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岢豐,魏 寧,胡 鳳
(鄭州兒童醫院早產兒病房,河南 鄭州 450000)
1例500 g超低出生體重極早早產兒的早期護理
崔岢豐,魏 寧,胡 鳳
(鄭州兒童醫院早產兒病房,河南 鄭州 450000)
超低出生體重;極早早產兒;護理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小于37周(≤259天),其中胎齡小于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1]。超低質量極早早產兒是指胎齡22~25周,出生體質量400~750 g的早產兒[2]。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試管嬰兒比例的增加,很多極早早產兒成為珍貴兒。為了更好地為極早早產兒提供精致嚴謹的護理,提高極早早產兒的生存率,針對2016年10月6日我科收治的1例500 g超低出生體重極早早產兒早期的相關護理總結如下。
患兒,男,孕24+6周,系第5胎第2產因“高血壓、胎膜早破”順產出生。出生后給予固爾蘇、機械通氣,在氣囊加壓給氧下成功轉運入我院。入院診斷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窒息。入院查體體質量500 g,身長30 cm,頭圍21 cm,體溫33.5℃,心率96次/min,呼吸50次/min。極早早產兒貌,皮膚菲薄、透亮,反應差,呻吟,呼吸促,三凹征陽性,雙肺呼吸因低,文集中粗濕羅音,心音低頓,律齊,心前區未問及噪音,腹軟,腸鳴音弱,四肢末梢涼,四肢肌張力低,原始反射未引出。早產導致了嬰兒皮膚黏膜及各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入院后給予暖箱保暖、心電監護、呼吸機輔助通氣、特殊皮膚護理、預防感染、靜脈高營養等對癥支持治療,并給予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經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患兒成功存活30天。
2.1 保暖
極早早產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較多,易于散熱,保溫能力差,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容易受環境溫度影響[3]。因此保持恒定的中性溫度非常重要。患兒入科后,將患兒置于預熱好的多功能暖箱中,設置暖箱為膚溫模式,溫度36.5℃,將膚溫監測探頭置于劍突與臍部之間的平坦處,逐漸進行復溫,復溫后維持患兒正常體溫。為了減少患兒不顯性失水,將暖箱濕度設置為90%,使暖箱的溫濕度達到模擬子宮的內環境。
2.2 維持有效呼吸
患兒為極早早產兒,胎齡及出生體重均較低,用氧安全很重要。嚴格遵守用氧指征,根據患兒的病情及時調節用氧濃度,避免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患兒在經口氣管插管下。使用高頻振蕩通氣,根據患兒SPO2進行調節氧濃度,維持SPO2在90%~95%,避免血氧分壓波動過大,觀察震蕩幅度,維持有效的通氣。根據患兒需要進行吸痰,減少吸痰次數,吸痰引起嗆咳導致顱內壓增高,易發生顱內出血。氣管內吸痰使用密閉式吸痰管,防止斷開呼吸機引起肺泡萎陷。
2.3 建立靜脈通路
靜脈通路的建立是極早早產兒治療的關鍵。由于靜脈高營養屬于高滲、刺激性液體,容易損傷血管引起靜脈炎。而患兒血管細,通透性高,易發生滲出。外周靜脈不能保證腸外營養的供給,同時為減少反復外周靜脈穿剌帶來的負性剌激入院當天為患兒行臍靜脈置管術。臍靜脈置管(UVC)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日更換敷料,碘伏消毒臍部,隨時觀察臍部有無紅腫,滲血滲液,腹部癥狀體征及雙下肢循環情況。維持有效輸液度14天后給予拔除。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PICC的相關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由PICC專科護士完成,順利置管后責任護士營按照PICC置管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從而避免反復穿刺引起患兒的痛苦及感染。
2.4 口腔護理
對機械通氣患兒進行嚴格有效的口腔護理是對氣道的重要保護,目前的口腔衛生護理溶液主要包括使用0.9%氯化鈉溶液、洗必泰和碳酸氫鈉等,但是都存在不足。國外新近研究的重點是使用益生菌增強嬰幼兒的免疫功能。危重患兒口服益生菌,可起到調節菌群作用,對胃腸道的結構和功能產生有益的影響。母乳是天然的益生菌,可促進嬰幼兒的胃腸道黏膜內層功能和免疫應答。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哺育初乳可以將免疫成分傳遞給嬰幼兒[4-6]。基于以上研究,早產兒病房已經開始將哺育初乳作為一種增強嬰幼兒免疫力的方法。使用母乳是新生兒最安全、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口腔感染方法之一。用棉簽蘸取新鮮的初乳擦拭寶寶的口腔每四個小時一次。
2.5 感染的控制
執行保護性隔離,床頭掛“保護性隔離”標志。病室空氣消毒機循環消毒。每日進行物表消毒清水清潔暖箱,后用500 mg/ L 含氯消毒液擦拭一遍后清水擦拭。濕化水每日進行更換。患兒使用暖箱必須拆卸式消毒,每七天進行更換。暖箱內布類物品經高溫高壓消毒滅菌,其他物品進入暖箱須經過消毒處理后方能進入暖箱,且物品要做到專人專用。工作人員接觸患兒的所有治療護理操作都穿隔離衣,所有操作盡量集中進行。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輔助科室人員給患兒進行檢查時,必須洗手、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手套。
2.6 發育支持護理
對早產兒實施發育照顧護理,能減輕早產兒的痛苦,緩解早產兒的壓力,減少能量消耗,降低傷殘發生率,對疾病的恢復和生長發育有益。患兒房間的窗簾拉起,盡量關閉房間的燈光,工作人員說話聲音輕,暖箱用遮光毯覆蓋,給予患兒一個幽暗的環境,避免聲光的刺激。集中操作,避免過多的打擾患兒。特別一個舒適安全的鳥巢,使患兒屈曲置于其中,兩側肢體對稱,頭和身體處于一條軸線上,每2 h更換體位一次。這種方法可滿足患兒的安全需要,有了安全感,他們才會情緒愉快,睡眠良好,體格和各系統功能才能健康地發展。對患兒的行為狀態進行觀察和評估,每次操作都輕柔而緩慢,給患兒逐漸適應的過程。
2.7 皮膚護理
極早早產兒皮膚菲薄,極易發生皮炎、表皮破損,維持皮膚的完整性也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方法[7-8]。每天用清水擦拭皮膚,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患兒氣管插管、胃管等的固定,均先使用人工皮,再將導管黏貼于人工皮上,既能減輕導管對皮膚造成的剪切力,又能避免膠布引起的皮膚損傷。每2 h翻身一次,讓患兒躺在自制的水床上,避免局部長時間的壓迫造成皮膚的壓瘡。工作人員接觸患兒前后洗手,進行床旁保護性隔離。注意保持氣道的通暢,并防止氣管插管對口腔黏膜造成損傷。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超未成熟兒的成活率明顯提高,因此對超未成熟兒全面優質的護理是提升超未成熟兒存活率的關鍵。護士需要更好地掌握極早早產兒護理的相關知識才能幫助其順利度過出生后的疾病危重期。(1)早期的保暖措施非常重要,通過保鮮膜包裹,多功能暖箱的保暖,維持暖箱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減少熱量和水分的丟失,使患兒能夠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2)極早早產兒肺發育不成熟,肺泡表面張力缺乏,防止肺泡萎陷,保持呼吸道通暢,是維持有效呼吸的關鍵。(3)保證早期營養支持,關鍵在于建立靜脈通路。由于外周靜脈難以保證營養供給,為了確保靜脈營養輸入,先為患兒置入UVC后使用PICC。(4)預防感染。針對極早早產兒皮膚的特殊性,進行有效的保護,防止外源性感染,使用初乳進行口腔護理從而提高患兒免疫力,維持患兒平穩生長,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5)減少極早早產兒存活后的后遺癥,早期給予發育支持護理,使極早早產兒在提高存活率的基礎上將后遺癥減少到最低最輕,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
[1]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46.
[2] 陸春梅,胡曉靜,張玉俠.1例650g超低體質量極早早產兒的早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14,30(9):63-64.
[3] 李 楊,彭文濤,張 欣.實用早產兒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46.
[4] Rodriguez NA, Meier PP, Groer MW, et al. A pilot study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own mother′s colostrum to extremely low-birth-weight infants[J].Adv Neonatal Care,2010,10(4):206-212.
[5] Tantipong H, Morkchareonpong C, Jaiyindee S,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meta-analysis of oral decontamination with 2% chlorhexidine solution for the prevention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8,29(2):131-136.
[6] Klarin B, Molin G, Jeppsson B, et al. Use of the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 to reduce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oropharynx of intubated patient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 pilot study[J].Crit Care,2008,12(6):R136.
[7] 尤艷霞,鄭粵吟,王 娜.一例孕24+6周早產兒住院期間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3):1756-1758.
[8] 劉 華,韓冬韌,張娉娉.極早產兒的皮膚護理進展[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8(A01):258-25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14.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