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宇+張潔
[摘 要]專業文化建設在高校專業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學院為例,以工程管理專業文化建設實踐為視角,探索通過專業文化建設、深化專業文化的育人內涵,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文化建設
專業文化建設在高校專業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學院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專業文化建設,學校以“建設在全國同類高校中具有廣泛影響,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奮斗目標,以“大應用觀”定位人才培養方向,以“大工程觀”定位學科建設方向,以“大生活觀”引導學生啟航大學生活,以“大文化觀”塑造學校獨特性格。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作為徐州工程學院建院最早的學院之一,土木工程學院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及學生成長實際,堅持以“適理論、強實踐、多能力、高素質、能創新”為原則,以培養面向基層、面向工程一線、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良好職業素養和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定位,通過建設環境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培育精神文化,扎實推進專業文化建設,努力凝練工程管理專業特色,打造專業文化品牌,著力培養學生工程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協作精神,收到良好效果。
一、專業文化的概念
專業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是指行業、事業以及不同科學門類的不同專業所形成的文化體系。專業文化的內容大致有: 專業的核心精神,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教學理念與環境,專業建設的軟硬件,營造專業氛圍,開展與專業密切關聯的各類活動,建立優秀的專業教師隊伍和學生班級等。專業文化主要有職業性、行業性、開放性等特點。專業是高校的內核,專業文化是專業的成長環境,專業文化建設屬于高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水平體現了一個專業的內涵和底蘊。
二、工程管理專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一)凝煉專業文化精神,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土建類專業文化建設關鍵是要提煉出既符合建筑行業特征,又體現土建類專業特點的價值內涵,根據建筑行業特點, 徐州工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文化核心凝練為:“規范 嚴謹 創新 協同。”具體體現在:一是規范于過程。規范貫穿于理論學習過程、科學研究過程、實踐操作過程。二是嚴謹立于心,注重學習品質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是立學之本,更是發展之基。三是創新于實踐。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四是協同于施工。堅持質量第一,突出優質的施工管理,樹立“做一個工程樹一個樣板”的專業理念。學院將專業文化教育納入整個人才培養計劃體系中,讓學生認同專業核心文化,自覺遵守專業行動總綱,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專業習慣。
(二)貫穿教育教學過程,融入文化精神內涵
教學是專業教育的中心活動,也是專業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專業課程的教學應該緊緊圍繞專業目標,根據專業特點,適用社會需求,貼合行業發展趨勢。教師不但要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要通過技能的傳授傳達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通過專業知識的講解和實踐,領會“規范 嚴謹”的專業精神。
(三)建設特色文化品牌,推進文化素質教育
在學院“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引導下,結合學生專業教育的特點,充分挖掘專業文化資源,將文化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計劃,立足高水平,注重專業性,突出高品位,建設體現學生心理特點、時代特征和土建類專業特色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品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專業應用能力、協作精神,使工程管理專業文化的精神營養滋潤每位學生的心田。
1.舉辦學科競賽,引導學生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升就業質量
近三年來,學院先后組織3000多名學生參加各級學科競賽,引導學生學好專業理論,打好專業基礎,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和協作精神。先后有500多人次獲省級以上的獎項,其中,2008年獲得全國算量大賽總決賽總冠軍,2013年獲得第四屆全國高等院校BIM軟件建模大賽組織一等獎,2011年獲得全國高等院校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大賽三等獎。學科競賽開展,還促進了學生高質量就業,學院近3年就業率達到98%以上。
2.組織申報各類科技項目,增強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比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申報省級以上大學生科技訓練計劃、科技訓練、創新訓練等項目,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2005年、2009年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比賽中分別獲得銅獎和銀獎。
3.邀請行業的權威專家、學者,舉行專題學術報告
活動的開展,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豐富了學術思維,進一步激發了自身專業學習的興趣。
4.建立師生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激勵機制,深化校園文化活動的專業內涵
采用導師制,安排了高級職稱或者博士學位以上的專業教師分組擔任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同時,學院在教師考核中,給予教師組織或指導學生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一定量化獎勵,此舉得到全院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在校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通過導師制,大大增強了學生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專業內涵。
5.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增長學生工程見識和實踐能力
在充分利用校園陣地的基礎上,通過校企合作、校友關系、社會實踐等渠道和載體,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通過走訪企業、走訪校友以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活動,豐富了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工程體驗,培養了專業實踐能力。同時,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專業知識、能力的要求以及其他素質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專業學習的目的。
6.拓寬專業文化內涵,加強防震減災文化建設
學校作為“江蘇省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江蘇省防震減災志愿者站”,以地震災害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為依托,積極主動將防震減災文化融入實驗室建設,結合專業特點,加強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創新內容形式和傳播手段,加強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提升學生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意識和能力,推動防震減災文化與專業文化深度融合,為推動防震減災科普事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