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歡,張 勇,劉孟孟
(宿遷市泗洪婦產兒童醫院產后康復中心,江蘇 宿遷 223900)
母乳喂養過程中遇到常見困難及護理
王歡歡,張 勇,劉孟孟
(宿遷市泗洪婦產兒童醫院產后康復中心,江蘇 宿遷 223900)
目的 通過宣教母乳喂養的好處及護理方法,促進母乳喂養。方法 經過傳授母乳喂養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增強產婦認識母乳喂養的好處,提高產婦母乳喂養的成功率。結果 為了讓產婦能更好地對母乳喂養知識及母乳喂養過程中遇到常見困難的認識,通過發放知識手冊,加強心理護理,實施相應的積極護理措施,加強營養以及在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母乳喂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結論 推廣母乳喂養是切實可行的。
母乳喂養;常見困難;護理分析
母乳中含有嬰幼兒發育所需的主要營養成份以及免疫因子,可以預防及降低某些疾病的發生,如呼吸和消化系統,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雖然近些年母乳替代品已加入了很多營養成分,但仍然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1]。按照傳統醫學建議6個月以內嬰兒多以母乳喂養為主,6個月后開始添加輔食,要教會孕婦及家人嚴格按照添加輔食的方法,循序漸進,現今提倡可以根據嬰兒身體的需要可繼續喂養至12個月左右或是更久,這些得到世界各級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大力倡導。經過大量研究探討證明,母乳喂養即有利于嬰兒健康成長及身體發育,又可以促進產婦身體健康。由于產婦心理因素以及缺乏必要的喂養知識和技能等,在喂養過程中出現信心不足和喂養困難等,直接影響著母乳喂養的成功。本文結合自己的親身工作討論母乳喂養及護理。
1.1 母乳中富含的營養
母乳中含有各種免疫球蛋白,如IgA、IgG,可以增加小兒的抵抗能力,尤其是抗體和免疫細胞,這是在母乳替代品中所得不到的。母乳易于嬰兒消化吸收,含有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幾乎全部的營養物質,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這些組分比例適宜最適宜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母乳中蛋白質和脂肪體積小并且還含有各種消化酶,對胃酸中和作用小,有利于嬰兒對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是最有吸收利用價值,兩者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發生變化,而這比例的變化和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過程能夠很好的匹配。母乳中還含有DHA和ARA,這兩者有利于促進嬰幼兒的大腦和免疫系統的發育。母乳中的乳糖很容易被嬰幼兒吸收利用,且含有一定量低聚糖,能夠保證腸道內一定數量的菌群,有利于腸道的發育。
1.2 母乳喂養對母親的好處
母乳喂養可以促使母體催產素分泌,減少產后出血,更好地加速子宮復原;延長哺乳期無經時間,能夠適當增加生育間隔時間,提高避孕效果;減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生風險;母乳喂養可降低產婦患抑郁癥風險,Henderson等研究得出未進行母乳喂養或母乳喂養時間較短與產后抑郁癥發病率高相關的結論[2]等。母乳喂養還能夠增進母嬰親情關系,促進嬰幼兒心理發育。
1.3 母乳喂養能顧降低嬰兒患病風險
大量研究表明母乳喂養能夠降低嬰兒患病風險,Barclay等研究發現使用母乳喂養的嬰幼兒大大降低了兒童期發生炎癥性腸病的風險[3];Ip等發現母乳喂養超過4個月的嬰兒,在1周歲內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大幅降低,約達到72%[4];母乳喂養還可降低成年后發生各型糖尿病的風險,促進嬰幼兒神經神經系統的發育,母乳喂養的嬰兒腦容更大等。母乳喂養具有如此多的益處,應當大力倡導和鼓勵母乳喂養。
1.4 母乳喂養禁忌癥
有些產婦在患有少數疾病和使用部分藥物的情況下是不能進行母乳喂養的。患有傳染性肺結核的母親不能夠親喂嬰兒,由于這類微生物不會通過母乳傳播,所以可以喂養嬰兒母乳,但是在接受治療并確保不具有傳染性的情形下可以恢復母乳喂養;如患有地中海弛張熱病或HIV病毒攜帶者的的母親,既不能親喂嬰兒也不能乳汁喂養;如使用麻醉藥劑類及鎮痛藥的母親,服藥期間也不能夠進行母乳喂養;另外產婦使用麥角胺、苯丙胺和他汀類降脂藥時均不宜母乳喂養,因為它們會損傷嬰兒神經系統,而且產生不可恢復影響。
2.1 宣傳母乳喂養知識
通過辦理母乳喂養專題講座,發放母乳喂養手冊,積極告知產婦母乳喂養對胎兒發育的重要性以及優越性,教會產婦正確的哺乳方法,讓產婦認識到母乳喂養知識的重要性和好處,糾正產婦錯誤的母乳喂養的方法,端正喂養態度,提高哺乳的成功率。
2.2 乳頭扁平或凹陷
有些產婦因為乳頭凹陷或扁平,嬰幼兒吸吮困難,大大降低了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哺乳期出現乳頭凹陷或扁平時,可以擠去一些脹滿側乳房中的乳汁,使乳暈周圍變柔軟,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輕壓乳暈區,使乳暈和乳頭更像奶頭狀;指導產婦每日數次做乳頭牽拉練習,一手托住乳頭凹陷或扁平側的乳房,另一手輕輕捏住乳頭并左右捻轉,向外上方緩慢牽拉,使乳頭凸出,從而方便哺乳時嬰幼兒的吸吮[5]。另外,哺乳前醫護人員應先對乳房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乳頭缺陷并給予準確指導,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產后哺乳的成功率。
2.3 乳頭皸裂的護理
皸裂的乳會出現頭痛甚至出血,安撫產婦不要緊張,消除其恐懼心理。產婦在哺乳時可以讓嬰幼兒先吮吸完好的一側,此后嬰兒比較疲乏,吮吸的力度較小,再吮吸皸裂一側的乳房,這樣可以適當減輕因吮吸而產生的疼痛,同時也消除了產婦在母乳喂養時,因疼痛而產生的心理負擔。產婦在哺乳結束后,不可強行將乳頭從嬰兒口中拉出,首先用食指和拇指按住嬰兒的下頜,讓其做出微張口動作,最后再緩慢將乳頭拉出,這樣就可以減少乳頭的損傷。另外每次喂養結束后,擠出少許乳汁涂在乳頭皸裂處,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作用,乳汁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具有修復的作用,能夠促進乳頭的愈合[6]。
2.4 產婦乳汁分泌過少
充足的乳汁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母乳不足時應增加吸吮的次數,堅持1周左右,母乳會明顯增多。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就得不到相對充分的休息,也會引發乳汁分泌的減少;另外加強產婦營養和培養相對愉快樂觀的心態,學習正確的乳房日常護理技巧,為哺乳前做好準備,都將有利于乳汁的分泌。醫護工作者應主動熱情幫助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家庭成員給予鼓勵和支持,增加產婦的信心。
2.5 乳脹和乳腺炎
哺乳前先用熱毛巾熱敷及清洗乳房, 為方便嬰幼兒吮吸,可在哺乳前輕輕按摩乳房,并擠出少量乳汁促使乳暈軟化。嬰兒可以先吸吮乳脹一側的乳房,然后再吸另一側,可以促使乳腺管保持暢通。產婦哺乳結束后,多余的乳汁要及時排出,這樣會有利于乳汁分泌還可以保持乳腺管通暢,可以大大降低因乳汁過度淤積而引發乳腺炎的發病率。乳腺炎較輕只需簡單的日常注意護理即可;化膿時要輕輕將乳汁排出,這樣可以促使乳腺管通暢;當出現比較嚴重的感染時,則需要立即停止哺乳,并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待康復后再次哺乳。
2.6 加強產婦營養
產婦在哺乳期需要攝入足夠量的營養物質,才能補充自身所需的較高能量,這樣才能提供自身代謝需要的營養和分泌乳汁之需。產婦要多食用魚肉等,可以為母乳提供足夠的DHA,對于喜好素食的產婦,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可以實時補充一定量的復合維生素液。平時多食用易下奶的食物如烏雞湯、魚湯、鱔魚湯等,以增加乳汁分泌量。要給產婦足夠豐富的營養食物,合理的營養搭配(如以肉湯或魚湯為主),可以增加產婦自身營養,促進哺乳期乳汁的分泌。
2.7 護理細節
嬰兒出生30 min內讓嬰兒吸吮母親的乳頭,做到在皮膚接觸早吮吸,不僅可以促進母乳喂養還能夠增強母親分泌泌乳素和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嬰兒出生后要母嬰同室,出生30 min后先與少量溫開水喂服,無嘔吐及嗆咳后,可以循序漸進增加進食母乳量,盡量避免給嬰兒使用安撫奶嘴,這樣可以增加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2.8 心理輔導
女性產后心理波動較大,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引起母乳分泌不足導致母乳喂養的失敗。護理工作者多和產婦溝通,增加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可以適當教會家屬一些做好產婦心理疏導工作的方法,多給予產婦適當的鼓勵和心理安慰,使其更好地變被動為主動,認真做好母親的責任,增加其哺乳成功率,這樣即有利于產婦的身心健康,使產婦恢復自信,保證母乳喂養。
2.9 醫院和醫護人員以及社會
只有產婦、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推廣進行母乳喂養。許多產婦缺乏母乳喂養知識,所以醫護人員應該指導產婦學習及學會母乳喂養方面的知識和正確的哺乳技能,強調母乳喂養的好處等。產婦出院后需存有他們的聯系方式,以方便隨訪記錄,詢問產婦母乳喂養情況,如按需哺乳以及每天喂奶次數,詢問嬰兒睡眠情況;發現產婦存在母乳喂養問題應該及時給予更正,并定期檢測產婦和嬰兒的健康狀況,保證母乳喂養能夠成功的堅持下去。母乳喂養能夠降低員工缺勤率和公司人才流動,提高員工的士氣和公司凝聚力,公司給員工提供喂養室能顧促進母乳喂養時間;政府還應出臺支持母乳喂養的相關政策,全方位多層次的鼓勵推廣產婦進行母乳喂養。
首先要堅信喂養嬰兒最佳食物是母乳,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以及特殊的抗體物質,可以為嬰兒增強自身免疫力,促使智力發育,預防及減少嬰幼兒疾病的發生率[7],明顯低于人工喂養的新生兒的發病率,并且母乳喂養對產婦產后恢復也有積極的作用。母乳喂養能夠為母嬰帶來獨特的好處,母乳喂養不僅對嬰兒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還能夠降低兒童時期或成年后患病風險,而且可以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率,即可以早日復原子宮,還可以延長生育間隔時間,提高避孕的成功率,同時還可以減少產婦卵巢癌和乳腺癌的發病率。另外醫院醫護人員以及社會都應該積極充分鼓勵及支持母乳喂養,保證母乳喂養的順利開展,適當延長母乳喂養時間等。母乳喂養有如此多的益處,因此它不應該被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應該被視為一個關乎母嬰健康的問題。
[1] Boehm G, Stahl B, Jelinek J, et al. Prebiotic carbohydrates in human milk and formulas[J]. Acta Paediatr Suppl, 2005,94(449):18-21.
[2] Henderson JJ, Evans SF, Straton JA, et al. Impact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on breastfeeding duration[J]. Birth, 2003,30(3):175-180.
[3] Barclay AR, Russell RK, Wilson ML,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the role of breastfeed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J Pediatr, 2009,155(3):421-426.
[4] Ip S, Chung M, Raman G, et al. Breastfeeding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outcom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J]. Evid Rep Technol Assess (Full Rep) ,2007,(153):1-186.
[5] 童 靜,蔡輝瓊.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的細節[J].醫學信息,2010,23(2):395-396.
[6] 李 楠,賴建強,蔭士安.嬰幼兒喂養指南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7,34(4):114-116.
[7] 王立新.母乳喂養的益處及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87.
本文編輯:張 鈺
Objective To promote breastfeeding by promoting the benefits of breastfeeding and nursing methods. Methods To teach breastfeeding through a variety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enhance maternal awareness of the benefits of breastfeeding,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maternal breastfeeding. Results In order to enable mot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and breastfeeding,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knowledge manual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active care measures,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in hospital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Working together, breastfeeding has yielded satisfactory results. Conclusion Breastfeeding is practicable.
Breast feeding; Common difficulties; Nursing analysis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14.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