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明
(阜寧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400)
低分子肝素治療心肌梗死患者的觀察及護理
徐愛明
(阜寧縣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400)
目的 探討低分子肝素治療心肌梗死的效果和護理措施。方法 選擇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患者在常規治療心肌梗死的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連續應用5天。同時實施監護、觀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是否有出血,并做好心臟不良事件預防、心理護理等措施。結果 43例患者治療后,顯效38例,有效率達88.3%。結論 低分子肝素治療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顯著,但是要做好病情觀察,注意出血方面的護理措施,減少或避免出血的發生。
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護理
急性心梗是因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時間才長導致的心肌細胞死亡,是心肌灌注供給需求失衡的結果。在臨床中常常通過患者的病史、心電圖和心肌酶的改變而發現,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與梗死范圍大小,側支循環產生的情況以及是否及時救治有關[1-2]。所以積極對其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本文探討了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心機梗死過程中的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54~89歲,平均年齡(65±5)歲。均符合心肌梗塞的條件,患者持續胸痛,心電圖呈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或非ST段抬高,血生化檢查心肌酶均有變化。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心電圖檢查,同時對患者進行血凝測定,排除出血性疾病及血小板減少的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胸痛消失,心電圖ST段恢復50%以上;有效:疼痛減輕,心電圖ST段有所恢復,但<50%;無效:患者治療后癥狀和體征沒有達到上述標準。
本組43例患者中,顯效18例,有效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8.3%。治療后,2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現小出血斑,其余無出血,無低分子肝素過敏現象發生。
3.1 在應用低分子肝素前,護理人員充分了解病史,觀察近期有無出血傾向性疾病,如果發現及時告知醫生,以免發生出血。
3.2 連續心電監測,通過心電圖觀察治療效果。
3.3 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首先劑量要準確,注射部位距離臍5 cm外,經常更換注射部位,進針1 cm左右,注射動作輕柔,使藥液緩慢注入皮下脂肪組織中,避免將藥液帶入皮內,防出血。
3.4 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護理人員通過尿液尿色,大便顏色、皮膚有無淤斑,是否咯血,以及有無意識改變及頭痛等癥狀來判斷有無出血的可能,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
3.5 做好心理護理。心梗患者由于起病急,發展快,加之陌生的住院環境刺激,以及生命受到危襲,都會刺激使其發生焦慮、緊張甚至恐懼心理,患者可能會因過分注重疾病而出現角色強化,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分析患者不良情緒的原因,對患者講解低分子肝素治療的相關知識,讓其了解治療的目的和效果,并要告訴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可能產生的身體反應和感覺,舒緩患者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治療效果。
低分子肝素治療使用腹壁皮下注射,其操作簡單,患者易接受,而且皮下注射吸收速度緩慢且均勻,能夠較長時間發揮藥理作用,用藥安全,不良反應少,能夠有效防止早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降低病死率[3]。
在治療過程中,除常規急性心肌梗塞的護理外,還要加強腹壁皮下注射的護理,護理人員動作要輕柔,要注重進針深度,還要避免藥液進入皮內引起出血,護理人員要加強出血的觀察,低分子肝素對急性心梗早期治療預防再梗塞的效果顯著。
[1] 解秋蘭.1 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08,29(4):325.
[2] 王東杰.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學,2010,5(11):198-199.
[3] 曾海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1):1714-1715.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4.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