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英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廣東 廣州 510055)
口腔癌術后氣管切開的護理
譚建英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廣東 廣州 510055)
目的口腔癌患者術后針對氣管切開的護理方法,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臨床護理依據。方法針對氣管切開患者實施以基礎護理為主的全面護理。結果30例患者拔管后均恢復良好且無并發癥發生,總護理滿意度達到100.00%。結論在護理期間,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體護理干預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
口腔癌;氣管切開;護理
所謂的氣管切開,指的就是通過運用手術的方法,來將患者的頸段氣管切開之后,來將氣管套管插入,以此來形成人工通道,預防因為喉阻塞而導致的窒息以及呼吸困難等的一種急救技術,以此來實現對患者的搶救。因此,對氣管切開后的護理工作,一直是護理專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其術后的護理質量,將會對手術的預后效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本文就針對口腔癌術后氣管切開的護理進行綜述分析。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2~66歲,平均年齡(60.23±3.25)歲;臨床病癥:口底癌16例,頰癌7例,舌癌7例。所有患者均行舌癌擴大切除,鄰近瓣轉移修復,頸淋巴清掃,預防性氣管切開術。
1.2.1 氣道濕化護理
首先,需要對患者的病房環境進行良好的護理。一般情況下,病室內的最佳溫度為:夏天23℃~28℃,冬天18℃~25℃。而最佳濕度則為夏天30%~60%,冬天30%~80%。經過調查得出,有95%的患者認為,在這個范圍內身體會比較舒適。由于氣管切開患者在進行空氣的呼吸時,空氣并沒有經過鼻腔濕潤,因為,大部分學者都主張,對于氣管切開的患者來說,50%~70%的室內濕度是最合適的。因此,主要相關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室內溫度與濕度的合理調節,并為其做好室內的空氣凈化和消毒工作。其次,需要對患者進行氣道濕化處理。通過氣道濕化,能夠幫助患者降低痰液的粘稠度,幫助患者排出痰液,降低痰痂形成的可能性。
1.2.2 吸痰護理
在進行患者的吸痰護理工作時,首先,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其是否需要進行吸痰護理。事實上,如果進行頻繁的吸痰,將會進一步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所以說,應當謹慎處理。如果說患者意識清醒并且要求吸痰,或者是在呼吸機出現吸氣風壓增加的情況下,應當對其進行及時的吸痰護理。特別是在患者進行霧化治療,或者出現體位改變時,更需要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觀察,并判斷是否需要對患者進行吸痰護理。
在為患者進行吸痰的過程中,應當確保其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并且,吸痰的動作應當做到穩、快、輕,每次為患者吸痰的時間,都應當在15 s以內,以此來避免其出現低氧血癥。此外,為了能夠避免其在吸痰的過程中,出現低氧血癥的問題,需要其在吸痰的前后,為患者進行1~2 min的100%氧氣吸入。要求在氧氣充分加溫濕化之后,才能為患者輸氧,并且,需要強化氧氣的彌散能力,來確保患者呼吸道黏膜的濕潤,幫助其將痰液排出,來進一步促進氧療效果的提高。在實際的吸引過程中,要求其負壓不能高于6.67 kPa。對于出現較多分泌物的患者,在進行吸痰時,不能一次性吸凈,而是應將吸氧與吸痰交替進行。
1.2.3 氣管套管護理
現階段,氣管套管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定期的更換。此外,就針對于套管的外固定來說,其所再用的,通常還是傳統的兩側固定法,需要先把帶子系在套管的兩端,然后在把兩個帶子,繞患者的頸部系到一側,對帶子的松緊度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是以患者的頸部與帶子之間,能夠放入成人的一個小手指為宜。對于可能自行將套管拔掉的患者,需要護理人員采用科學的方法,來將其固定在患者的上肢部位,來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在完成氣管套管的固定工作之后,要求患者不能出現太多的體位變動,若患者需要進行翻身,或者是體位的改變時,則需要將其與套管進行同時的轉動,避免出現套管滑脫的問題。
1.2.4 拔管的護理
在為患者進行拔管前,應當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確保患者的病情穩定,并且呼吸肌的功能已恢復,可以自行排痰時,才可以對其進行相關的堵塞實驗。在進行堵管時,通常情況下,需要在第一天時,將其1/3塞住,在第二天時,將其1/2塞住,在第三天時,將其全部都塞住。在堵管24~48 h之后,如果患者一切正常,并沒有出現無呼吸困難的現象,則可以為其進行拔管。在拔管后之后,需要使用75%酒精來對患者的瘺口進行消毒,并通過運用蝶形膠布,來對其進行2~3 d的拉攏之后,一般就能夠愈合,如果患者出現愈合不良的情況,則可以通過采用縫合的方式,來加以處理。在氣管切開手術之后,如果患者的條件允許,則應當對其進行盡早的拔管處理,一般來說,早期拔管能夠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現氣管感染與潰瘍等并發癥問題。
1.2.5 心理護理
在對口腔癌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護理期間,我院護理小組根據心理護理原則,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態評估結果,制定適合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首先,對患者講解護理過程與插管等必要性,對患者講解當下的不適反應都是暫時的,會逐漸恢復。其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在溝通期間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產生原因進行明確,并對患者的內心訴求進行明確,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第三,對患者進行相關成功病理講解,告知此類疾病的高治愈率,提升患者的治愈信心,由此緩解患者的內心恐慌感。
對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分析。
經統計結果顯示,3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為15例,比較滿意為8例,滿意為7例,不滿意為0例,總護理滿意度達到100.00%。
氣管切開術是口腔癌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能夠及時的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最終達到治愈效果。切管切開術后,患者的吞咽與咳嗽能力均受到限制,導致對患者形成相關性感染、呼吸受阻等風險,另外,由于治療措施與疾病本身對患者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抑郁等不良心理,在護理期間需要上述幾種風險給予預防性護理干預,提升整體護理效果,同時輔助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在本組研究中,30例口腔癌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經過護理干預,未出現并發癥,護理滿意度達到100%。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期間,需要結合此類患者的特征,加強氣道護理、心理護理、排痰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李秋菊.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新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03):298-299.
[2] 王琪琰.口腔癌聯合根治術及氣管切開護理[J].口腔醫學,1987,(03):138-139.
[3] 肖 瑞,李 華,席 慶,鄂玲玲,張艷芳,歐 龍,曹均凱,劉洪臣.年齡及術前合并癥對口腔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5,40(01):56-59.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2.133.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