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樹梅,王智華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1)
16例胺碘酮所致靜脈炎的護理體會
邱樹梅,王智華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1)
目的 研究胺碘酮導致靜脈炎的護理。方法 觀察16例心房顫動患者靜脈注射胺碘酮所致的局部靜脈血管反應,依據反應具體實情,施予相應護理。結果 干預后,16例靜脈炎都已經痊愈。結論 對于接受胺碘酮治療的患者,臨床上需將巡視力度增大,對滲漏進行預防;若患者需經較長時間的胺碘酮治療,可對中心靜脈置管進行應用,若是患者不愿意應用,需注重穿刺部位的合理選擇,于與關節活動部位遠離處穿刺,并注重早期靜脈炎癥狀的觀察,一旦發現,及時以硫酸鎂、喜遼妥進行干預,并施予心理方面的干預,使醫療糾紛減少。
心房顫動;胺碘酮;靜脈炎
鹽酸胺碘酮為Ⅲ類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適用于反復發作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預激綜合征伴室上性心動過速及其他藥物無效的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然而胺碘酮對血管刺激性大,在外周靜脈途徑給藥時常出現淺表靜脈炎,嚴重者可出現疼痛、水腫、靜脈硬結、局部組織壞死等。不僅會影響藥物療效,還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加重病情。分析胺碘酮所致靜脈炎的原因,及時采取有效預防和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胺碘酮致靜脈炎的預防及治療進行綜述,為靜脈炎的臨床防治措施提供參考依據。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我科接受胺碘酮治療后有16例有靜脈炎出現,在對其原因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展開相應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后有靜脈炎出現的1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例(62.5%),女6例(37.5%),I級Ⅲ級均有4例,8例為Ⅱ級。
1.2 診斷與分級方法
以美國靜脈輸液護理會進行制定的靜脈炎程度判斷標準進行:穿刺點有疼痛、紅、腫出現,靜脈未見條索狀改變,觸碰未見硬結為I級;穿刺點有疼痛、紅、腫發生,靜脈改變可見條索狀,觸碰未見硬結為II級;穿刺點有明顯的疼痛、紅、腫出現,靜脈改變呈條索狀,觸碰可見硬結為Ⅲ級。
2.1 藥物
鹽酸胺碘酮屬于偏酸性物質的一種,靜脈給藥時,局部的血管會受到刺激,增強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內的滲透壓發生改變,進而對血管內膜功能產生影響。相關資料顯示,經外周靜脈對6 mg/mL胺碘酮進行泵入時,若泵入時間在48 h以上,則可有88.2%的患者出現靜脈炎。
2.2 護理
(1)未對血管進行恰當選擇。上肢遠端靜脈相對較細,對藥物刺激有較強的敏感性,靜脈炎易發;下肢的靜脈則有瓣膜存在,血流相對緩慢,藥液可在血管中進行較長時間的停留,致使靜脈炎發生。另外,若所選靜脈有較大脆性、彈性比較差、存在結節性的瘢痕,或者所選靜脈短期內已經實施了多次穿刺,則滲出易發,進而引發靜脈炎。(2)穿刺技術的影響。若在相同部位實施反復穿刺,或在上次穿刺部位周圍實施穿刺,液體會發生外滲,使靜脈炎出現。(3)未對針頭進行妥善固定。中途針頭有移位、脫出等出現時,液體也會外滲。另外,若針尖與血管壁接觸,可致使血管局部有濃度較高的胺碘酮,產生刺激作用,使靜脈痙攣、充血、水腫等出現,進而引發靜脈炎。(4)未施予規范護理。進行巡視時,如果相關護理人員未對問題進行及時發現,未予以患者主訴高度重視,患者穿刺部位有不適出現時未及時施予處理,這些都可致使靜脈炎出現。
2.3 患者
部分患者血管有較高的敏感度,且較脆、彈性較差、較細、較硬,此時,若快速給予高濃度胺碘酮,則血管腔中的壓力會急劇上升,使血管無法承受,從而使藥液滲出。另外,對于危重癥患者而言,大多會有嚴重的脫水、休克等出現,對微循環造成影響,容易致使藥液外滲,進而使靜脈炎出現。
(1)使用胺碘酮前,評估患者血管情況,選取管徑粗的血管,比如貴要靜脈、頭靜脈,以減少胺碘酮對血管的刺激。(2)為了減少對血管的刺激,避免藥物間互相影響,預防靜脈炎的發生以及便于對使用胺碘酮靜脈的觀察,不與其他藥物同時靜脈給藥,單獨建立一條靜脈通路。(3)留置靜脈留置針,使用康惠爾透明水膠體代替普通留置針貼膜貼于靜脈穿刺處,以預防靜脈炎的發生。(4)使用胺碘酮期間,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防止藥液外滲,嚴格做好交接班,并記錄于護理記錄中。(5)經常巡視病房,詢問患者的感受,患者主訴疼痛,但穿刺處皮膚無任何改變時,應立即拔出留置針,采取溫熱濕毛巾濕敷預防靜脈炎發生;仔細查看穿刺處皮膚,皮膚略發紅,患者無疼痛感覺的,也應立即拔出留置針,局部硫酸鎂濕敷。早期應抬高患肢,改善局部循環,以利于局部靜脈回流,減輕腫脹和疼痛。(6)發生靜脈炎后要積極采取措施,例如,對局部實施濕熱敷,以對血管的擴張進行促進,使血流加快,促進白細胞吞噬能力的增強,使疼痛緩解,進而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消散。
(7)局部外敷方法有:硫酸鎂濕敷、溫水濕敷。而硫酸鎂濕敷效果相對好一些,硫酸鎂可以直接通過皮膚被皮下吸收,對血管平滑肌進行松弛,對血管痙攣進行解除,使毛細血管擴張,實現微循環的改善,進而使靜脈刺激、藥物對血管的損傷減輕。對使用硫酸鎂濕敷的患者進行調查,有60%患者主訴局部皮膚血管疼痛減輕。(8)對經濟條件好的患者,我們建議常使用透明水膠體,透明水膠體貼敷患處,有止痛、消炎、消腫、促進損傷組織細胞修復的作用,止痛效果高于其他方法,對使用透明水膠體的患者進行調查,一般在外敷后1 小時左右就能減輕疼痛,2~3天左右可徹底解除疼痛。(9)馬鈴薯。此食物可實現清熱、解毒、消腫等功效,其中的生物堿可對組織通透性產生影響,使其降低,可對玻璃質酸活性、抗組胺產生抑制性作用,從而實現消炎、抗過敏效果。另外,馬鈴薯中的茄堿可以滲透到血管、皮下組織中,使血液的流通加快,進而實現化瘀活血、止痛消腫等功效。(10)喜遼妥軟膏。此藥物能夠對血栓的形成、感染進行抑制,還能止痛,可使血腫吸收、組織修復速度加快。
總之,對于靜脈炎,積極施予針對性預防護理干預,可使其發生率、危害性降低,從而實現患者臨床預后的有效改善。
[1] 魏文芳,張書琴,趙志剛,等.馬鈴薯片外涂冠狀動脈診療術后前臂血腫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07,21(7C):1947-1948.
[2] 周燕萍.喜遼妥聯合微波治療胺碘酮所致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上海護理,2009,9(5):46-4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2
B
ISSN.2096-2479.2017.14.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