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曼
【摘要】人際功能作為功能語言學的三大純理功能之一是指人們使用語言與別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際關系,用語言來影響別人的行為,表達自己對事物的主觀判斷或評價,也尋求或改變他人的看法。稱呼語是人際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傳遞交際雙方角色、地位、權勢和親疏程度的信息,而且也傳遞說話人對聽話人的態度、評價和思想感情。本文著重分析稱呼語的人際功能,同時也認識到稱呼語受語境因素制約,進而揭示語境中特定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人際功能 稱呼語 語境 人際關系
一、引言
以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具有三種基本的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其中人際功能指的是語言除了傳遞信息之外還具有表達說話者的身份、地位、態度、動機等功能。通過這一功能,講話者使自己參與到某一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態度,并試圖影響他人的態度和行為。它主要通過語氣系統和情態系統來體現。但是根據朱永生和嚴世清的看法,人際功能不僅可以通過以上兩種系統來體現,凡是能表現人際關系的語言成分都應該被看作是人際功能的體現形式,例如稱呼語的使用。
稱呼語是人們由于親屬和性別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身份、職業等而得來的名稱。作為敏感、開放的詞匯系統,稱呼語的變化常常能反映出人們之間相互關系、情緒、情感的微妙變化等,有其特定的規則。當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會因為說話的對象而對說話的方式和內容有選擇。
二、稱呼語的人際功能
本文從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指出稱呼語的人際功能關注的是:稱呼語是協調人際關系的手段,它可以揭示交際雙方的身份角色和權力、交際雙方的親疏關系,以及說話者對受話者的情感、態度和評價等。
1.稱呼語是協調人際關系的手段。根據系統功能語法,語言被看作是社會活動的產物。作為人們交際的一種方式,語言發揮著各種不同的功能,其中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建立和維持社會關系。稱呼語的人際功能,首先體現在它作為交際雙方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的手段,即呼喚、招呼某人,以及引起對方的注意。
2.稱呼語揭示交際雙方的身份角色關系。稱呼語對人際關系有著敏銳的反應,它不僅有提醒對方開始交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擺正交際雙方之間的關系,便于展開交流。同什么人交談,應稱呼什么,他們的身份和相互關系都很重要,所以稱呼語的使用能反映交際雙方的身份或權力關系。社會語言學把這些形形色色的關系概括為普遍存在的“一致關系”和“權勢關系”,這兩種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交際雙方所使用的稱呼語?!耙恢隆北砻髁私浑H雙方地位的平等,“權勢”是一方能夠控制另一方的行動。當交際雙方權力平等時,他們之間的稱呼是平等的、隨意的。而當交際雙方權力不平等時,權勢低的一方會稱呼權勢高的一方表明其身份的頭銜,如“王主任”、“張廠長”等,同時權勢高的一方使用稱呼語的余地也比較大。
3.稱呼語標志交際雙方的親疏關系。在體現交際雙方的親屬關系方面,中國的稱呼體系表現得尤為明顯。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稱呼體系比較精細復雜,有很多講究,比如對于長輩、上級等都不能直呼其名,而應以相應的稱呼語,如“叔叔”、“嬸嬸”、“李隊長”等等,體現了中國的“上下有禮,長幼有序”的傳統禮制。
漢語的親疏關系主要體現在親屬稱謂和非親屬稱謂的方面,親屬稱謂的主要方式有:直系親屬(爺爺、奶奶),旁系親屬(姑媽、舅舅)等。非親屬稱謂表示親疏關系的有:“小”、“老”+ 姓,如“小王”、“老李”(此時并不一定表示年齡上的老少),除此之外,“姓氏/名字 + 親屬稱謂”如“李姐”、“陳伯”,“職業稱謂 + 親屬稱謂”如“的哥”、“警察叔叔”等,在不同程度上傳達了說話者對對方的親密和尊敬。此刻,稱呼語不再是簡單的符號而是交際主體思想感情的載體。
4.稱呼語體現稱呼者的情感態度。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稱呼語的選擇和使用經常能體現說話人對受話人的情感和態度。比如在稱呼上年紀的人時,為了尊重老年人,人們一般使用“老人家”、“老大爺”、“老先生”等等敬稱詞語。但有時在特殊的場合,我們也能聽到“老家伙”、“老東西”、“老不死”之類的貶稱,這些不文明詞語明顯體現了說話人對老同志的厭惡情感和粗暴態度。
5.稱呼語的評價功能。稱呼語在表達評價時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間接性。由于稱呼語所表達的價值觀念在語言和文化中約定俗成,語言使用者有時可以通過稱呼語間接地表達自己的主觀態度和評價意義,隱藏真正的評價來源。
三、結語
本文是對稱呼語人際功能進行淺析,論文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對稱呼語的研究,加深了對語言交際功能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但本研究是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思想研究稱呼語人際意義的初步嘗試,還有待于在收集和分析大量真實語料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探索。
參考文獻:
[1]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梁鐘文.稱呼語的人際功能淺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 (10):23-25.
[3]曲婧華.稱呼的語用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2).
[4]朱慶.稱呼語的人際功能與翻譯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06, (1):46-49.
[5]朱永生.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