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祺
【摘要】本文闡述教師范讀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情感上更具有感染力,解惑上具有號召力,培養語感上具有影響力,學生的內心易于和文本達成情感共鳴,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范讀 情感 解惑 語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A-0083-01
范讀就是教師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對于一篇范文,學生只有反復誦讀,涵泳其中,才能得其妙處。教師通過范讀課文,易于感染學生的情緒,他們在細心聆聽時如身臨其境,陶醉其中,生動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情感。本文重點就教師范讀課文,探析其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師范讀,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認真、有感情地還原具體情境讀出文字,對文章的理解才更加深入透徹。教師通過自己對文本內容情感的處理,以及自身的情緒調節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有助于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其朗讀興趣。如教師通過示范朗讀,輔以動作、表情等,幫助學生有效疏通生字詞、斷句節奏,給予學生恰當示范,讓學生學會處理朗讀情感,在文本情感處更具感染力,這對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極為重要。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歌唱二小放牛郎》這篇課文,歌頌了放牛郎王小二的英雄事跡,筆者教學課文時先用一種悲痛傷感的語調來誦讀,給課堂營造悲壯的氣氛,帶給學生莊嚴肅穆之感,接著對語氣、節奏進行調整,誘發學生換位思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文本人物、作者情感的理解。在筆者的范讀指引下,學生學會處理文本朗讀情感,針對第一小節用悲痛的語氣,第二小節則重點讀出敵人的兇狠。在范讀過程中,筆者積極與學生互動,或指導,或點撥,或贊賞,重點通過范讀與學生交流,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之中,為成功教學打下基礎。
二、教師范讀,在解惑上具有感召力
教師的課文范讀一般安排在課堂開始時,引領學生與文學作品進行第一次親密接觸。由于受到年齡、知識、經歷等的限制,學生初讀文本還無法真正理解內容,教師如果機械講解,課堂就會十分枯燥,學生也提不起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范讀給學生營造情境,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文本中,引導學生與文本人物、作者乃至編者進行對話,及時對文本解惑釋疑。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秋姑娘的信》主要講述了秋姑娘所寫的三封信。筆者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說出秋姑娘給大雁、青蛙、山里的孩子寫信,但對于追問“秋姑娘寫這些信有什么目的”,很多學生不知如何回答。對此,筆者沒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以范讀的方式提示學生思考、領悟,有的學生在下面跟讀,還有的學生說要與筆者比賽讀。在教師的反復范讀中,學生明白了秋姑娘寫信主要是表達她對大雁、青蛙以及山里孩子的關心。可見,教師范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主題,而且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使語文課堂更加精彩、有趣。
三、教師范讀,在語感上具有影響力
語感,是學生對文本情感理解的體現。朗讀是吸取古今中外名家語言精華的過程,朗讀可以積累語言素材,使口語表達語匯豐富,借鑒規范的句子使口語表達更簡練。教師自身朗讀、指導學生聽讀,通過反復訓練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和辨別能力。教師范讀,除了讓學生聽以外,還可以通過肢體、神態、動作表達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學生模仿教師讀,繼而在朗讀中體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最終在生成課堂精彩的同時,有效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比如教學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狐假虎威》這一課時,筆者分別用不同的語氣來展示各個角色說話的神情,有狐貍的裝腔作勢,有老虎的半信半疑,有小動物的害怕心理等。在范讀過程中,筆者用上相應的肢體語言,不僅讓學生聽得入神,而且看得入迷。在此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紛紛參與到范讀過程中,那種朗讀的語氣、節奏、語調都在逐步模仿中調整到位,其語感也在無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優秀的范讀是教師對文學作品的成功二度創作,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是一種自我享受,也是一種開拓心靈境界的藝術。教師通過范讀點撥學生理解文本主題,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悟出朗讀技巧、提高朗讀能力,給課堂添彩,生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