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珍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為平涼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平涼崆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帶來了巨大的歷史機遇。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就必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抓住機遇,挖掘潛力,創造條件,在“一帶一路”的戰略部局中統籌謀劃,找尋發展的路徑和平臺,不斷提升平涼崆峒文化的當代價值,實現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的新突破。
[關鍵詞]一帶一路;崆峒文化;文化傳承
一、“一帶一路”戰略對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平涼崆峒文化的內涵
崆峒文化是以平涼崆峒山為外在形態標志和地域范圍,以宗教信仰為表象,以自然風景審美、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和人本價值觀為中心內容的多維文化總和,是一個文明思想統攝的人與自然和諧、提升生命靈魂而促使社會進步的文化體系。1
作為一種文化體系,崆峒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且內涵豐富。首先,崆峒文化是絲綢之路文化的組成部分。因崆峒山在地域上處于絲綢之路文化帶,崆峒文化勢必受到歷史上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等文化交流的影響。其次,崆峒文化是一種多民族文化。史料記載,涇河上游先后生活著戎族、羌族、氐族、吐蕃、黨項、回族等少數民族群落,他們在崆峒山區域繁衍生息時創造的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是崆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崆峒文化是道教文化的組成部分。崆峒山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稱,是道教圣地,是軒轅黃帝問道之地,相關典故流傳甚廣。
總之,崆峒文化是生態、宗教、藝術、民俗、醫藥等內容的綜合反映,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文化背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架構“一帶一路”的今天,深入挖掘平涼崆峒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的意義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在當前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大背景下,傳承和發展平涼崆峒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可以增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崆峒文化是人們求知、領悟人生、提升精神境界的源頭,又是平涼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在招商引資、合作共建等領域發揮著獨特作用。可以發揮文化的凝聚、激勵和輻射功能,不斷創新品牌,提高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終促使平涼文化、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其次,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可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作用。平涼崆峒文化的魅力在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而帶給人們的審美價值。利用崆峒山的悠久歷史和廣泛聲譽,利用它的名稱作為字號產品的商標,取得了工商業的重大成功。
最后,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能推動當代養生文化的發展。養生是崆峒文化的重要部分,從上古黃帝向廣成子問治身之道開始,經過歷代道家名士的挖掘研修,逐漸形成了包含飲食、健身、內修等方面比較系統崆峒道教養生文化。崆峒養生文化從生活動態、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等方面體現了人民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總之,平涼崆峒文化以博大、包容的胸襟,深厚的人文情懷,優美的自然生態文化底蘊,彰顯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是建設“一帶一路”、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題中應有之意。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遇到的問題
“一帶一路”為傳承和創新發展平涼崆峒文化提供了歷史機遇,但是,也存在著眾多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一)平涼崆峒文化的品牌意識有待提升
有學者認為:“崆峒山開發和產品品質尚處于初級階段,一流的資源尚未轉化成一流的產品和品牌,輻射帶動功能和綜合收益拉動效應也未能彰顯出來,需要從目的地建設的視角進行品牌化戰略發展。”3可見,平涼崆峒文化缺少品牌意識,宣傳的力度弱,還不被外界人士真正深入了解。另據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平涼崆峒山景區接待游客70.8萬人, 旅游綜合收入 1.38億元。而同為道教名山的武當山在2008年接待122萬游客,旅游總收入 5.6 億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涼崆峒文化品牌意識不強,因而無法實現高品牌附加值。所以,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應走品牌化發展戰略之路,實現文化傳承的升級換代和跨越式發展。
(二)平涼崆峒文化的傳播路徑有待更新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以便捷快速地瀏覽信息、獲取資源。但是,從平涼崆峒文化傳承的現狀分析,網絡還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應運用網絡技術將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平涼崆峒文化與現代網絡科技融合,從而擴大平涼崆峒文化的影響力,使平涼崆峒文化所蘊涵的歷史人文精神得以充分展現,真正增進人們對平涼崆峒文化的了解與理解。
(三)平涼崆峒文化產業有待實現新的突破
如今,時代在快速發展,一種文化產業若想成功立足于社會,只能不斷突破,不斷創新。在世界范圍,競爭加劇,各文化強國注重從政策扶持、經濟扶持等多方面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使文化創新理念深入人心,而且通過創造文化附加產品創造更多利益。崆峒文化有著獨特的民族性與地域性特征,然而,平涼崆峒的傳承現狀卻是:文化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文化創新和文化附產品開發更是無從談起。崆峒文化產業發展整體滯后,這是我們當前亟需思考解決的問題。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傳承和創新平涼崆峒文化的幾點思考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既為平涼崆峒文化帶來挑戰,同時也為平涼崆峒文化的弘揚和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我們應該積極面對挑戰,抓住機遇,大力弘揚和發展平涼崆峒文化。
(一)注重品牌意識,深入挖掘平涼崆峒文化的內涵
為了增強品牌意識,首先可在崆峒山景區設置代表品牌形象的標識、宣傳海報等。其中品牌形象標識應圍繞“黃帝問道”這一主題來設計,形成平涼崆峒文化所特有的品牌標識,從而彰顯平涼崆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其次,應深度挖掘平涼崆峒文化的內涵。從考古學分析,崆峒文化正好處在西部文化(有人稱為羌人文化)的中心地帶,而涇河上游、崆峒山之下有著名的父系氏族文化安國文化遺址。“泱泱崆峒,悠悠文化。”史載:“廣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中,黃帝而造焉。”“唯我軒轅黃帝,創世遠古,開國之祖,功蓋乾坤;孜孜為民,急其所患,三臨崆峒,問道廣成,得治國長壽之道,恩澤五岳,澤被九州。至中華民族繁衍于華夏,為普天下所有共敬共尊。”史載:“黃帝東至于海,西至崆峒。”秦始皇、漢武帝也相繼登臨崆峒山,足以說明作為“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文化底蘊深厚和歷史悠遠。
(二)抓住戰略機遇,優化平涼崆峒文化的傳播路徑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創新發展平涼崆峒文化,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戰略布局,依據崆峒文化特色和優勢,適度開放崆峒文化市場,在不同文明和區域之間提供充足的文化交流合作空間,真正為平涼崆峒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傳承環境。另一方面,應充分運用多樣化的傳播渠道,推動平涼崆峒文化的有效傳播。可通過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探索景區內網絡化服務,完善 4G 基站、Wi-Fi 基站、多媒體互動屏等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立體化信息服務,如位置信息服務、網絡互動體驗、網上游覽等服務,使得平涼崆峒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此外,還要深入研究大眾文化心理,創新文化傳播技巧和表達方式,展現平涼崆峒文化發展新成果。
(三)多謀思變,實現平涼崆峒文化產業的新突破
國家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決定,將促使文化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這是崆峒文化產業傳承和創新的新的歷史機遇。我們要抓住這一機遇,多謀思變,實現平涼崆峒文化產業新突破。
歷史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如今,“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將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延續、傳承。作為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展創新平涼崆峒文化,必須深入理解“一帶一路”的深刻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千載一遇的難的戰略機遇,主動融入到“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中去。
[注釋]
1歧鑫:《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背景下崆峒文化研究》,《文學教育》,2014年第3期,第118頁。
2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2015-04-01。
3趙文秀:《試論崆峒山景區品牌化發展戰略》,《絲綢之路》,《旅游文化》,2011年第10期,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