匯,也可以圍繞著某一個單詞展開分析,讓學生了解它在不同語境中所表達的含義。
此外,大數據技術還可以構建更為廣闊的英語學習環境。互聯網的一大特征是分享,但分享機制下會造成信息的混亂,在高校內部互聯網架構中充分提高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將自身所需要的、所收集的資源進行合理化共享,同時用來指引教學工作的創新開展,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發揮創新性和實踐性的價值。
三、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會不斷提供高校教育新的觀念和思想,在“大數據”視域下,一方面要從教師方面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創新意識,提高自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高校英語教學方法的“精準化”創新。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不斷提高對大數據意識的培養,使其主動地開拓英語學習途徑,擴展英語學習空間,提高自身的英語實踐性,進而形成社會需求強烈的創新性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裴蓓.就業視域下談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改革與開放,2014,08:71+73.
[2]許麗云.新媒體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教育,2015,11:43.
[3]項睿.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以渤海大學“轉動課堂”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5:141-142.
[4]任敬輝,關麗娟.慕課視域下民辦高校ESP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16,18:222-223.
[5]張昕.藝術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建構主義視域[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0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