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秋,張曉杰,李月榮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461)
核苷類抗病毒藥治療慢性乙肝的護理觀察
宋艷秋,張曉杰,李月榮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461)
目的 研究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乙肝的護理情況,旨在為相關的臨床護理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應用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乙肝的患者14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對兩組治療后的乙肝表面抗體、核心抗體指標及血氧飽和度進行觀察。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各個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對于慢性乙肝的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并且針對性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療效,改善肝功能。
慢性乙肝;核苷類抗病毒藥物;針對性護理
慢性乙型肝炎指感染乙肝病毒,并且乙肝病毒經檢驗呈陽性的一種慢性疾病。期臨床反應大多為乏力、肝部脹痛等,作為一種發病率較高,不易治療的傳染病,應該盡快找到能夠有效控制慢性乙肝病情的藥物[1],近期有實驗表明核苷類抗病毒藥物配合針對性護理,對慢性乙肝的治療有一定療效,因此,我院將針對這一研究成果,進行對比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應用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乙肝的患者14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3例。對照組男42例,女31例;年齡27~49歲,平均年齡(37.2±3.4)歲;觀察組男41例,女32例;年齡23~48,平均年齡(37.7±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按照醫囑正確服用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每天按時吃藥,定期對乙肝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查;觀察組在正常服用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同時,配合醫護人員有針對性的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前期心理建設
(1)幫助患者了解慢性乙肝的性質以及病理,打消患者對慢性乙肝的恐懼。要讓患者提前了解到慢性乙肝是一個治療過程相對緩慢、治療費用相對高昂的疾病,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過于焦躁的情緒的可能性。
(2)護理人員要提前告知患者使用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在治療過程中,只能對其病毒起壓制的作用,并不能殺死病毒,要讓患者和家屬對藥物有一個正確的理解,經同意才可以使用藥物。
1.2.2 中期護理要求
(1)規范用藥。護理人員要幫忙監督患者的用藥情況,包括用藥時間、用藥規格等,還要做到時刻觀察患者的機體反映,一旦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與主治醫師進行協調,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2)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在用藥期間,護理人員要進一步了解患者的情況,包括心理、生理以及社會情況,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及時安撫患者,并讓患者對其治療重拾信心,積極配合完成治療。
1.2.3 后期注意事項
(1)治療后期,當患者的乙肝病毒得到了相應的控制時,可以辦理出院,回家繼續治療。護理人員要要求患者每3個月回院做相關的檢查,并做好相應的回訪記錄,定期與患者聯系,囑咐患者要按時用藥,謹遵醫囑,直到主治醫師說可以停止藥物治療再停藥。
(2)因為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對于乙肝病毒只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停藥之后極易出現復發的現象,其主要癥狀為黃疸指數和轉氨酶指數升高,嚴重者還會加重病情,向重型肝炎發展。護理人員應該提前告知這類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提醒患者不要私自停藥。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乙肝相關指數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良,異常的乙肝指數有明顯的改善;無效:臨床癥狀以及異常乙肝指數均無明顯變化[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3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其中乙肝表面抗體、核心抗體指標以及血氧飽和度指數也趨近正常。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26%,無效率為2.73%,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0.82%,無效率為1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乙型肝炎因其治療過程緩慢,對現在人們的健康依舊會造成極大的困擾,而且醫學上還沒有療效特別顯著的,能夠根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藥物以及治療方法,因此維持性治療就成了當下對慢性乙型肝炎的唯一治療方案。核苷類抗病毒作為現在相對來說維持效果比較好的藥物,加入其針對性的護理,能夠進一步加強其治療效果。
在患者治療前先向其簡單介紹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讓患者對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取得患者對治療的信任;用藥期間加入護理,能夠及時安撫患者因治療過程緩慢引起的煩躁情緒,幫助患者重新建立長期治療的信心,消除患者的顧慮;出院后的護理主要針對于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停藥易復發的特點,要幫助患者了解到出院并不意味著結束治療,而是更應該小心處理,護理一定程度上起著對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后續管理工作[3]。
因其治療效果顯著,二者相互配合的治療方法深受當下醫療組的青睞。針對性的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還可以調動患者配合治療積極性。臨床試驗證明,加入針對性護理確實有助于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4]。
綜上所述,加入針對性護理可以有效地使患者了解治療過程,并且對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可以做及時的改進措施,應該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1] 張 珍.核苷類抗病毒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99(1):247-248.
[2] 熊玉珍.核苷類抗病毒藥治療慢性乙肝護理觀察[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S1(12):170
[3] 李 薇.核苷類抗病毒藥治療慢性乙肝的護理體會[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0,02(21):78-79.
[4] 奚華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的護理指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11(23):10-11.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3.43.02