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銀飛
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產生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在英語學習中,盡管學生已被“告知”種種語言規則,但由于缺乏天然的語言環境,學生犯錯的機率還是很大。既然學生犯錯是避免不了的,那么作為英語學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英語教師,一方面就應該允許學生犯錯,并且能夠“寬容”他們的錯誤,另一方面應該采取正確的方法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以防再犯。
一、正確區分學生的錯誤
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當錯誤發生時,我們首先必須冷靜地分析:他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是偶然情況?還是沒有掌握所講內容?總體而言,學生的錯誤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大類:
1.情感因素導致的語言行為錯誤。語言行為錯誤指的是學生由于沒有正確使用已知的語言系統而造成的錯誤。我們常見的語誤或筆誤就屬這類情況。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是因為學生由于某些情感因素如緊張、疲勞、粗心或注意力分散沒有完全領會信息,而導致語言錯誤輸出。語言行為錯誤主要見于名詞的單、復數、每句話的第一個字母不大寫、專有名詞不大寫、錯用或漏用某一動詞或名詞的詞尾形式、冠詞或助動詞等等。這些錯誤一般不影響整個句子的意思表達,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學生能很快意識到并自行糾正。
2.語法、句法和詞法因素導致的語言能力錯誤。我們都知道英語的表達必須有條理、有邏輯、有思維、有內容,它必須符合語法、句法和詞法規則,既強調外在的形式結構,更講求內在的語言邏輯。很多學生在表達時語序顛倒、錯用句型、單詞或短語、時態混淆不清、句子成分出現差錯等。這些錯誤是由于學生尚未掌握或尚未完全掌握英語的語法、句法和詞法規則而造成的,我們稱它們為語言能力錯誤。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較多:如生搬硬套某些規則。例如在學習了現在進行時后,學生只要看到now,就用現在進行時,如,He is having a car now.(應為:He has a car now.);句法干擾使學生出錯,如,——…Jim didnt pay for the coat….——Yes,(應為:No.意思為“是”) his father paid for it;記憶不牢、相同或相近詞或短語的意思分辯不清,也會使學生在口語或筆頭作業中經常出錯;中英文化的差異也是學生犯錯誤的原因之一。如:People in England drive on the left.而中國人是靠右行駛的。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短語和句型、講透語法規則、歸納特殊用法,這些內容是學生的薄弱環節,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點部分。
二、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當學生犯下錯誤的時候,多數人會感到緊張、羞愧。這時候,如果教師再批評、指責,學生就會更加遲鈍、有些學生會因此和教師產生對抗,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習英語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不愉快的過程。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是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取得英語教學佳績的關鍵。
1.發現并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是教師的職責。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該寬容他們的錯誤,但這并不意味著“忽視”或“保護”他們的錯誤,因為如果不及時的指出,那他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許會重犯。當然也不能感到不耐煩、生氣,甚至置之不理。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犯錯在所難免,教師糾錯就是職責。試想一下:如果學生什么東西都會了,他就不用坐在課堂上聆聽你的教誨了。難道不是嗎?
2.對待學生錯誤,教師必須態度和藹。任何學生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愿受到指責。因此,教師一定要平心靜氣,態度和藹,尊重學生,而不應對學生疾言厲色。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激勵的話語,都可以給學生無窮的力量。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增強自信心,提高興趣,從而順利完成英語學習任務。實際上,學生的錯誤有時是很有價值的,錯誤也是一種創新,我們不妨采用合理方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改掉錯誤,那么我們不也一樣取得了應有的教學效果嗎?
三、合理糾正學生的錯誤
當學生犯了錯誤之后,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使其在以后的學習中不再重犯,是教學的目的所在。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錯誤采取不同的糾錯方法,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1.通過誘導、暗示的方法幫助學生自己糾正錯誤。對于學生的口誤或筆誤,教師可以運用誘導、暗示的方法來幫助他們自己糾正。如加重語氣、提高嗓門,使用升調、疑問語氣重復學生所說的話,運用停頓、手勢、眼神、微笑等暗示學生。一般而言,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自己就可以更正錯誤。
2.學生互相糾正錯誤。當學生不能自我糾錯時,教師應鼓勵其他學生幫助改正。學生天天在一起學習,彼此之間的關系比較融洽,讓他們相互糾正錯誤,效果往往比較好。這種糾錯方法可以消除學生心里的緊張感,而且學生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也能得到提高。教師要充分利用“優生”資源,讓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去盡量幫助那些“后進生”,例如默寫、背誦單詞等都可以讓好學生去幫助差生完成,從而形成合作學習和互相幫助的氛圍。
3.教師直接糾正錯誤。當學生們不能改正錯誤時,教師就要提供正確的答案。由于這類錯誤基本都屬于語言能力方面的錯誤,而且涉及的學生較多,我們最好把錯誤寫在黑板上,以引起他們的注意。教師要給學生講清錯誤的嚴重程度,并說明錯誤產生的原因,然后給出正確的答案,同時盡可能額外提供一些相應的練習進行復習鞏固。
4.走出糾錯誤區,注意信息反饋。在糾錯時,教師必須走出“有錯必糾”的誤區,對學生在表達中所犯的但不影響意思的錯誤,我們應給予寬容,不必條條給予改正;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即使有了錯誤,我們也不要隨便打斷他們的話,抑制他們的思維,挫敗積極性。
總的來說,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反復和發展的過程,學習中的錯誤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教師必須平心靜氣地對待的錯誤,只有對學生錯誤的寬容,才能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增加信心和興趣,這種寬容絕不是無原則的容忍,它恰恰是對待學生語言錯誤的科學態度,因為“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的環節”(黑格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